很多考生在准备考研的过程中,认为政治相比其它科目来说难度更大。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3考研政治复习知识小结:实践与认识”,希望能帮助大家更高效的准备政治科目。大家一定要相信,无论是学习哪一科目都是需要找对方法的。
2023考研政治复习知识小结:实践与认识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一)实践的本质、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第一,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第二,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能动性。第三,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
(二)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主体、客体与中介
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三)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及相互作用的过程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环节:一是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二是实践主体按照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借助于一定手段实际地作用于客体,把实践方案变为实际的实践活动;三是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
(四)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的途径有两个:直接经验、间接经验)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认识,推动着认识向前发展。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连接主客观的桥梁。)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二、认识的本质
(一)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另一条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
(二)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区别
旧唯物主义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人的认识看作是消极、被动地反映外界对象。它有两个严重缺陷:一是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因而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二是离开辩证法来考察认识问题,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性质。
(三)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的主要内容
第一,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第二,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的过程。第三,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1、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相互关系
(1)认识的发展过程,首先是由实践到认识,即从实践中产生的感性认识,然后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是相互区别的: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人在实践中通过感官对事物外部形态的直接的、具体的反映,它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感性认识的特点是直接性和具体性。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通过思维对事物内部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以及假说和理论等形式。理性认识的特点是它的间接性和抽象性。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是相互联系的:首先,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依存。其次,在实际的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是互相渗透的。如果割裂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就会走向唯理论和经验论,在实际工作中就会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
(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两者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2、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
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的基本条件:一是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二是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工才能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3、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理性因素是指人的理性直观、理性思维等能力。指导作用、解释作用、预见作用。
非理性因素是指对主体认识能力的发挥与抑制起着重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比如人的情感、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念、信仰、习惯、本能等,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也属非理性因素。动力作用、诱导作用、激发作用。
4、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理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是一个在实践中检验认识的过程,是认识过程中第二次飞跃。
5、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1)反复性:认识会经历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多次反复。
(2)无限性:认识永无止境。
6、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具体的: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
(2)历史的:主观认识要同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践相适应。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3考研政治复习知识小结:实践与认识”的相关内容,希望为大家准备考研政治科目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更多考研信息,敬请关注天任考研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