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坐落在吉林省省会长春市,是教育部直属的一所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1995年首批通过国家教委“211工程”审批,2001年被列入“985工程”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学校现任党委书记为杨振斌教授,现任校长为李元元(原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均已被列为中央管理。[1]
吉林大学于2000年6月12日由原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合并组建而成。2004年8月29日,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并入吉林大学。合并前的六所学校,都有着光荣的历史。原吉林大学的前身是始建于1946 年的东北行政学院,1950年更名为东北人民大学,1952年经院系调整成为我党亲手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58年更名为吉林大学。1960年,吉林大学被列为国家重点大学。学校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高素质人才,取得了许多重大的高水平科研成果,是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
原吉林工业大学的前身是始建于1954年的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1958年更名为吉林工业大学,是一所以汽车和农机为优势和特色,工、管、理、文相结合的多学科全国重点大学,是我国汽车工业和机械工业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原白求恩医科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39年的晋察冀军区白求恩卫生学校和第十八集团军卫生学校。1948年与北方大学医学院合编为华北医科大学,1951年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1959年更名为吉林医科大学,1978年更名为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医学人才,造就了许多著名的医学专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原长春科技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51年的长春地质专科学校,1952年院系调整时成立东北地质学院,1958年更名为长春地质学院,1997年更名为长春科技大学。
吉林大学是一所办学特色鲜明的多学科全国重点大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矿产资源普查、勘探、开采、保护和综合利用方面的人才,并丰富了我国地球科学的理论研究。原长春邮电学院是我国东北地区唯一一所信息通信类工科高等学校。学院于 1947 年创建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1955 年更名为长春电信学校,1960年更名为长春邮电学院,是一所办学条件较为完善、学科新、发展势头较好的学校,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信息通信类人才。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53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兽医大学,1992年更名为农牧大学,1999年更名为军需大学,是一所以军事兽医教育和军事后勤教育为特色的高等军事学校,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军事后勤人才。
吉林大学学科门类齐全,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军事学等全部13大学科门类;有本科专业124个,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5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9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3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2个;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覆盖17个二级学科),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
学校拥有221个具有现代化研究手段的实验室,其中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985工程”二期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5个,“985工程”二期建设科技创新平台8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1个,其他部委重点实验室23个。学校承担了大量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有一批产业化前景好、技术含量高的国家攻关项目、“863”项目、“973”项目等高新技术成果。
吉林大学是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22所大学之一,现已建立起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在校全日制学生69196人,其中博士生、硕士生24202人,本科生43383人,留学生1404人,另有成人教育学生111218人。
学校对外交流广泛,校际合作紧密,已与美国、德国、韩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87所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先后与德国图宾根大学、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韩国高丽大学等世界知名高等学府建立了校际关系。
