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报辅导班的好处有很多,主要包括有这些:1.有老师领路;2.合理规划复习;3.提供专业学习材料;4.答疑解惑。如果想具体了解考研报辅导班的好处有哪些,那不妨接着往下看吧!
下面从几个方面向大家展示一下天任寄宿考研培训、集训营、自习班的情况:
1、学习方面:学习环境上我们配有敞亮美好的教室,每个教室都配有空调,每位学生配有独立桌椅,每个桌椅旁边就有固定插排,有区域无线网覆盖,教室按照文理分班等;学习进程上面配有不同的班次比如高三自习班/刷题答疑班/精讲班/寄宿一对一,每个班次的区别详情咨询本人或留言哦~
2、住宿方面:标准的六人间,每位同学配有相应桌椅和衣柜,每个宿舍都配有空调、独立卫生间、专用洗衣机和洗漱台,厕所还有供暖系统,还有宿舍老师24小时值班!
3、价位方面:九月份之前都会在原价位基础上优惠2000元并送复试自习班,并且入住时间越长费用相对越高;但是报名越早优惠力度就越大!了解详情联系我吧!
加微信详细咨询!
4、管理方面:(1)统一作息时间、刷卡进入教学区,班主任上课点名、统计出勤率;
(2)自习室电子设备统一管理,严禁大声喧哗,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按专业分班,固定班级,专属座位,空调直饮机等公共设备完善;
(4)班级学习氛围浓厚、量化积分奖励、模考测评奖励;
(5)定期组织班会、校内学生活动,专业心理疏导;
(6)半封闭式管理、外出需请假(严格控制)、辅导员24小时值班全程维护;
为什么大学有“保研”“考研”热?
辽宁大学本学期有一门课,是针对国际政治专业大三学生的专业课,有4个学分。开学不久,有一个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到教室来点名,然后强调大三第二个学期对同学们的重要性,尤其对所谓“保研”或“考研”而言。 这几天,我经常当面或通过微信跟大三学生们聊保研或考研的问题。根据他们的说法,保研是按照从大一第一个学期到大三第二个学期的成绩总和而被敲定的,能够被保送到复旦、人大等只有那么几个人,我从他们的状态和情绪不难察觉:保研的竞争相当激烈。 不过,使我最感到惊讶的还不是保研的竞争激烈程度,而是考研的人数之众。我没统计过,但凭我跟同学们交流的感觉,除了能保研的学生之外,好像至少三分之二以上的学生,正在试图或已经决定考研,而现阶段已经明确把毕业之后的目标设定为出国留学(这毕竟需要一定的家庭经济条件的,不完全由学生的意志而定),或就业的学生,似乎是少数。 相信,这一情况与沈阳这个地方,或辽大这个学校有着一定的联系。我去年秋天来到沈阳后,始终明显感觉到这个地方的一种“大环境”。比如,就工作岗位而言,稳定是第一位,不稳定的工作不是“好工作”;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是“最理想”的岗位;对于找到“理想”的工作来说,必不可少的因素是有没有“熟人”、“关系”是否到位。既然有这样的大环境,学生们倾向于保研或考研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我可能理解有误),对于中国的公务员报考或招聘体系来说,有没有硕士学历似乎也是一个重要的砝码,可能也涉及到户口等因素吧。 我问几个来自沈阳本地、辽宁省内以及外省来的学生;“为什么要考研?”他们几乎都这样做出本能的反应:“我这个只有本科文凭的,能找到什么工作?”而明确说“因为我想在硕士阶段尝试XX”的很少。在我看来,他们潜意识里还是存在着“东北因素”,“你是否是硕士毕业”,很有可能影响你能否找到这样一个工作单位,比如政府部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也包括大学等教育机构。 日本的情况截然不同。无论是到中央政府(外务省、财务省、经济产业省等),还是大企业(丰田、索尼、三菱商事、三井住友银行、电通等),大多数应聘者毫无疑问是本科应届毕业生,那些中小企业和创业公司就更不用说接纳的都是本科生了。(日本一般在大三的第一个学期集中应聘,企业也集体配合。今年的应聘季是3月1日至6月1日的三个月,日本是4月份开学。) 据我观察,日本政府机构和企业方面也明显倾向于要本科毕业生,年轻人更加容易吸收新的知识,头脑也比较单纯和“空白”。而且,日本企业重视内部培训,通过自己的经验模式,给新来的员工进行长达几个月甚至半年的培训。他们认为,这种培训的意义,显然比员工有没有读过硕士更加重要和深远。日本企业也倾向于嫌弃那些读书太多,脑子里有一堆自己的理论和想法,从而排斥其他新鲜的知识和经验的学生。举一个例子,2012年至2014年我在哈佛访学期间,约有十个从日本中央政府派遣过来的同胞,他们毫无例外都是本科毕业就进了政府,工作几年后到哈佛读硕士或访学。与中国流行的“在职研究生”不同,他们读书期间不工作,而集中精力读书。 我在北京上过学,在上海教过书。据我观察,北京和上海的本科应届毕业生和沈阳的有所不同。在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虽然在我看来人口达到800万以上的沈阳按国际标准已经是够大的了),找工作的机会也多,比如北京的中关村,创业或进入刚成立的公司的机会也不少,信息也多。还有大量的外资企业也是吸引在大城市读书的学生们的平台。 我理解我的学生们对考研抱有的热情和执着,以及背后的无奈和焦虑。许多问题是大环境所造成的,小环境往往只好跟着。当然,父母作为“过来人”,起的副作用也不小。 我的想法是:年轻是一种资本,挑战也好,尝试也罢,要趁年轻。毕竟,结婚生子以后,更难挑战和尝试新的事情了。当然,一个人可以挑战和尝试一辈子,至少我本人是希望做到这一点。如果有眼前或毕业后想做的工作,就毫无犹豫地冲和闯,别害怕周围的人怎么看。 至于保研的,被保送的大学排名高一点、低一点,都无所谓。据我经验,硕士阶段读的学校是
中国人民大学、
厦门大学还是
吉林大学,对你的下一步走向和表现,不会带来本质的影响。(若产生影响,这不是大学排名的问题,而是你自己的问题。)而对于那些众多的有考研志向的学生,我想说:阅读、交流、行走,是读书的三部曲,对于年轻人的成长缺一不可。我会建议,争取一切机会走一走,把自己投放到不同的、尽可能开放、多元和有活力的环境中。
推荐栏目:考研辅导班 考研自习室推荐 封闭考研集训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