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选择哪所考研院校着实是让人纠结的难题。如果选择恰当,即使成绩不太理想依然有机会进入梦想殿堂,而选择失误,就会与理想院校擦肩而过。考生在择校环节一定要谨慎考虑。
一、关于考研,听听大家怎么说
1、考研让我弥补高考的遗憾
考研,是第二次高考。我从高中起就想去人大读书,高考没有发挥好,只能读个省内普通二本,大学四年我都很努力的学习,为的就是能考上人大的研究生。李同学
2、就业现实问题
投了两个月简历之后,我决定考一个名校研究生。这个社会太现实了,如果有985、211的学生来应聘,就绝对不会要我这种普通院校的毕业生。考研真的是无奈的选择。张同学
3、从众随流心理
宿舍的人都考研,而且都选很好的学校,最差也是211。我如果只考个普通院校就会显得逊色很多,感觉很没面子,低人一等,都不好意思和他们一起复习,有压力。郑同学
4、名校头衔价值更大
我们班好几个同学,连本校保研都放弃了,就是为了考北京的名校。我也受到他们的感染,觉得不考个名校,考研就没有意义,读研出来也没有很大价值。杨同学
二、关于名校
1、名校的优势
首先,名校自身的软硬件条件都很,师资队伍、科研条件、就业前景等因素都吸引着大批学生报考。其次,高校研究生扩招导致普通研究生毕业就业竞争力降低。再加上社会对名校的优先认可等各种原因,使得如今许多大学生对考研有种很强烈的名校情结,名校考研甚至已经成为考研的一种潜趋势。于是,考研呈现扎堆儿考名校的现象。而且就目前来看,尽管近年考研热度有所下降,但这种名校热依然还在持续。
名校拥有良好的教育资源
无论在软件方面还是硬件方面,名校的资源都是一些普通高校无法企及的。比如清华、北大、人大每隔两三天就会举办一场学术讲座,最多的时候会出现一天多场讲座的情况。除此之外,名校还会提供给学生更多学术交流、科研实践的机会,相对而言普通院校这种机会较少。
名校的学术资源、人脉资源是普通院校无法比拟的
不少人认为,如果在名校读研,能师从一位学术界的大牛导师,那么今后的学术研究,甚至毕业后的工作都可能会一帆风顺。即使是自己找工作,也可以选择较高的发展平台,如有些名企招聘人才时会明确提出只招985和211院校毕业生,那么你就可以轻松越过这一关卡。
2、名校未必十全十美
名校也有弱势学科
并不是名牌大学的所有专业都是还不错的。在一些综合性的知名大学中,有些非传统、非强势的专业是随着学校的发展和招生规模的扩大而增设的。这些新增设的专业在师资力量、课程设置等方面不一定强过普通院校,不少普通院校的某些专业是优势学科,在该学科领域中占有很高位置。
名校同样存在就业竞争压力
就业,应该是学生最为关注的,而名校的就业率并非100%。知名企业在招聘人才时,虽然设置了985和211院校的招聘关卡,但他们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事实上,并不是每个名牌院校毕业的学生都具备充分的知识储备和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自身的能力也很重要。
名校并非所有人都适合
在选择专业和院校之前,考生一定要对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做客观地分析,理性评判自己的学习能力,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切忌不切实际地高估自己,也不要因为贪图名校带来的荣耀而盲目追热。全面认识名校,客观评价自己。
三、想清楚三点,择校不难
首先,学会认识自己
很多同学对自己本科所读专业不满意,想借助考研为自己选择一条更加喜欢的路;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同学想升学深造,成为高精尖人才;更有一部分同学觉得自己大学四年增长的实力和掌握的知识不够,想完善自己同时也躲避严峻的就业形势而你是哪种呢?在决定考研之时,你先问问自己,我考研的动机是什么?再问问自己,我的兴趣在哪里?兴趣能够和考研联系在一起吗?哪些院校开设了相关的专业?我的学习实力如何?在自身实力的基础上,加之半年有余的复习,我大概能达到什么分数水平,有望考到哪些学校?这些问题是你择校之前必须思考的。学校和专业就在那里,而适不适合你,才是最关键的思考点。
其次,衡量自身情况与院校的结合点
