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初试科目(815)《兽医综合》考试大纲
一、考试大纲的性质
《兽医综合》(包括临床诊断学、兽医微生物与免疫学)是报考兽医专业硕士的考试必选科目。以上科目内容是兽医学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必备理论。考生可以结合兽医综合其他相关课程进行拓展,以及自身知识储备、工作条件、研究兴趣等方面将各科知识融会贯通,进行考试笔试。
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北京农学院兽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题型
名词解释;汉英互译;填空题;简答题;综合题
三、考试方式
本考试科目共计150分,以上两部分内容各占50%,每科75分。
四、考试时间和方式
1.考试方式:笔试
2.考试时间:3小时
五、考试内容范围
第一部分 临床诊断学
第一章 绪论
一、临床诊断学的基本概念
1.诊断学
2.综合征
二、诊断的基本过程
1.调查病史、检查病畜、搜集症状、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2.对症状等资料进行分析,做出初步诊断
3.实施防治,验证及完善诊断
三、诊断的基本方法
1.问诊及调查
2.系统及一般检查
3.血尿、粪及病料的实验室检查
4.特殊检查:
(1)X线检查(2)ns电图描记(3)超声波检查(4)CT检查
(5)病原培养等
第二章 临床检查的基本方法
一、问诊:
1.问诊的概念
2.问诊的方法
3.问诊的内容
二、视诊:
1.视诊的方法
2.视诊的内容
三、触诊:
1.触诊的方法
2.触诊的应用范围
四、叩诊:
1.叩诊的方法
2.叩诊的应用范围
3.叩诊的基本音调
五、听诊:
1.听诊的方法
2.听诊的应用范围
六、嗅诊:
1.嗅诊的应用范围
第三章 临床检查及诊断的基本程序
一、病畜登记
二、问诊及记录
三、观症的检查(查体及一般检查、部位及系统检查)、实验室检查及特殊检查
四、做出初步诊断
五、备案:医师的签名及治疗方案等
第四章 临床一般检查
一、精神状态的观察
1.正常状态
2.异常变化及临床意义
二、可视粘膜的检查
1.检查方法
2.正常状态
3.异常变化及临床意义
三、体温的测定
1.测定方法
2.正常体温
3.异常变化及临床意义
四、脉搏的测定
1.测定方法
2.正常脉搏
3.异常变化及临床意义
五、呼吸数的测定
1.测定方法
2.正常脉搏
3.异常变化及临床意义
六、表在淋巴结的检查
1.检查的方法
2.正常状态
3.异常变化及临床意义
第五章 系统检查
一、呼吸系统检查
1.呼吸运动的检查
(1)呼吸类型的检查
A正常的呼吸类型
B异常的呼吸类型及临床意义
(2)呼吸节律的检查
A正常的呼吸节律
B异常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3)呼吸困难的检查
A吸气性、呼气性及混合性呼吸困难的临床意义
2.呼出气体、鼻液及咳嗽的检查
(1)呼出气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2)鼻液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3)咳嗽的性质及临床意义
3.上呼吸道的检查
(1)鼻腔的检查方法
(2)病理变化及临床意义
(3)喉的检查方法
(4)病理变化及临床意义
(5)气管的检查方法
(6)病理变化及临床意义
4.胸廓的视诊
(1)正常状态
(2)筒状胸、狭胸及不对称胸的临床意义
5.胸肺的叩诊
(1)叩诊界的确定及叩诊方法
(2)异常变化及临床意义
6.肺的听诊
(1)肺听诊的方法
(2)正常的呼吸音
(3)异常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二、心血管系统检查
1.正常的心音
2.心音的产生
3.心音的叩诊方法
4.心音的异常变化及临床意义(包括频率、性质、强度、分裂、杂音节律等变化)
三、消化系统检查
(一)采食、饮水、咀嚼、吞咽、嗳气、反刍及呕吐的检查
1.检查方法
2.病理变化及临床意义
(二)口腔的检查
1.检查方法及正常状态
2.病理变化及临床意义
(三)食管的检查
1.检查方法
