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黑龙江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考研复试大纲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
|
科目代码及名称
|
|
2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
一、 考试目的与要求
测试考生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对象和特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唯物史观的形成、马克思主义创立、剩余价值学说和政治经济学的形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丰富与发展、列主义基本内容苏联模式,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理解掌握程度;对基本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考察学生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了解情况。要求考生准确掌握基本概念,理解基本理论,并能妥善运用基本原理到综合分析题目中。此外,对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考生也要有所了解。
二、 试卷结构(满分100分)
内容比例: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基本问题 约10分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约20分
剩余价值学说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约20分
马克思主义体系的丰富与发展 约15分
列宁主义 约20分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约10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约5分
题型比例:
客观题 约60分
1.简述题(或辨析题) 约60分
主观题 约40分
1. 论述题(或论文写作) 约4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基本问题
考试内容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特点。
考试要求
1. 了解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对象。
2. 理解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特点。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考试内容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唯物史观的基本形成;马克思主义的创立。
考试要求
1. 理解基本概念:产业革命、欧洲三大工人运动、青年黑格尔派、唯物史观。
2. 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包括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思想条件和主体条件。
3. 掌握马克思恩格斯对新世界的探索和唯物史观的基本形成。
4. 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初步公开阐述与马克思主义的创立。
5.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1848年欧洲革命的理论总结
(三)剩余价值学说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
考试内容
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探索与《资本论》第1卷的问世;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形成;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
考试要求
1. 理解基本概念: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学说。
2. 了解马克思早期对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探索。
3. 掌握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的创新。
4. 掌握马克思对劳动价值论的系统研究。
5. 了解马克思对剩余价值理论的系统阐发,以及由此对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历史趋势的分析。
6. 把握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经济关系一般性质的分析
(四)马克思主义体系的丰富与发展
考试内容
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进一步丰富;古代社会和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对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分析与革命策略的探索。
1. 了解基本概念:蒲鲁东主义;巴枯宁主义;杜林主义;俄国农村公社;巴黎公社;哲学基本问题;普选制。
2. 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主要有反对蒲鲁东主义和巴库宁主义的斗争;对巴黎公社革命经验的总结;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测。
3. 理解对杜林的批判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阐述。
4. 把握马克思恩格斯对古代社会和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研究。
5. 把握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科学观的系统阐发,对唯物史观的新发展以及哲学发展的总结。
6.了解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科学认识,以及无产阶级革命策略的新探索
(五)列宁主义
考试内容
列宁创建无产阶级新型政党的理论与实践;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创立;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创新;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思考。
考试要求
1. 了解基本概念:马赫主义、帝国主义、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学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2. 理解列宁的《怎么办》、《进一步,退两步》与创建无产阶级新型政党的理论与实践。
3. 掌握列宁对帝国主义的分析,《帝国主义论》和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形成。
4. 掌握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理论的提出;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发展。
5. 掌握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思考
(六)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考试内容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条件;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苏联东欧国家的改革和剧变。
考试要求
1. 了解基本概念:苏联模式、苏东剧变。
2. 理解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条件和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
3. 掌握苏联东欧国家的剧变及其历史教训。
(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考试内容
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考试要求
1. 了解基本概念: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 了解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3. 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问题:历史条件、形成与发展、基本问题和历史地位
参考书目: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第1版(2013年8月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