全国共有多少所院校符合你专业选择的要求?你的能力适合冲击哪个层级的院校?这个层级的几所院校是否符合你的期待值?有哪些吸引你的地方?最需要思考的是,你的目标专业是否是这些院校的重点专业,专业特色类院校与专业实力较弱而综合实力强悍的院校都是需要考生谨慎考虑的。毕竟,研究生时期的专业也可以影响未来的职业生涯。当然,人各有志,如果你只是想要一个研究生的毕业证,那建议选择报考本科母校,近水楼台先得月,有不明觉厉的便利。
最后,观察地域状况,遥想未来发展
对于不跨专业跨院校或者三跨的考生来说,地域问题同样是择校需要考虑的一方面。有必要看一看院校的所在地是否符合自己今后长远的发展需求。很多人在研究生毕业之后会继续留在读研的那座城市打拼,而那座城市和家的距离,和自己职业生涯走向的规划是否存在冲突同样需要稍加思考。
四、必须关注的六项数据
1、招生人数
这条信息一般在招生院校公布的专业目录里面有说明。一般是指出每个专业招多少人,还有部分专业仅仅显示这个院系今年一共招多少人。对于后者,同学们在报考时一定要打听清楚你所报考的专业的具体招生人数。招生名额很多,当然成功的希望大。否则,就很危险。特别是热门专业,如果不知道具体招生人数,很可能从报名的那一刻起已经注定失败。还要注意,为了保险起见,同学们不能仅看今年的数据,还不错能查看去年的数据。因为有的院校某些专业,每年招生情况变化比较大。所以,这一点也要搞清楚。
2、报考人数
从这一关键信息可以看出,你的竞争对手到底有多少。这对报考选择至关重要。当然,这一数据只能看到前几年的,但是足够我们大致判断出当年的报考情况。有的高校特别是名校热门专业报考人数非常多,有的连着好几年都过千。像这样的专业,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实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建议大家不要选择。
3、录取人数
这一数据也非常重要。通过这个我们能得知这个专业去年到底录取多少人,再结合去年专业目录公布的招生名额,可以判断出该专业去年的招生录取情况。有一点要注意,有些高校个别专业实际录取人数多于招生人数,这是因为该专业当年生源质量很好,所以学校适当扩招。还有就是,最终录取人数大于报考人数,是因为该专业报考人数不足,有调剂生进来。这一小小的变化可能就是某些同学的救命稻草。
4、报录比
录取人数除以报考人数就是该专业报录比。这一数据直接反映出某专业的火爆程度。有很多名校的热门专业报录比达到10:1,甚至20:1,还有更高的。例如,人大经济学院和财政金融学院,2014年金融学专业(学硕)报考人数2009,最终录取265人,其中推免生143。金融专硕报考989人,最终录取148人,其中推免生34人。这就是名校热门专业的真实考情。竞争如此激烈,没有实力如何应对!
5、推免人数
这一关键数据,之所以强调这个数据的重要性,是因为很多名校热门专业每年的推免名额很多,占了当年招生人数的一半甚至更多。于是,留给统考生的名额就很少,考研竞争更加剧烈。
2018考研的同学还必须清楚当年到底有多少人通过推免。这一数据现在各招生单位研招办、相关院系网站上应该都有公布。同学们在报考之前,必须搞清楚自己报考专业的推免人数。特别是非名校不考的同学更要注意。如若留给统考生的名额太少,在10月底正式报名结束之前,同学们还可以修改报名信息。否则一旦报考这种火拼专业,考研成功的希望非常渺茫。
6、复试分数线
一般待国家线公布以后,各招生单位开始根据国家线划定本校的复试分数线。除了早在三月份就已自主划线的34所高校之外,大部分高校大部分专业的分数线一般都是国家线。事情虽然看着很简单,但是其中有个问题非常重要,那就是部分专业的实际分数线远比国家线高得多。上一年录取最低分数线也比国家线高不少。对于这样的专业,同学们心里必须清楚真正的分数线。
2018年考研,同学们要搞清楚以上所列出的六大关键数据,通过研究这些数据,才能从一开始就避免战略性失误,也才能更清楚自己的目标,也才能更有信心更加坚定地实现读研梦想!
五、结语
在选择目标院校的时候,我们主张根据所学专业的特点以及自身的兴趣爱好、学习情况来选择,而不是为了某些外在的、非理性的因素。考研不易,考名校更不易,在如此重要的人生抉择面前,建议大家理性选择,既不盲目自大,制定不切实际的目标,亦不妄自菲薄,与理想失之交臂。青春年华之所以绚烂,正是建立在奋斗的基础之上,祝大家目标明确、考上理想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