2.临床意义及病理变化
(四)马属动物胃肠的检查
1.检查方法
2.正常状态
3.病理变化及临床意义
(五)反刍动物胃的检查
1.瓣胃、网胃、瘤胃的检查方法
2.正常状态
3.病理变化及临床意义
(六)排粪动作、粪便的感官检查
1.正常状态
2.异常变化及临床意义
四、泌尿系统检查
(一)排尿动作的检查
1.检查方法及正常状态
2.异常变化(包括尿频、多尿、少尿、无尿、尿闭、尿失禁与尿淋漓等)及临床意义
(二)尿液的感官检查
1.正常状态
2.异常变化及临床意义
五、神经系统检查
(一)感觉机能的检查
1.检查方法
2.异常变化及临床意义
(二)反射机能的检查
1.检查方法
2.异常变化及临床意义
(三)运动机能的检查
1.检查方法
2.异常状态及临床意义
第二部分 兽医微生物与免疫学
2.1兽医微生物学
绪言
微生物概念、微生物学的发展史
第一章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一、细菌的大小和形态
二、细菌的基本结构
三、细菌的特殊结构
四、细菌形态和结构的观察方法
第二章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生态
一、细菌细胞的代谢过程
二、细菌的生长繁殖
三、细菌的人工培养
四、细菌生化反应
五、细菌群落生长的调控
六、细菌的生态
第三章 消毒、灭菌及兽医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
一、物理消毒灭菌法
二、化学消毒灭菌法
三、抗生素和细菌素的杀菌作用
四、兽医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
第四章 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理
一、细菌的致病性和毒力
二、细菌的毒力因子及分泌系统
三、细菌毒力的增强和减弱
四、细菌毒力因子表达的调控
第五章 细菌的遗传变异
一、细菌常见的变异现象
二、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
三、细菌变异的机制
四、研究细菌遗传变异的意义
第六章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一、细菌的分类地位
二、细菌的命名
三、细菌分类鉴定的标准
四、细菌分类的方法
五、细菌的分类体系
六、细菌的鉴定
第七章 革兰阳性球菌
一、葡萄球菌属
二、链球菌属
第八章 肠杆菌科
一、埃希菌属
二、沙门菌属
三、耶尔森菌属
第九章 巴氏杆菌及黄杆菌属
一、巴氏杆菌属
二、曼氏杆菌属
三、放线杆菌属
四、嗜血杆菌属
第十章 革兰阴性需氧杆菌
一、布氏杆菌属
二、假单胞菌属
三、伯氏菌属
第 十一章 革兰阴性微需氧菌和厌氧菌
弯曲菌属
第十二章 革兰阳性无芽孢杆菌
一、李氏杆菌属
二、丹毒丝菌属
第十三章 革兰阳性产芽孢杆菌
一、芽孢杆菌属
二、类芽孢杆菌属
三、梭菌属
第十四章 分枝杆菌属及相似属
一、分枝杆菌属
二、放线菌属
第十五章 螺旋体
第十六章 支原体
第十七章 立克次体和衣原体
第十八章 真菌概述
一、真菌的分类及生物学特性
二、真菌的致病性和免疫性
三、真菌病的诊断和防治
第十九章 病原真菌
第二十章 病毒的结构和分类
一、病毒的结构特征
二、病毒的化学组成
三、病毒的分类
第二十一章 病毒的复制
一、吸附、吸入和脱壳
二、生物合成
三、生物合成的各种途径
四、组装和释放
第二十二章 病毒的变异和演化
一、突变
二、诱变
三、基因重组
四、病毒基因产物间的相互作用
五、遗传变异与病毒演化
第二十三章 病毒与细胞的相互作用
一、病毒的细胞培养
二、病毒与细胞的相互作用
第二十四章 病毒的致病机理
一、病毒的入侵、扩散和排放
二、病毒的持续性感染
三、病毒感染对宿主组织和器官的损伤
四、病毒感染对免疫系统的损伤
第二十五章 病毒的检测
一、病毒的分离和鉴定
二、病毒感染单位的测定
三、病毒颗粒的检测
四、病毒的血清学检测
五、病毒核酸的检测
第二十六章 双股DNA病毒
一、痘病毒科
二、非洲猪瘟病毒科和虹彩病毒科
三、腺病毒科
四、多瘤病毒科和乳头瘤病毒科
五、线头病毒科
第二十七章 疱疹病毒目
第二十八章 单股DNA病毒
一、细小病毒科
二、圆环病毒科
第二十九章 具有反转录过程的病毒
一、逆转录病毒科概述
二、甲型逆转录病毒属
三、乙型逆转录病毒属
