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月以上。考研还不错尽早准备,至少需要10个月以上的时间,也就是1年左右吧,成功的概率更大一些。从人的记忆规律、学习规律来看,准备的时间越久,成功率相对而言要高一些,准备的时间太过仓促,成功率不会高。
备战考研怎么安排
第一轮复习
3-6月,第一轮复习,基础系统阶段,梳理大纲考点和知识点,循序渐进地学习,夯实基础。在此期间,不要急于做模拟试题,而要注重掌握基础。
英语和数学具有基础和长期的特点,是这一时期的重点。当然,逻辑和写作不应该被忽视。
现阶段还要提前准备面试,趁笔试复习负担不太重,把题面搞定,为以后专心笔试做好准备。
第二轮复习
7-10月,第二轮复习,改进强化阶段,此时有基础积累,培养知识点综合应用能力,注重重点、难点突破,综合总结整理,注重提高解决问题的技能和速度。
这一时期的关键是完成两项任务:一是细化和掌握各学科的重点和难点;二是逐步将已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阶段一定要完成,早完早安心。此外,还应特别注意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和高校招生手册。当然,我们不能忘记10月份的。
第三轮复习
从11月到12月,在第三轮复习和冲刺评分阶段,巩固复习的内容,进一步升华和完善,检查和填补空白,将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转化为最终论文的得分。
这一时期的关键是提高和深化技能,同时要加强应试训练,进行模拟训练,串谈试题,做考前整理。
除了专心冲刺,也不要忘了现场确认和打印准考证,更重要的是准时进入正确的考场。
考研考生如何规划一天的时间
1.把高效留给清晨
一般来说,一天24小时中应该至少有三分之一是用于睡眠。人类选择了"夜伏昼出"作为自己的作息方式,大脑也选择在夜间休养生息。因此,清晨往往是一天之中头脑最清醒、学习效率最高的时刻。考研备战路中,可以尽量把一些重点难点的复习放到清晨进行,如此可以保比较高的复习效率,效果也会好很多。
2.划分好时间的整与零
时间的划分是一门高深的学问。虽然是考研的关键时期,但必不可少的休息和活动还是要有,无论是去食堂吃饭,还是回宿舍午休,抑或放松解压,总之不可能一天24小时全部用在学习上,势必要把时间划分成一段段。大段的时间用来学习,这毋庸置疑,但还有很多碎片时间,如走路、吃饭、排队、上厕所等,这些时间也可以利用起来,但要注意不能太过。
有的小伙伴对自己要求严格,吃饭走路时间都在学习,这种精神固然是可嘉的,如果把自己逼得太紧,也有可能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正确的做法是该干嘛干嘛,大段时间好好利用,零碎时间选择利用,其他顺其自然就好。
3.晚上以复习巩固为主
人体就像一架机器,用的时间久了必然容易疲惫。白天复习了一整天,到了晚上效率难免低下,此时不适宜再接受新的内容,而更应该以复习巩固为主。一方面是不给大脑太多负担,另一方面也是趁热打铁,把白天复习好的内容再捋一捋,以便更好地消化。此外,把晚上时间用来做题也是不错的选择,一方面能够“迫使“自己集中精力,另一方也是验收白天的成果,是另外一种巩固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