学校科技园已被确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校办产业蓬勃发展,被誉为“民族的软件骄子”的长春吉大正元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一批校办产业落户于与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毗邻的学校科技园内,与新校园连为一体,有望发展成为高科技产业群。
吉林大学校园占地面积611万多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近358万平方米。现有6个校区7个校园,分布在长春市的不同方位。新铺设的光缆和计算机网络把所有校区连为一体,使网上办公、远程教育等更加便捷。学校在珠海市新建珠海校区,占地面积5000亩,一期建筑面积12. 5万平方米 。学校图书馆各类藏书701万册,已被确定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世界银行的藏书馆。经教育部批准建设在我校的 CALIS东北地区中心为全国七大中心之一。
吉林大学已成为我国目前办学规模最大的高等学府,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等方面呈现出更加广泛的发展前景。
吉林大学于2000年6月12日由原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合并组建而成。
原吉林工业大学的前身是始建于1954年的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1958年更名为吉林工业大学,是一所以汽车和农机为优势和特色,工、管、理、文相结合的多学科全国重点大学,是我国汽车工业和机械工业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2004年8月29日,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并入吉林大学。合并前的六所学校,都有着光荣的历史。原吉林大学的前身是始建于1946 年的东北行政学院,1950年更名为东北人民大学,1952年经院系调整成为我党亲手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58年更名为吉林大学。1960年,吉林大学被列为国家重点大学。学校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高素质人才,取得了许多重大的高水平科研成果,是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
原白求恩医科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39年的晋察冀军区白求恩卫生学校和第十八集团军卫生学校。1948年与北方大学医学院合编为华北医科大学,1951年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1959年更名为吉林医科大学,1978年更名为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医学人才,造就了许多著名的医学专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原长春科技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 1951年的长春地质专科学校,1952年院系调整时成立东北地质学院,1958年改名为长春地质学院,1997年改名为长春科技大学。是所办学特色鲜明的多学科全国重点大学,为国家培养大批矿产资源普查、勘探、开采、保护和综合利用方面的人才,并丰富了我国地球科学的理论研究。
原长春邮电学院是我国东北地区唯一一所信息通信类工科高等学校。学院于1947年创建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1955 年更名为长春电信学校。
1946年9月24日,中共中央东北局批准成立吉林大学的前身东北行政学院。
1946年10月5日,东北行政学院于东北解放区首府哈尔滨市成立,由东北行政委员会直接领导。东北行政委员会主席林枫兼任院长,东北行政委员会民政委员会副主任魏震五兼任院务主任。
哈尔滨大学在“满洲国”时期称王道书院,日本投降后改为国学院,后改为“私立哈尔滨大学”。
1946年9月,东北行政委员会接收私立哈尔滨大学,改为公立大学,任命东北行政委员会教育委员会主任车向忱为校长,来自延安中央青委的干部何礼为副校长。
1948年5月,哈尔滨大学与东北行政学院合并,改称东北科学院。院长仍由林枫兼任,副院长是车向忱、王一夫。
1948年7月6日,东北科学院开学典礼。东北科学院分设理工系、农林系、教育系、行政系、公安系。
1948年11月,东北科学院迁往沈阳,复名为东北行政学院。林枫任院长,王一夫任副院长。分设行政、教育、司法3个系,1个师范部。于12月开学。
1949年5月,原嫩江省民政厅厅长刘靖被任命为东北行政学院第一专职副院长。
1949年8月1日,中共中央东北局和东北行政委员会颁布了《关于整顿高等教育的决定》。根据此决定,东北行政学院定位为“培养与训练行政干部的高等行政学校”。
1950年3月31日,东北人民政府决定:东北行政学院更名为东北人民大学,任命王一夫为校长,刘靖为副校长。先后设立了行政、教育、司法、财政、银行、会计、工厂管理7个系,以及俄文、会计两个专修科和工农干部文化补习班、地方干部训练班、合作干部训练班和第一期研究班。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学校奉命从沈阳迁至长春。
1950年9月4日,东北人民政府正式下达疏散命令,学校开始搬迁,9月16日最后一批学生到达长春。东北人民大学迁至长春后,占用了解放大路北侧的满炭株式会社大楼及附近的几处楼舍,并立即复课。
1950年11月3日,中共东北人民大学委员会成立,副校长刘靖兼任党委书记。
1951年3月开始,增设贸易系、合作系、经济系。把财政系与银行系合并为财政信贷系,会计系改为会计统计系,俄文专修科改为俄文系。
1951年8月29日,校长王一夫调任中央内务部副部长,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东北文教委员会副主任吕振羽来校,任校长兼党委书记。
1951年10月15日,经校务委员会通过,由校长发布实施《东北人民大学章程》,对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机构设置、职责分工等都作了明确规定。
