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4考研农学动物生理学基础复习:雌性生殖生理”相关内容,为农学考研的考生们提供指导。更多有关农学考研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24考研农学动物生理学基础复习:雌性生殖生理
(一)卵巢的功能
1、卵巢的生卵作用
卵子起源于卵巢的卵原细胞。卵原细胞,经过多次有丝分裂,成为初级卵母细胞,这个过程叫卵子的发生或叫为增殖期。增殖期的长短,因动物种类不同而异。
卵巢内的卵细胞的生成和卵泡的发育同步。原始的卵泡由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和包围它的颗粒细胞组成。卵母细胞发育的同时,周围的卵泡细胞由一层变为多层,细胞增大,细胞质内含有颗粒,成为颗粒细胞层。卵周围的结缔组织及间质细胞相继形成及其内侧的卵泡膜细胞层。颗粒细胞层,卵泡细胞层都具有内分泌功能。
2、卵巢的内分泌功能
卵巢主要分泌雌激素、孕激素,少量的雄激素和抑制素。17β-雌二醇,是鱼类卵巢分泌的主要雌激素。孕激素在鱼类主要是17α,20β-双羟孕酮。在哺乳动物在妊娠期间还可分泌松驰素
一般认为,雌激素、孕激素的合成,需要卵泡的颗粒细胞与卵泡膜细胞层共同参与完成(即双重细胞学说)。
GTH(促性腺激素)通过G蛋白-cAMP-蛋白激酶系统,使胆固醇合成为雄激素、17α–羟孕酮,后二者通过扩散的方式转运到颗粒细胞层,在GTH与各种生长因子的作用下,将雄激素芳香化为雌激素。17α–羟孕酮芳香化为17α,20β-双羟孕酮。
(二)雌性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
1、雌激素生理功能
①协同GtH促进卵泡发育,诱导排卵前GtH峰的出现,促进排卵。②促进雌性附性生殖器官和雌性副性征的发育,维持性行为。③促进与生殖活动有关的器官的发育如乳腺导管的发育和结缔组织增长,子宫内膜增长的增厚;输卵管上皮细胞增生;阴道上皮细胞角化、增生、酸化作用.④促进蛋白质合成,高浓度雌激素导致水、钠潴留,降低血中胆固醇;刺激肝脏合成卵黄蛋白原(即卵黄蛋白前体,鱼类),促进成骨细胞活动,骨骼生长。⑤对下丘脑及腺垂体具有反馈性作用。卵原细胞增殖进入卵黄期。6对下丘脑及腺垂体具有反馈性作用。
2、孕激素的生理功能
①对哺乳动物促进子宫内膜增生、降低子宫兴奋性;增加宫颈内粘液粘稠,阻止其它精子进入;促进乳腺小叶及腺泡发育;②鱼类的孕激素(17α,20β-双羟孕酮)能促进、诱导卵母细胞最终成熟.对未产出的卵可起到保存和维持的作用。大量分泌到水中能刺激雄鱼大量分泌促性腺激素。③对下丘脑及腺垂体具有反馈性作用。对哺乳动物主要抑制LH的分泌。
3、雄激素的作用
都是作为雌激素的前体形式存在,雄激素可诱导雌鱼的卵泡分泌17α,20β-双羟孕酮,与促性腺激素(GtH)促进卵的成熟具有协同作用,维持雌鱼性行为和促进蛋白质合成。
4、抑制素作用
卵泡成熟时能抑制卵母细胞成熟,停留在第一次成熟分裂前期直至排卵前。
5、松驰素作用
主要为分娩作准备,使子宫颈扩张和变软,抑制子宫平滑收缩,使耻骨联合和其它骨盆关节松驰和分离。
卵巢功能的调节
卵巢的生卵作用和内分泌功能受下丘脑-腺垂体-卵巢轴的作用。即下丘脑分泌促性腺释放激素(GnRH)可促进腺垂体合成和分
7、泌促性腺激素(GtH);
促性腺激素引起性腺合成和分泌性激素,并影响到性腺中卵泡发育、成熟、排卵。
性腺分泌的性激素对腺垂体和下丘脑有反馈性作用。
(三)发情周期及其调节
1、性周期:雌性动物在性成熟后,卵巢在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出现周期性的卵泡成熟期和排卵。伴随着每次卵泡的成熟和排卵,整个机体,特别是生殖器官发生一系列的形态和机能的变化,同时动物还出现周期性的性反射和性行为过程,称为性周期。
性周期又称生殖周期,而哺乳动物的性周期一般又称为发情周期动情周期,通常将发情周期人为地分为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和休情期(间情期)。若以卵巢周期性变化特征来区分,可将性周期分为卵泡期和黄体期。
发情前期:性周期的准备阶段和开始时期;
发情期:性周期的高潮期,动物兴奋、鸣叫、爬跨、有交配欲;
发情后期:发情结束后的一段时期;休情期:相对生理静止期。
间情期:是相对生理静止期。
2、排卵和排卵后黄体
排卵:成熟卵泡壁发生破裂,卵细胞、透明带与放射冠随同卵泡液冲出卵泡,称为排卵。
黄体细胞:排卵后卵泡液流出,卵泡壁的颗粒细胞与内膜细胞迅速增加,胞浆内积累颗粒和黄色的脂色素,演化为黄体细胞黄体的发育阶段:早期黄体、成熟黄体、退化黄体
黄体的溶解:大多数哺乳动物主要通过子宫内膜分泌的前列腺素(PGF2)实现对黄体的溶解作用。
若排出的卵子受精,周期黄体转变为妊娠黄体。垂体脉冲式地释放大量LH是激发排卵的必要条件,而LH的释放又受到雌激素的正反馈调控。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4考研农学动物生理学基础复习:雌性生殖生理”,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想了解更多农学考研备考相关内容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