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刷学院隶属于北京市,是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和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共建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校的前身是1958年文化部建立的文化学院;1961年文化学院撤销,其印刷工艺系并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印刷工艺系基础上组建北京印刷学院,由原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管理;2000年,学校划归北京市。经过6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在印刷与包装、出版与传播、设计与艺术三个领域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工、文、艺、管协调发展,国内唯一专门为出版传媒全产业链培养人才的多科性高等院校。
学校现有13个二级学院(教学部),分别是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新闻出版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新媒体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基础部、外语部、体育部。学校共有26个本科专业招生,其中有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印刷工程专业被评为北京市首批一流本科建设专业;有17部国家级精品和规划教材;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
学校现有教职工806人,其中专任教师507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57.14%。形成了以特聘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人才强校计划高层次人才等为代表的高层次人才团队;以全国和北京市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中国出版政府奖、毕昇印刷杰出成就奖获得者等为代表的行业领军人才团队;以北京市科技新星、青年拔尖人才等为代表的青年人才团队;以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等为代表的优秀教学人才团队。
学校坚持特色发展,以特色学科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学校现有1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2个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学校有国家绿色印刷包装产业协同创新基地、北京市印刷电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实验室、数字媒体艺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新闻出版领域关键技术应用研究与服务综合实验室、高端印刷装备信号与信息处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文化产业与出版传媒研究基地等1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学校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具有独立招收和培养博士后资格。2018年,学校获批北京市新增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19年,学校设计学、新闻传播学两个一级学科入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名单。
学校大力推进科研工作,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工程。近5年,主持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69项,委办局委托项目284项,横向科研项目457项,科研经费累计超过3亿元,发表SCI、EI、ISTP、CSSCI等检索论文120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500余部,获得授权专利600余件,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18项。
学校强化产学研结合,建立了覆盖印刷出版产业链的科研平台。围绕“创意设计 艺工融合”的办学特色,形成了以北京绿色印刷包装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科研成果转化平台为基础,大学科技园、文化创意产业园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相互支撑、融合发展的“一院三园”双创发展模式,打造“北印科创”、“北印文创”双亮点,建设产学研用一体化产业综合体。学校主动适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北京“四个中心”建设,密切跟踪印刷出版产业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开展系列科技攻关和咨询决策研究,取得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大力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学校先后与美国、俄罗斯等3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与交流关系,签订了本科、研究生以及本科与研究生联合培养、共同授予学位的协议。近5年,560余名师生赴国(境)外合作院校开展学习交流。近年来,学校留学生教育取得突破,累计共招收来自40多个国家500余名国际学生,为我国印刷包装企业走向“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和国家提供人才支撑。2017年学校入选北京市首批“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并成为基地秘书处单位。
办学60年来,学校累计培养毕业生5万余名,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学校是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认定的国家出版印刷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绿色印刷包装产业协同创新基地、北京市认定的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基地;高等学校出版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单位和秘书处挂靠单位;中国印刷高等教育联盟、全国数字出版专业教育联盟、全国印刷电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全国传统印刷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京津冀设计产业联盟等组织的发起单位和理事长单位。
进入新时代,学校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往开来、开拓创新,为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出版传媒大学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