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25考研招生考试大纲:沉积岩石学一览》由天任考研小编整理,供大家阅读参考。大纲作为考试的指挥棒,在阅读的使用顺序上也要讲究方式方法。在新大纲公布以后,首先要仔细研读,找出新大纲变化的内容,对于删除的考点,可以把它们抛在脑后,对于考点拆分与合并的知识点稍加注意即可,因为这些知识点已经复习过了,所以最主要的就是新增考点。
一、考试科目:沉积岩石学
二、适用专业:地质学
三、参考书目
沉积岩石学(第五版),朱筱敏主编,2020,石油工业出版社
四、考试内容要求
沉积岩石学是地质学专业的基础课程,要求掌握沉积岩形成与演化、碎屑岩分类体系和岩石学特征、碳酸盐岩分类体系及岩石学特征、沉积物的沉积后(成岩)作用等相关知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利用沉积岩石学基本知识和原理解决沉积问题,并开展一定程度的探索性研究工作。
五、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为沉积岩石学部分,不包括沉积相与古地理学。具体内容涉及第1-14章。
第一章 绪论
沉积岩的概念;沉积岩的分布特征;沉积岩石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沉积岩石学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沉积岩的分类方案。
第二章 沉积岩的形成及演化
母岩的概念;沉积岩的原始物质类型;主要造岩矿物(石英、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白云母、橄榄石、辉石、角闪石等铁镁硅酸盐矿物等)的风化作用及其产物;主要岩石(花岗岩、火山岩等)的风化作用及其产物;母岩风化作用的四个阶段;母岩风化作用的三种产物。
碎屑物质的搬运方式和机械沉积分异作用;牛顿流体与非牛顿流体、层流与紊流、缓流与急流(超临界流)概念;正常沉积作用与事件沉积作用;水体、空气和冰川中碎屑物质搬运与沉积作用差异性。
溶解物质的搬运和沉积作用;化学沉积分异作用;沉积后作用、埋藏成岩作用、同生作用、准同生作用与成岩作用的基本概念;成岩作用划分的主要依据。
第三章 碎屑岩的成分
碎屑岩的结构组分划分;碎屑岩的碎屑成分(矿屑、岩屑)组成及特征;填隙物的成分(杂基、胶结物)组成及特征。
第四章 碎屑岩的结构及粒度分析
碎屑岩结构或碎屑结构的概念;碎屑颗粒的结构特征;碎屑颗粒圆度分级;碎屑岩填隙物(杂基、胶结物)结构特征;2种颗粒支撑方式;4种胶结类型;孔隙成因类型与孔隙结构;结构成熟度的概念及表征方法。
粒度的概念及2种粒级划分的方法(十进制和2的几何级数制);碎屑岩的三级命名;粒度分析的主要内容;常用粒度参数及其沉积学意义。
第五章 碎屑岩的构造和颜色
沉积构造如何分类;描述层理的基本要素;层理的类型划分及环境意义;底床形态的主要类型及其水动力学意义;常见的层面构造类型;波痕的基本要素;波痕的基本类型(浪成、流水、风成波痕)及环境意义;底模构造的主要类型及其与负载构造(重荷模、球枕构造)的区别;机械成因构造、化学成因构造与生物成因构造。
碎屑岩颜色的三种成因类型;决定碎屑岩颜色的主要原因。
第六章 砾岩与角砾岩
砾岩与角砾岩的概念;砾岩如何分类;砾岩的主要成因类型及其特征。
第七章 砂岩与粉砂岩
砂岩分类的发展历史;砂岩分类思路与依据。
石英砂岩的概念;石英砂岩类的主要特征;石英砂岩的成因分析。
长石砂岩的概念;长石砂岩类的主要特征;长石砂岩的成因分析。
岩屑砂岩的概念;岩屑砂岩类的主要特征;岩屑砂岩的成因分析。
杂砂岩的概念;杂砂岩的基本特征;杂砂岩的成因分析。
粉砂岩的概念;粉砂岩类的基本特征;粉砂岩的成因分析。
第八章 黏土岩
黏土岩的概念及其与泥岩的区别;常见的黏土矿物类型。
第九章 碎屑沉积物的沉积后作用
碎屑沉积物的沉积后作用(碎屑岩成岩作用)的概念;常见的成岩作用类型及特征;砂岩孔隙的成因分类;溶解作用与次生孔隙;碎屑岩成岩阶段划分的主要标志。
第十章 火山碎屑岩
火山碎屑岩的概念;火山碎屑岩的三种成分;火山碎屑岩的三种结构类型;火山碎屑岩的分类思路与方案。
第十一章 碳酸盐岩概论
碳酸盐岩的化学成分;碳酸盐岩的5种结构组分和3种结构类型;碳酸盐岩的沉积构造主要类型及其特殊性。
第十二章 石灰岩
异化颗粒和异常化学岩的概念;冯增昭(1984)石灰岩结构分类思路与分类方案;石灰岩的主要类型。
第十三章 白云岩
白云岩的生成(成因)机理;毛细管浓缩作用(准同生白云化作用);回流渗透白云化作用;混合白云化作用;埋藏白云化作用。
第十四章 碳酸盐沉积物的沉积后作用
碳酸盐沉积物沉积后作用的主要类型。
以上是天任考研为考生整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25考研招生考试大纲:沉积岩石学一览】的相关信息,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想要了解考研课程,可以在右侧窗口留言,会有老师一对一为大家答疑解惑,助力各位考生顺利进入理想院校。
原标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25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沉积岩石学
文章来源:https://www.cup.edu.cn/geosci/yjsjx/zsxx/sszs/444f8de894c343fba294919a2c1bcc7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