1952年10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范围内进行了院系调整。东北人民大学由财经政法性质的大学,改为东北地区第一所综合性大学。中央高教部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师大、辅仁大学、大连工学院、东北工学院等院校的部分教师,以及大连工学院、东北工学院的数理两系的部分学生调整到东北人民大学。王湘浩、江泽坚、谢邦杰、徐利治、王柔怀、余瑞璜、吴式枢、朱光亚、霍秉权、郑建宣、蔡镏生、唐敖庆、关实之、陶慰荪、杨振声、冯文炳、赵西陆、刘禹昌、丁则良等一批知名学者来东北人民大学任教。
1952年,数学家王湘浩教授创建数学系;物理化学家蔡镏生教授、理论化学家唐敖庆教授、无机化学家关实之教授、生物化学家陶慰荪教授创立了化学系;固体物理学家余瑞璜教授等人创建了物理系。文科在原有基础上调整为中文、历史、法律、经济、俄文5个系。成为文理兼备的综合性大学。
1953年9月,东北人民大学首次正式招收研究生16人,其中物理、化学系各5人,学制3年;文科6人,2年毕业。
1955年5月,吕振羽、王湘浩、余瑞璜、唐敖庆教授被评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55年5月,匡亚明来东北人民大学任校长兼党委第一书记。
1955年5月28日至6月5日,东北人民大学举行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匡亚明任第一书记,江剑秋任副书记。
1955年7月,吕振羽离校,调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
1957年8月27日至30日,召开第二次全校党员代表大会,匡亚明任党委第一书记。
根据中央关于改变教育领导体制的决定,东北人民大学领导权划归吉林省,1958年8月11日,经中共吉林省委和吉林省人民委员会决定东北人民大学正式更名为吉林大学,郭沫若为吉林大学题写校名。
1958年9月,吉林大学新建原子能系和哲学系。任命唐敖庆教授兼原子能系主任,任命刘丹岩教授为哲学系主任。
1958年9月下旬,邓小平为吉林大学题词:“把劳动和教育结合起来,是培养具有共产主义品德和真实本领的年青一代的根本道路”。
1958年11月,召开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选举匡亚明为党委第一书记,陈静波为第二书记。
1959年2月,吉林大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率先成立了半导体系和无线电电子学系。高鼎三副教授任半导体系主任,黄振邦副教授任无线电电子学系主任。
1960年9月24日至28日,召开第四次党员代表大会。匡亚明任党委第一书记。
1959年9月,根据高教部的要求,吉林大学本科专业学科由四年改为五年。
1960年成立外文系。
1960年10月22日,党中央正式批准吉林大学为重点综合性大学。
1962年1月6日至14日,召开第五次党员代表大会,匡亚明任党委第一书记。
1963年5月,匡亚明调任南京大学校长,吉林大学由刘靖代校长。
1964年10月27日至11月1日,召开第六次党员代表大会,陈静波任党委第二书记。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十年动乱”中,教学和科研均遭到严重的破坏。
1970年12月22日至24日,召开第七次党员代表大会,军宣队负责人王贵德任党委书记。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十年动乱宣告结束。
1976年,创建了计算机科学系。
1977年11月,建立了理论化学研究所;
1977年,吉林大学开始招收四年制本科学生。正式恢复全国统一考试的招生制度。
1978年3月20日举行了本科新生开学典礼,10月15日研究生开学。
1978年,吉林大学被重新确定为教育部直属国家重点综合性大学。
1978年4月,胡绍祖来吉林大学任党委书记,7月,唐敖庆被任命为校长。
1980年1月,吴式枢教授被评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81年,成立人口所。
1983年4月,成立古籍整理研究所。
1983年9月,建立政治学系,是中国高等院校中第一个恢复、建立的政治学系。
1984年2月,中央批准吉林大学组成新的领导班子,温希凡任党委书记,唐敖庆任校长。
1984年8月,国务院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22所重点大学首批试办研究院,10月13日吉林大学研究生院成立。
1984年8月,成立分子生物学系。
1984年10月19日至22日,召开第八次党员代表大会,温希凡任党委书记。
1985年9月1日,经国家教委党组批准,吉林大学开始试行校长负责制。10月建立校务委员会,唐敖庆任主任。
1985年10月12日,吉林大学举行首批博士学位授予大会,授予10位研究生博士学位。
1986年1月,国家教委任命唐敖庆为吉林大学名誉校长,任命伍卓群为校长。
1986年10月,召开建校40周年庆祝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彭真、李鹏、方毅、胡乔木为学校建校40周年题词。
1986年,吉林大学决定在双德乡建设南校区。
1988年3月,召开第九次党员代表大会,选举胡德宝任党委书记。
1988年7月,吉林大学举行南校区建设工程开工仪式暨逸夫图书馆奠基典礼。
1989年10月,樊万清调任吉林大学党委书记。
1992年1月,孙家钟教授、江元生教授、徐如人教授、沈家骢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93年4月,吉林大学召开第十次党员代表大会。刘中树任党委书记。
1995年7月,高鼎三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5年9月,国家教委和吉林省人民政府共同组织了对吉林大学申请进入“211工程”的部门预审,专家一致建议通过吉林大学“211工程”部门预审。
1996年2月,国家教委任命刘中树为校长、王文金为党委书记。
1996年3月28日,国家教委批准正式建立吉林大学研究生院。
1996年9月21日、22日,以“振奋精神、凝聚力量、继往开来、再创辉煌”为主题,举行了建校50周年庆祝和纪念活动,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李瑞环、李岚清、荣毅仁、费孝通、宋健等为吉林大学建校50周年题了词。
1997年9月1日,国家教委党组下发《关于吉林大学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通知》。
