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研究生导师张鸿泰介绍如下:
张鸿泰,男,中共党员,主任医师,教授。1978年10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2000年晋升主任医师,2010年评改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临床、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三十余年。曾任中医内科主任、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中国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职务。《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常务编委,北京中医药大学“教育部‘质量工程’人才培训模式创新实验区”2008级、2010级中医教改实验班校外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2009学年中医内科学课程优秀主讲教师,全国第九届师承教育导师。
自1990年以来,先后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原北京中医学院,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北京市中医学校、承德医学院、河北医科大学和白求恩医学院等单位承担了中医、针灸临床教学任务,并指导过临床博士生1名和硕士生3名。在教学过程中,认真授课、耐心讲解,为国家在中医领域培养大批优秀人才,并受到学校和学生们的一致好评,曾多次在教学医院大会上受到表彰。此外,还曾出色地完成了来自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留学生的见习和实习任务。自2000年晋升为主任医师以来,完成教学任务450学时,其中本科授课168学时,临床带教282学时。2006年医院划归北京中医药大学后,担任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并接受了本校本科、国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东方学院学生的中医内科教学任务。
在担任教研室主任工作期间,积极组织教研室人员学习和商讨教学工作,合理分配教学任务,布置教学课时,大胆探索钻研教学改革方案。通过多年的临床与教学实践,总结出一套有个人特色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坚持提倡将课堂与临床相结合。临床教学在整体教学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它能使学生亲身实践,将从书本中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临床诊治中;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临床教学更加深刻理解所学知识,起到融会贯通的作用。
临床诊治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耗费大量个人时间与精力,但一直以来,本着对病人负责的态度,认真诊治、细心治疗,为患者解除病痛,得到病人和病人家属以及医务同行的称赞,建立良好医务形象。在兼顾临床工作的同时,也竭尽全力完成领导分配的教学任务,牺牲个人休息时间细心备课,认真讲解,本着负责的原则对学生高标准、严要求。在为学生答疑解惑的同时,以身作则,亲力亲为,为学生树立了榜样。
积极参加各项科研项目的申报。近年来,发表学术和教学论文共7篇,其中作为第一作者4篇,教学论文3篇。张鸿泰,男,中共党员,主任医师,教授。1978年10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2000年晋升主任医师,2010年评改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临床、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三十余年。曾任中医内科主任、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中国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职务。《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常务编委,北京中医药大学“教育部‘质量工程’人才培训模式创新实验区”2008级、2010级中医教改实验班校外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2009学年中医内科学课程优秀主讲教师,全国第九届师承教育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