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4考研应用心理学硕士复习: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相关内容,为心理学专硕考研的考生们提供指导。更多有关心理学专硕考研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24考研应用心理学硕士复习: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一)理论观点
1.人性观
班杜拉认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个人和环境的因素并不能独立发挥作用,两者是相互决定的,而不能把人视为独立于行为之外的原因。他主张行为、环境、个人内在诸因素三者相互影响、交互决定,构成一种三角互动关系。
图5-1相互作用论关系图
在先天与后天问题的争论上,班杜拉认为大部分行为(除了基本反射动作以外)都是学来的,先天因素作用不大。
2.理论要点
(1)观察学习
班杜拉发现,成人榜样对儿童行为有明显的影响,儿童可以通过观察成人榜样的行为而习得新行为。这种学习不要求必须有强化,也不一定产生外显行为,被称为观察学习/替代学习。班杜拉把观察学习分为以下四个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
①注意过程
班杜拉认为,注意过程决定着在大量的榜样影响中选择什么作为观察的对象,并决定着从正在进行的榜样活动中抽取哪些信息。
影响因素:榜样行为的特性:例如独特简单的活动容易成为观察的对象,榜样越流行,越容易被模仿等;榜样的特征:例如榜样在年龄、性别、兴趣爱好、社会背景等方面与观察者越相似,越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观察者的特点:例如信息加工能力强的个体倾向于模仿别人。
②保持过程
记住他们从榜样情景了解的行为,所观察的行为在记忆中以符号的形式表征。个体使用两种表征系统—语言和表象。
③动作再现过程
复制从榜样情景中所观察的行为。班杜拉认为,个体对榜样行为的再现过程可以划分为:反应的认知组织,反应的发起和监控,以及在信息反馈基础上的精炼。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复制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
④动机过程
因表现所观察到的行为而受到激励,动机过程包括直接强化(外部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直接强化:即通过外界因素对学习者的行为直接进行干预。如果按照榜样行为去行动会导致有价值的结果,而不会导致无奖励或惩罚的后果,人们倾向于展现这一行为;
替代强化:观察到榜样行为的后果,同样影响观察者的行为表现;
自我强化:指个人依据强化原理安排自己的活动或生活,每达到一个目标即给予自己一点物质的或精神的酬报,直到最终目标完成。自我强化是较高水平的激励方式。
(2)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于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班杜拉在他的动机理论中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他认为,行为的出现不是由于随后的强化,而是由于人认识了行为与强化之间的依赖关系后对下一步强化的期待。期待是先行因素,而强化是结果因素。
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期待包括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结果期待指人们对自己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效能期待指人们对自己能否进行某种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和判断。它意味着人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进行某种行为。
自我效能感主要受四个因素的影响:
①直接经验(行动的成败经验):先前成功的经验会提高自我效能感,不断地成功会使人建立起稳固的自我效能感,多次的失败经验会降低自我效能感。是对自我效能感形成影响最大的因素;
②替代经验:当个体观察到他人取得成功时,其自我效能感会提高,相反,当个体看到他人失败时,其自我效能感会降低;
③言语说服:受到他人的鼓励和说服论证,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会提高;
④情绪唤起:情绪高涨时,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较高;情绪低落时,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较低,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4考研应用心理学硕士复习: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想了解更多心理学专硕考研备考相关内容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