1997年9月2日至5日,召开中国共产党吉林大学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党委书记王文金代表上届党委作了题为《求实创新,励志图强,为建设社会主义大学而奋斗》的工作报告。报告强调,学校由1985年9月开始试行的校长负责制,改为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学校领导体制上的重要转变,对加强和改善新形势下党委对学校工作的统一领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全面推进以“共建、调整、合作、合并”为方针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2000年6月12日,根据国务院关于高教管理体制改革和局部结构调整的决定,经教育部批准,原吉林大学与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吉林大学。合并之后,由于规模庞大,又分布在长春各处,有“美丽的长春市坐落在吉林大学校园当中”的美称。
2002年1月13日,珠海市与吉林大学签订《珠海市人民政府、吉林大学合作建设吉林大学珠海校区协议书》,建立吉林大学珠海校区。
2004年5月20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同意吉林大学与珠海兴国教育投资有限公司东荣大厦合作试办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的批复》,试办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为独立学院。
2004年8月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番号撤销。吉林大学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合并,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更名为吉林大学和平分校,相对独立办学,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2005年1月7日,根据《关于军需大学并入吉林大学后管理模式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军需大学并入吉林大学后,成为吉林大学的一个校区(和平校区),改称农学部。学校对学部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按学校授权,学部相对独立管理校区事务”。军需大学军校时代正式结束。
2006年9月,举行了合校六周年暨建校六十周年校庆。
2007年3月19日,吉林大学财务处在校内网站公布《关于召开征集解决学校财务困难建议座谈会的通知》(校财字[2007]9号)。通知中表示,从2005年起,每年贷款利息支出1.5亿至1.7亿元,大学财务出现困难,“向广大师生征集具有建设性、操作性强的合理化建议”。
2007年12月11日 吉林省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通过任命吉林大学党委书记张文显为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
2008年1月13日 吉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吉林大学党委书记张文显当选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党组书记。
2008年3月23日 中组部在全校干部大会会上宣布原兰州大学党委书记陈德文就任该校党委书记,免去张文显党委书记职务。
2008年11月7日 中组部在全校干部大会会上宣布原山东大学校长展涛就任吉林大学校长,免去周其凤吉林大学校长职务,周其凤转调为北京大学校长。
2009年6月11日,吉林大学党委常委会议研究通过了新的《吉林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并启动了各级吉大教学楼学术委员会换届调整工作。这是吉林大学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具体成果之一,对探索建立大学民主管理制度有着重要意义。此次新《章程》的出台和新一届学术委员会的调整将带来一种新的理念、新的管理体系和工作模式,还将引领一种新的大学文化与风尚。
2009年6月16日,教育部、国土资源部共建吉林大学地学部协议签字仪式在吉大举行。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周济,国土资源部党组书记、部长、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吉林省省长韩长赋,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国家测绘局局长徐德明,吉林省副省长陈晓光、王守臣,吉大党委书记陈德文,校长展涛等参加了签字仪式。周济与徐绍史共同签署了《教育部、国土资源部共建吉林大学地学部协议书》。
2009年6月18日,吉大东荣大厦会议中心二楼多功能厅洋溢着喜庆的气氛,新一批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聘任暨证书颁发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校长展涛为新聘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刘中树、孙正聿、张文显、林沄颁发了证书。
2009年6月24日下午,吉大再度与中国银行吉林省分行牵手,建立双方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银校合作平台。
2011年2月,校长展涛调任教育部信息中心主任,党委书记陈德文代理校长职务。
2011年9月16日上午,吉林大学召开全校教师干部大会,会上宣读了中共中央关于吉林大学校长职务任命的决定,任命李元元为吉林大学校长。
2015年4月1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访吉林大学,视察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中心。称赞吉林大学为国家和区域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并祝愿吉大未来更美好。
2017年9月,吉林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4]
院校对比
未添加对比
最多4个 清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