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年专注考研辅导
因为专注,所以出色

0371-60904200 全国咨询热线服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考研互动 > 考研常识 > 正文
考研常识

24考研农学动物生理学基础复习:突触传递

来源:天任考研  |  更新时间:2023-09-15 09:31:29  |  关键词: 生理学基础突触传递过程 突触传递的生理过程

  •  
  •  
  •  

24考研农学动物生理学基础复习:突触传递

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4考研农学动物生理学基础复习:突触传递”相关内容,为农学考研的考生们提供指导。更多有关农学考研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24考研农学动物生理学基础复习:突触传递

  突触传递类似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信息传递,是一种“电—化学—电”的过程;是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或抑制性递质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或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的过程。

  特点:(1)突触前膜释放递质是Ca2+内流引发的;(2)递质是以囊泡的形式以出胞作用的方式释放出来的;(3)EPSP和IPSP都是局部电位,而不是动作电位;(4)EPSP和IPSP都是突触后膜离子通透性变化所致,与突触前膜无关。

  (一)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EPSP是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作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引起细胞膜对Na+、K+等离子的通透性增加(主要是Na+),导致Na+内流,出现局部去极化电位。

  (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IPSP是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的递质),导致突触后膜主要对Cl-通透性增加,Cl-内流产生局部超极化电位。

  (三)突触传递的过程、特点和原理

  1、突触传递的过程及原理

  动作电位到达突触前神经末梢时,膜对Ca2+通透性增加,Ca2+内流,促使突触囊泡向前膜移动、融合。通过胞吐释放到突触间隙。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或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从而产生兴奋或抑制效应。

  2、突触传递的特征

  (1)单向传递。因为只有突触前膜能释放递质,突触后膜有受体。

  (2)突触延搁。递质经释放、扩散才能作用于受体。

  (3)总和。神经元聚合式联系是产生空间总和的结构基础。

  (4)兴奋节律的改变。指传入神经的冲动频率与传出神经的冲动频率不同。因为传出神经元的频率受传入、中枢、传出自身状态三方面综合影响。

  (5)后发放。原因:神经元之间的环路联系及中间神经元的作用。

  (6)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性。反射弧中突触是最易出现疲劳的部位。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4考研农学动物生理学基础复习:突触传递”,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想了解更多农学考研备考相关内容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邮箱:zzqihangpx@163.com 电话:0371-60903400

天任考研微信群

扫码加入2026考研群
获取考研咨询一对一服务


热报课程

报考信息


备考指南


报名咨询电话:0371-60904200
Copyright©2006-2020 www.tianrenedu.com.cn 豫ICP备2021029886号-1 营业执照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电话:0371-6090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