四、丙型逆转录病毒属
五、丁型及戊型逆转录病毒属
六、慢病毒属
第三十章 双股RNA病毒
一、呼肠孤病毒科概论
二、环状病毒属
三、轮状病毒属
四、水生呼肠孤病毒属
五、双RNA病毒科
第三十一章 单负链病毒目
一、副黏病毒科
二、弹状病毒科
第三十二章 分节段的负链RNA病毒
一、正黏病毒科
二、布尼亚病毒科
第三十三章 套式病毒目
一、冠状病毒科
二、动脉炎病毒科
第三十四章 微RNA病毒目
第三十五章 其他正链RNA病毒
一、嵌杯病毒科
二、黄病毒科
第三十六章 朊病毒
一、概述
二、牛海绵状脑病
三、痒病
第三十七章 噬菌体
一、噬菌体的基本特性
二、噬菌体与细菌的关系
三、噬菌体的应用
2.2动物免疫学
第一章 免疫的概念、特征和功能
了解免疫的概念、基本特征和基本功能,免疫学的发展简史,免疫学的应用,重点是免疫的概念、基本特征和基本功能。
第二章 免疫系统
了解中枢免疫器官与外周免疫器官的形态和功能,淋巴样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和其它免疫细胞的形态和功能。重点掌握免疫器官、免疫活性细胞;免疫活性细胞的分化过程。
第三章 抗原内容
熟悉抗原的概念,构成抗原的条件,抗原决定簇,抗原交叉性,抗原的类型的分类。重点掌握抗原概念、构成抗原的条件、抗原决定簇、抗原交叉性。
第四章 抗体内容
了解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概念,抗体的分类,抗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各类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特性与生物学功能,人工制备抗体的种类和基本方法。重点掌握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概念、抗体的分类、抗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各类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特性与生物学功能、单克隆抗体;抗体结构、抗体基因和抗体的生物合成。
第五章 补体系统内容
了解补体系统的概念、特点与作用过程。重点掌握补体系统的类型和功能;补体系统的激活途径和激活过程。
第六章 细胞因子内容
了解细胞因子的特征与种类,干扰素的作用。重点掌握细胞因子、干扰素的类型和功能。
第七章 固有免疫应答内容
了解固有免疫应答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参与固有免疫应答的细胞和分子。重点掌握固有免疫应答的基本特征、基本过程及其产生理论。
第八章适应性免疫应答内容
了解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免疫应答的调节。重点掌握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基本特征、基本过程及其产生理论,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及免疫应答的调节;免疫应答的过程,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第九章 变态反应内容
了解过敏反应型(Ⅰ型)变态反应,细胞毒型(Ⅱ型)变态反应,免疫复合物型(Ⅲ型)变态反应,细胞免疫或迟发型(Ⅳ型)变态反应的发生和特点。重点掌握变态反应与变应原概念,Ⅰ型、Ⅱ型、Ⅲ型、Ⅳ型变态反应的原理。
第十章 抗感染免疫内容
了解先天非特异性免疫的因素,获得性特异性免疫的因素,抗细菌感染免疫,抗病毒感染免疫,抗寄生虫感染免疫。重点掌握抗感染免疫因素、抗细菌感染免疫、抗病毒感染免疫、抗寄生虫感染免疫。
第十一章 免疫防治
了解天然获得性免疫,人工获得性免疫,疫苗的种类及使用。重点掌握被动免疫、人工主动免疫、疫苗的种类及使用。
第十二章 免疫学技术
了解血清学反应类型与特点,各类实验如凝聚性试验,标记技术的原理和方法。重点掌握免疫学实验的类型和一般特点,血清学试验的应用。掌握免疫学试验的原理、操作步骤与结果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