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物化学课程内容简介:
通过系统地学习生物化学,使学生掌握构成生物体的物质的结构与功能及其在生物体内主要的代谢过程和代谢规律,从分子水平上掌握遗传信息的贮存、传递和表达的基本过程。主要内容包括蛋白质化学、核酸化学、维生素与辅酶、酶化学、生物氧化、糖代谢、脂代谢、氨基酸代谢、核酸代谢、DNA复制、转录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要求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学科体系中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学习生物体基本的化学组成,从整体上掌握生物体内物质的代谢过程及代谢规律。通过与实验课相结合,系统地掌握生物化学实验原理和技术方法。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1.掌握蛋白质、核酸、维生素与辅酶、酶、脂类等物质的结构、理化性质、生物学活性等;
2.掌握糖、蛋白质、脂类、氨基酸、核苷酸等代谢的基本途径,掌握酶促反应动力学的基本内容和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及规律,掌握遗传信息传递的基本过程;
3.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实验技术及其原理;
4.了解生物化学最新研究进展的相关知识。
四、考核要求及命题原则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等不同层面考察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试题的难易程度适当,覆盖范围广要求学生系统掌握该课程的基本概念,注意各部分内容关系。掌握生化基本实验技术其原理和主要步骤和原理。在对课程融会贯通基础上,能够对一些综合性的问题进行分析。
五、考核内容
第一章:绪论
生物化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内容、生物化学的研究方法。
生物化学的发展史。
生物化学课程的特点及学习方法。
第二章:蛋白质化学
氨基酸的分类(分类标准 三种 每种分类下各种氨基酸的归属)、结构和性质(物理性质 280nm最大吸收 、酸碱性质 等电点定义 计算方法、化学性质
N端 C端 共同参与反应);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两性性质及等电点 胶体性质 稳定因素、变性复性、沉淀、凝固 紫外吸收、成色反应)、蛋白质测序过程及各阶段详细方法(三种水解方式的特点)。蛋白质的一、二级结构,肽、肽键、肽平面、残基、构象、构型、二级结构主要形式,α螺旋与β折叠的要点。
第三章 核酸化学
核酸的基本组成(碱基的的种类、嘌呤、嘧啶的缩写、核苷成键的原子、核苷酸的连接方式)、DNA双螺旋模型的要点、RNA的种类及作用 tRNA的二级结构与三级结构的形状、二级结构的四臂四环结构;核酸的性质 一般性质、紫外吸收、稳定核酸的因素、核酸的变性(Tm定义、增色效应与减色效应、影响Tm的因素)。
第四章 维生素与辅酶
维生素B族、维生素C等水溶性维生素的名称、功能、某些维生素的结构、活性形式及其催化的反应。脂溶性维生素的生理功能 主要活性形式如VD的活性形式为1,25-二羟VD。
第五章 酶化学
酶的概念及组成、酶的专一性特点、酶促反应动力学的基本内容 、米氏常数的意义及有关计算、可逆性抑制的类型及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的变化。
第六章 生物氧化
呼吸链的组成、四种复合体所构成的两条呼吸链:(NADH FADH2 )的顺序;氧化磷酸化的概念、及化学渗透假说的内容。
第七章 糖代谢
单糖分解的几种重要途径(EMP、TCA、PPP)以及各途径中能量的变化过程、重要产物、生理意义、过程和有关的不可逆反应的酶及反应的限速酶。
第八章:脂类代谢
脂肪酸的β-氧化途径及过程、甘油的氧化和酮体代谢;脂肪酸的从头合成途径的主要特点(关键酶、能量变化、二碳单位供体,合成基本过程)及脂肪的分解代谢(包括甘油及脂肪酸的代谢过程、关键酶、能量变化)。
第九章 氨基酸代谢
必需氨基酸的名称;氨基酸分解代谢的一般规律(脱氨基、转氨基、联合脱氨基、脱羧基作用);掌握氨基酸分解产物氨的转运方式和а-酮酸的代谢、尿素合成过程及能量变化情况、生酮、生糖氨基酸的定义;一碳单位的定义、种类及来源 氨基酸合成的六种方式或途径。
第十章 核苷酸代谢
嘌呤和嘧啶的分解及代谢终产物;核苷酸的从头合成途径的元素来源。
第十一章 DNA复制及转录
DNA合成的方式—半保留复制;DNA复制的过程(前导链与滞后链的合成异同点及所需要的酶);掌握转录与复制的异同点。RNA剪接及加工的主要过程。
第十二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掌握密码子的概念及特点、起始、终止密码子的种类;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过程及耗能过程(氨基酸活化、起始、延长、终止和释放、能量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