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中国古代史》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834
考试科目名称:中国古代史
一、目标与基本要求
1、目标
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和对外交往等概况,掌握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基础知识和有关历史概念,认识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掌握分析、归纳、综合、比较等思维方法,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
2、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有关内容的基本概念、理论、史实。具体要求掌握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对历史、社会较有影响的史实、人物、思想、学说、制度、科技、文化等内容。
二、内容与考核目标
《中国古代史》是学习科学技术史专业的基础课程,考生必须掌握其主要内容。按照教育部关于历史学专业课程设置的要求,结合我校多年来历史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本大纲要求考生必须掌握以下重点内容:
1、中国历史的开端
中国远古时代的人类;氏族公社;我国远古社会的传说。
2、夏商西周
夏朝的考古发掘和文化遗址;夏朝的巩固和发展;商族的起源;从盘庚迁殷到武丁中兴;周族的兴起和灭商;西周后期的社会矛盾及灭亡;商、西周的制度和社会结构;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夏、商、西周的文化。
3、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春秋战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春秋战国社会等级关系的变化;从诸侯割据到秦统一;春秋战国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4、秦汉
秦统一专制集权国家的建立;汉承秦制与“文景之制”;汉武帝与西汉的强盛;西汉后期的社会危机与王莽改制;刘秀加强东汉统治的制度与措施;东汉后期的政治腐败;汉代的社会结构;秦汉社会经济的发展;秦汉的农民起义;秦汉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秦汉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5、魏晋南北朝
曹操统一北方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魏蜀吴三国的政治与经济;西晋的短暂统一及其政治经济问题;“九品中正制”的建立及其意义。
十六国的兴亡和南北对峙局面的出现;东晋门阀政治;南朝门阀的衰落和寒人的兴起;江南社会经济的发展;北魏统一北方和孝文帝改革;北魏末年的社会矛盾;北魏府兵制的建立及其特点;北朝时期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6、隋唐五代
隋朝的统一及其政治、经济和军事制度;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
唐朝相关制度对隋朝的继承和发展;武则天和唐玄宗的统治;唐朝前期的社会经济;“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唐中叶政治、军事、社会各领域发生的变化;两税法的颁行与唐后期的经济;唐朝末年的社会问题;隋唐时期边境各少数民族概况;隋唐时期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隋唐时期的思想、文化与科技;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与经济。
7、宋(辽、西夏、金)元
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和宋金对峙;宋代经济的繁荣;元代的统一及其影响;元代行省制度;元朝的民族政策;元末的农民战争;宋元时期的科技与思想文化;宋元时期的海外交通。
8、明清(前期)
朱元璋与明代中央集权的加强;郑和下西洋;“南倭北虏”问题;明中叶的社会危机与改革;东林与复社。
耶酥会士与早期西学东渐;明末农民战争;清军入关与清初的社会矛盾;清代疆域的奠定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康乾盛世;清前期的边疆与民族政策;明清海外政策与朝贡贸易;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生产方式的变化;明代的卫所与清代的八旗、绿营制度;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三、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1、考试目标的能力层次的表述
本课程对各考核点的能力要求一般分为三个层次:
较低要求——了解;
一般要求——理解、熟悉;
较高要求——掌握、运用。
2、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课程的命题考试是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来确定的,根据本大纲规定的各种比例(每种比例可有5分以内的浮动幅度,来组配试卷,适当掌握试题的内容、覆盖面、能力层次和难易度)。
(2)其难易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级,每份试卷中四种难易度,试题分数比例一般为2:3:3:2。
(3)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试题所占的比例大致是:“理解”占30%,“掌握”占70%。
(4)试题主要题型有:名词解释(30分)、简答题(50分)、古文断句(10分)、论述题(60分),共四种类型。
(5)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试题主要测验考生对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要有一定的区分度,难易程度要适当。
(6)题型举例
①名词解释:孟子;赤壁之战
②简答题:隋唐以后中国经济和文化重心逐渐南移,是哪些原因促成的?
③古文断句:
请给下面一段文字加标点,并抄写在答题纸上。
例题:春愛志也夏樂志也秋嚴志也冬哀志也故愛而有嚴樂而有哀四時之則也喜怒之禍哀樂之義不獨在人亦在於天而春夏之陽秋冬之陰不獨在天亦在於人人無春氣何以博愛而容眾人無秋氣何以立嚴而成功人無夏氣何以盛養而樂生人無冬氣何以哀死而恤喪天無喜氣亦何以暖而春生育天無怒氣亦何以清而秋殺就天無樂氣亦何以疏陽而夏養長天無哀氣亦何以激陰而
④论述题:请结合史实论述中国自先秦至清代中央政府对地方管理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