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法律硕士中国法制史知识点:刑事立法”相关内容,为法硕学硕考研的考生们提供指导。更多有关法硕学硕考研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常识栏目。
面对法律硕士考试,知识点的复习是至关重要的。在初期的备考中,针对法硕知识点内容,考生们要不断反复的进行背诵,一刷理解,二刷背诵,三刷重点,因此对于知识点的复习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法律硕士中国法制史知识点:刑事立法”,供大家背诵复习。
法律硕士中国法制史知识点:刑事立法
(一)奴隶制五刑制度夏代的五刑制度,按汉朝经学家郑玄的解释,是指墨、劓、宫、膑、大辟五种刑名。《晋书•刑法志》有“夏后氏之王天下也,则五刑之属三千”的记载,《隋书•经籍志》也有“夏后氏正刑有五,科条三千”的说法。西周灭商后,将五刑制度正式确定为墨、劓、剕、宫、大辟五种刑名,这也成为后世所说的先秦时期的旧五刑制度。
四、司法制度(一)天罚与神判夏商两代的意识形态以天命鬼神思想为基础,其政治法律制度以天道神权观念为指导,因而司法制度表现为“天讨”、“天罚”、“神判”的神明裁判特色。据《尚书•召诰》所载,“有夏服天命”,“有殷受天命”;
《史记•夏本纪》也声称,夏禹“致孝于鬼神”。
(二)监狱中国古代的监狱产生很早,按照“皋陶造狱法律存”的传说,早在夏禹之前的虞舜时代就已发明监狱。《竹书纪年》有“夏帝芬三十六年作圜土”的记载,圜土是夏、商、周三代普通监狱的通称,主要用于关押劳役刑徒。夏代末年,由于商部族势力不断扩张,夏桀曾将商部族首领商汤监禁于夏台,夏台又称钧台。殷商末年,由于周人的威胁日益增强,殷纣王曾将周文王拘禁于羑里。因此,也有人把夏台、钧台或羑里称为夏商两代的监狱。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法律硕士中国法制史知识点:刑事立法”,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