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明天再做……”
这是拖延症患者最经典的语录之一。
拖延症并不是自古以来人类的通病,而是近年来社会飞速发展的副产品。1978年,只有5%的人群有长期拖延症,这一数字在今天变成了26%,而有85%—95%的学生或多或少被拖延症所影响。这和现在科技的发展不无关系,手机和电脑给了现代人很多“后路”。明明知道先做好事情更有利,却为什么就是止不住这拖延症呢?
因为你常常无法马上从所做的事情里得到价值。每个人都喜欢可以得到立即反馈的事情,看起来远在天边的往往让人失去执行的动力。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喜欢赌博——不是因为有可能存在高回报,而是因为是输是赢,几分钟便知分晓。
回到考研。你无法一翻开公共课的书,就获得考满分的实力;你无法一打开网页,就能下载到所有真题;你无法一上论坛,就找到学长学姐……
都是没法立竿见影的事,所以……明天再做吧。
但是,相信我,你明天也不会想做的。因为还有明天的明天的明天呢。
解决拖延症的最重要一步,是知道你如何达到你的大目标,然后忘记你的大目标。大目标是个崇高又很容易让人失去信心的玩意,比如你的大目标是减肥30斤,坚持锻炼了一周,才减掉了2斤,你很容易就放弃了。考研也是如此,不提复试不说调剂,光是专业课都够人头大的。所以你要把你的复习资料都藏起来,拿出一张纸,制定目标。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尽量制定比较轻松的目标,把每个目标变得容易完成——因为你要立竿见影地看到成果——比如1天背30个单词,做一个小节的数学题。
接下来很关键的一点,是给这些小目标加上附加值。比如在论坛上编写考研词汇集和大家分享,这样既能交到朋友,又能给自己每天背单词找到动力。一件事情所拥有的责任和意义越大,这件事情就越难被放弃。如下表,我们可以将每天的复习计划进行分解,并赋予每一个任务点不同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