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帅 副教授
刘帅,男,汉族,1978年2月1日出生,山东省单县人,1996年9月考入华东地质学院(现东华理工大学)地质系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习, 2000年毕业获学士学位,同年考入华东地质学院研究生,攻读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2003年7月毕业,获硕士学位,留校任教,助教。2004年破格晋升讲师资格。2007年9月考入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攻读高放废物处置专业方向博士;2009年9月晋升为副教授,主要从事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及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方向的研究。
出生年月: 1978.2
学位:硕士
职称:副教授
Email:shliu@ecit.cn
教育经历:
1996.9-2000.7华东地质学院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
2000.9-2003.7东华理工学院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获硕士学位;
2007.9-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3.7-2007.5 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于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系,2004年破格
晋升讲师,主要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2007.5- 调至科技处,主要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兼并科研项目管理工作。
研究领域: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性能评价研究。
获奖情况:
项目《南岭带火山—后火山侵入体控矿模式与富铀矿找矿靶区优选》
获江西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二等奖。
参与研究:
正在主持的科研项目:
1.抚州铀资源调查,江西省科学技术协会,4.5万;
2.孔隙-裂隙双重介质核素迁移模型及其参数反演,国家自然基金委,15万;
3.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围岩-粘土岩预选场址调查研究,国防科工委,157万;
4.中国中新生代铀成矿作用, 中国核工业地质局,500万。
已完成的科研项目:
1.粤北-赣南硬岩型富铀矿成矿机理与动力学背景研究,国家自然基金委,国家级,40772068,张展适,刘帅(第三);
2.粤北—赣南铀聚集区多源、高温、多阶段铀成矿机理与模式,
国家自然基金委地球科学部,国家级,40642010,张展适,刘帅(第三)
3.基于网络资源的网上教学改革,江西省教育厅,省级,刘帅(主持);
4.赣杭带白垩纪构造演化研究,核工业270研究所,横向,刘帅(主持);
5.新疆准噶尔地乌尔禾—夏子街地区下白垩统沉积体系分析,核工业216大队,核横向,刘帅(主持);
6.相山矿田成矿流体时空演化,核工业270研究所,核横向,巫建华(主持),刘帅(第三);
7.桃山铀矿田大布及其邻区铀矿床成矿特征和成矿作用研究,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核横向,张展适(主持),刘帅(第三)。
论文专著:
1.Tectonic settings of mafic volcanic rocks in Shanbaishan basin,
Liu s,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SCI,ISTP),2008年
2.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ate Mesozoic felsic rocks from North of
Xiazhuang and its genitic,Liu s,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SCI,ISTP),73(13)
3.铜协迫下玉米叶绿素质量比与光谱反射率关系,刘帅(第一),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核心期刊),2008年第1期
4.下庄北部长英质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刘帅,矿业研究与开发(核心期刊),2007年第2期
5.赣南余田群双峰式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刘帅,矿业研究与发(核心期刊),2007年第1期
6.具有特殊形貌非晶硅铝酸盐粉体的水热制备,刘帅,化工矿物与加工(核心期刊),2006年第5期
7.甘肃北山公婆泉盆地沉积体系与铀成矿条件分析,刘帅,矿业研究与开发(核心期刊),2006第4期
8.赣南余田群双峰式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刘帅,桂林工学院学报(核心期刊),2006年第3期
9.新疆准噶尔盆地乌尔禾-夏子街地区下白垩统沉积体系分析,刘帅,GF报告(GF-A0104261G),2007
10.赣杭带白垩纪盆地特征研究,刘帅,GF报告(GF-A0083915N),2006
11.甘肃北山公婆泉盆地中生代地层与铀成矿条件分析,刘帅,GF报告(GF-A0083918G),2006
12.浅析抚州地区TM图像几何精正方法,刘帅,西部探矿工程(普通),2006年第10期
13.江山市城区岩溶塌陷研究的遥感应用,刘帅(第二),东华理工学院学报(普通),2005年第2期
14.地幔流体与铀成矿模式,刘帅(第二),铀矿地质(重要),2005年第4期
15.He and Ar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pyrite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XZ uranium ore-field, South China, liu s(第2),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71(15);2007.8,(SCI)
16.He and Ar isotopic composition in pyrite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No.338 deposits, Xiazhuan uranium ore-field, South China,Liu shuai,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70(18),2006.9,(S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