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6考研经济学知识点复习:巴罗—李嘉图效应”相关内容,为经济学考研的考生们提供指导。更多有关经济学考研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常识栏目。
2026考研经济学知识点复习:巴罗—李嘉图效应
巴罗—李嘉图效应
【答案】
巴罗—李嘉图效应是指由英国经济学家李嘉图提出,并由新古典主义学者巴罗根据理性预期重新进行论述的一种理论。该理论核心思想在于:公债不是净财富,政府无论是以税收形式,还是以公债形式来取得公共收入,对于人们经济选择的影响是一样的。财政支出无论是通过目前征税还是通过发行公债筹资,没有任何区别,即公债无非是延迟的税收,在具有完全理性的消费者眼中,债务和税收是等价的。根据这一定理,政府因减税措施而增发的公债会被人们作为未来潜在的税收考虑到整个预算约束中去,在不存在流动性约束的情况下,公债和潜在税收的现值是相等的。这样,变化前后两种预算约束本质上是一致的,从而不会影响人们的消费和投资。
巴罗—李嘉图效应反击了凯恩斯主义所提出的公债是非中性的,即对宏观经济是有益处的观点。该定理是以封闭经济和政府活动非生产性为前提与条件。该等价定理的成立,首先要求各代消费者具有利他动机,保证消费者遗留给后代的财产为正值,还要求政府对每个消费者减少税负的数额相同,并且每个消费者的边际消费倾向没有差异。但李嘉图等价定理并不符合真实情况,因为它是在一系列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或不完全存在的假设条件下得出的。因此,李嘉图等价原理并不是经济的现实。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6考研经济学知识点复习:巴罗—李嘉图效应”,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