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年专注考研辅导
因为专注,所以出色

0371-60904200 全国咨询热线服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考研互动 > 考研常识 > 正文
考研常识

法律硕士中国法制史知识点:立法概况

来源:天任考研  |  更新时间:2025-02-11 16:41:29  |  关键词: 立法研究 中国立法现状

  •  
  •  
  •  

法律硕士中国法制史知识点:立法概况

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法律硕士中国法制史知识点:立法概况”相关内容,为法硕学硕考研的考生们提供指导。更多有关法硕学硕考研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常识栏目。

  面对法律硕士考试,知识点的复习是至关重要的。在初期的备考中,针对法硕知识点内容,考生们要不断反复的进行背诵,一刷理解,二刷背诵,三刷重点,因此对于知识点的复习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法律硕士中国法制史知识点:立法概况”,供大家背诵复习。

  法律硕士中国法制史知识点:立法概况

  (一)“禹刑”和“汤刑”夏商两代属于早期习惯法时代,其法律体系主要由礼和刑等法律渊源构成。所谓礼,指夏礼和殷礼,用于调整夏商两代的各种社会关系。

  但它们早已失传,春秋后期的孔子就曾慨叹:“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

  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所谓刑,指夏商两代的“刑书”,分别称为“禹刑”和“汤刑”,用于制裁违法犯罪行为。《左传》昭公六年有“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商有乱政,而作汤刑”的记载。按汉唐时期的学者解释,“禹刑”和“汤刑”是将夏商两代的“断狱”判案先例及其部族旧俗“故事”旧俗汇集而成的“断罪之书”,其内容属于刑事法律方面的习惯法,而并非后世的成文法。

  (二)法律形式夏商两代的法律形式,以礼和刑为代表的习惯法为主。此外,夏王、商王及其统治集团发布的誓、诰等,也是当时的重要法律渊源。誓主要是用于重要军政活动的参与者共同遵守的具有强制性的“约束”或“约信”,如夏启镇压有扈氏时发布的《甘誓》、商汤征讨夏桀时发布的《汤誓》等。诰一般是用于重要政治活动的、自上而下发布的、具有权威性的告诫或告示,如商王盘庚迁都时对殷民发布的“盘庚之诰”等。

  (三)主要罪名夏商两代处于早期习惯法时代,目前所见文献记载的罪名并不多,夏代主要有不孝、昏、墨、贼等。据《孝经•五刑》所载,夏代“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不孝不仅是夏代最大的罪名,也是后世历代最严重的犯罪之一。《左传》昭公十四年引《夏书》有“昏、墨、贼,杀,皋陶之刑也”的记载。商代继续沿用夏代的不孝等罪名,如《吕氏春秋•孝行》引《商书》有“(汤)刑三百,罚莫大于不孝”的记载。此外,又出现了“乱政”和“疑众”等罪名。

  《礼记•王制》记载:“析言破律、乱名改作、执左道以乱政,杀。作淫声异服、奇技奇器以疑众,杀。行伪而坚、言伪而辩、学非而博、顺非而泽以疑众,杀。假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杀。”从以上规定来看,乱政罪是指败坏法度、扰乱政治,疑众罪是指言行违禁、惑乱民风,依法都应处死刑。

  三风十愆:巫风,淫风,乱风;

  恒舞、酣歌、贪货、贪色、贪游、贪猎、侮圣言、逆忠直、远耆德、比顽童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法律硕士中国法制史知识点:立法概况”,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邮箱:zzqihangpx@163.com 电话:0371-60903400

天任考研微信群

扫码加入2026考研群
获取考研咨询一对一服务


热报课程

报考信息


备考指南


报名咨询电话:0371-60904200
Copyright©2006-2020  郑州市天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豫ICP备2024092498号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电话:0371-6090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