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年专注考研辅导
因为专注,所以出色

0371-60904200 全国咨询热线服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考研互动 > 考研常识 > 正文
考研常识

法律硕士中国法制史知识点:立法指导思想

  •  
  •  
  •  

法律硕士中国法制史知识点:立法指导思想

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法律硕士中国法制史知识点:立法指导思想”相关内容,为法硕学硕考研的考生们提供指导。更多有关法硕学硕考研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常识栏目。

  面对法律硕士考试,知识点的复习是至关重要的。在初期的备考中,针对法硕知识点内容,考生们要不断反复的进行背诵,一刷理解,二刷背诵,三刷重点,因此对于知识点的复习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法律硕士中国法制史知识点:立法指导思想”,供大家背诵复习。

  法律硕士中国法制史知识点:立法指导思想

  (一)一断于法针对周礼及儒家倡导的“礼治”、“德治”思想,法家主张“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坚持“以法治国”的“法治”原则。如商鞅提出“缘法而治”,慎到提出“事断于法”,韩非强调“以法为本”。

  (二)刑无等级针对长期存在的宗法等级制度和贵族法律特权,商鞅主张“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有功于前,有败于后,不为损刑;有善于前,有过于后,不为亏法”。韩非要求“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三)轻罪重刑商鞅从对“禁奸止过,莫若重刑”的认识出发,提出“行刑重轻”原则,对轻罪也适用重刑,从而达到“以刑去刑,刑去事成”即遏止犯罪和消灭刑罚的目的。

  他认为:“重刑连其罪,则民不敢试;

  民不敢试,故无刑也。”

  韩非也谈到:“重一奸之罪,而止境内之邪,此所以为治也。”

  (四)法布于众法家认为,立法的目的是让“万民皆知所避就”,因而主张公布法律,以便于普及和实施。

  韩非强调:“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为此,他们都要求法律“明白易知而必行”。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法律硕士中国法制史知识点:立法指导思想”,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邮箱:zzqihangpx@163.com 电话:0371-60903400

天任考研微信群

扫码加入2026考研群
获取考研咨询一对一服务


热报课程

报考信息


备考指南


报名咨询电话:0371-60904200
Copyright©2006-2020  郑州市天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豫ICP备2024092498号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电话:0371-6090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