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4考研农学动物生理学基础复习:尿液的浓缩与稀释”相关内容,为农学考研的考生们提供指导。更多有关农学考研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24考研农学动物生理学基础复习:尿液的浓缩与稀释
(一)肾髓质高渗梯度的存在是尿浓缩的动力,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浓缩的条件。
1.外髓渗透压梯度主要是由于升支粗段NaCl的主动重吸收形成,在此通过Na+—K+—2Cl-转运系统发挥作用。
2.内髓部渗透压梯度的形成与尿素的再循环和Na+重吸收有关。
3.直小血管有保持髓质高渗梯度稳定的作用,因为组织液进入血管升支的水量超过降支丧失的水量,所以水可随血流返回体循环。
(二)渗透压高于血浆的尿叫高渗尿,低于血浆的尿叫低渗尿。
(1)肾髓质部的渗透梯度,是尿液稀释和浓缩的基础。其结构基础是髓袢降支与升支中的小管液流动的方向不同,构成的逆流系统:
①髓袢降支对水有较好的通透性,对Na+、K+、尿素的通透性很低,因此随着小管液水的重吸收,其渗透压和NaCl浓度逐渐升高。
②髓袢升支对水几乎不通透,对Na+、Cl-、尿素有通透性。因此随着对NaCl的重吸收,小管液的渗透压又逐渐下降。
③由于NaCl在升支细段的扩散和升支粗段对NaCl的主动转运,提高了肾单位间质的渗透压,并形成从外髓层向内髓层逐渐升高的渗透梯度。
(2)髓襻和集合管对尿素的通透性特点,起到维持髓质渗透梯度的重要作用。
①髓袢升支粗段、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皮质段及外髓段对尿素的通透性都很低,由于抗利尿激素的作用和外髓部的高渗都使水被吸收,小管内尿素浓度逐渐升高;
②集合管的内髓段,对尿素有了通透性,尿素的扩散又使内髓质渗透压升高;升③髓袢升支细段对尿素有通透性,扩散出来的尿素,一部分又可进入升支细段,并随小管液流入集合管内髓段,并重新扩散到髓质形成尿素的再循环,以维持内髓层的高渗透梯度。
(3)直小血管是维持肾髓质高渗最有效的结构基础
深入髓质的直小血管也是“U”型,构成逆流交换系统,并与髓襻平行。血液在直小血管下降过程中,Na+和尿素不断升高。在血液折返进入直小血管升支时,Na+和尿素又重新扩散到组织间隙液中,而且还可以再进入直小血管降支。这样Na+和尿素可以不断地在直小血管降支和升支之间循环运行,因而髓质的溶质不会被血浆大量带走。但从降支渗透出的水量一般小于返回升支的量,所以水可随血浆返回体循环,这样就维持了肾髓质的渗透梯度。
(4)浓缩尿和稀释尿的形成
在近球小管的重吸收是等渗重吸收,因而它的各段小管液的渗透压都与血浆的相等。流经髓袢的小管液都经历了一个浓缩与稀释的过程,到了远曲小管都是低渗的,但排出体外的尿是低渗的还是高渗的还取决于小管液流经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时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分泌情况。
集合管与髓袢并行,同处在一个渗透梯度的环境中,若此时有抗利尿激素分泌,管内液逐渐变为高渗,而形成浓缩的尿排出体外。若此时没有抗利尿激素分泌,而从髓袢升支粗段进入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低渗小管液,不管有无抗利尿激素,由于Na+的进一步被主动重吸收,其渗透压进一步下降,最后形成更稀释的尿排出体外。醛固酮的分泌增多可使尿量减少。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4考研农学动物生理学基础复习:尿液的浓缩与稀释”,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想了解更多农学考研备考相关内容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