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5考研历史学知识梳理:西汉后期的社会危机”相关内容,为历史学考研的考生们提供指导。更多有关历史学考研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常识栏目。
25考研历史学知识梳理:西汉后期的社会危机
西汉后期的社会危机与王莽改制
西汉后期的社会危机
西汉后期的社会问题,主要是土地和奴婢问题。这一问题加剧的原因在于土地兼并和政治黑暗。
昭宣时代之后的元、成、哀、平时代,贵族、官僚、豪强竞相侵霸土地,导致农耕生产秩序严重破坏。豪富权贵“多规良田,役使贫民”,成为普遍的情形。成帝时期的外戚王立侵占耕地几百顷,转手卖给国家,获得1万万钱丞相张禹占有泾渭之间的良田400顷,每亩价格竟达1金。残酷的土地兼并,使得无数小农破产,而他们还面临着繁杂的赋役和严苛的刑法。此外,他们还广占宅地、畜产和奴婢,贫苦民众卖妻鬻子的现象屡见不鲜。
元帝即位以后,自然灾害频繁而且严重,蚕桑和农田作物受到破坏,导致大量流民进入关中。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求助和妥善的安置,流民出于对社会的绝望,自然地会成为与现实政治体制直接对抗的社会力量。逃避政府赋役的,往往是富足之人。官吏畏惮他们的势力,不敢严厉督责,而是加重盘剥贫穷之人,这是导致流民问题的另一个原因。可见,流民问题的发生和发展,往往是“恶吏”的危害。
西汉末年的政情可以用“衰乱”和“重敝”来总结。这时候的吏治腐败相当严重,“苛吏夺其时,贪夫侵其财”。“贪财而慕势”,已经成为“俗吏之治”的普遍风气。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5考研历史学知识梳理:西汉后期的社会危机”,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