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4考研应用心理学硕士复习: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人格理论”相关内容,为心理学专硕考研的考生们提供指导。更多有关心理学专硕考研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24考研应用心理学硕士复习: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人格理论
1.人格结构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中,人格结构包括本我、自我和超我。(1)本我由先天的原始本能能量和欲念组成,是人格结构深层的基础和一切活动的内驱力。本我遵循快乐原则,一味地追求满足。(2)自我代表理智,介于本我和超我之间,是人格结构中的管理和执行部分,也是个体行为的“决定者”,遵循现实原则,但是受到超我的观察、评判和监督。(3)超我代表良心和自我理想的道德部分,从自我中逐渐分化和发展而来。超我遵循道德原则,其功能是观察、监视自我或奖赏、惩罚自我。
2.人格发展在精神分析理论中,按力比多能量投注中心的变化,将人格发展分为五个时期。(1)口唇期。约自出生至1岁。婴儿大部分的性感区,即力比多兴奋和满足的中心是在嘴和唇。弗洛伊德认为,这些口腔活动都将成为人格的原型。(2)肛门期。约在1岁至3岁。幼儿的性感区由口腔转移到肛门。弗洛伊德认为,便溺训练是这个时期的关键,也是社会规则内化的重要时期。(3)性器期。约3岁至6岁。这时期的性感区主要在生殖器上。这个阶段的男孩会以自己的母亲为爱恋对象,产生恋母情结,又称“俄狄浦斯情结”,女孩则以自己的父亲为爱恋对象,产生恋父情结,又称“伊莱克特拉情结”。(4)潜伏期。约在6岁至12岁。在这个时期,儿童的道德观念发展和活动范围不断扩大,使性欲转为替代性活动,如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等,所有与性有关的事都被抑制。(5)生殖器期。第一个阶段约在11岁至14岁的青春发育期,力比多的发展再次进入高潮,性感区开始向生殖器集中。第二个阶段约在15岁至18岁左右的青年期,青年有能力选择配偶及养育子女,力比多不再受到压抑,性爱成为亲密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人格动力人格动力是指驱使个体进行特征性行为活动的内在原因。弗洛伊德认为,推动人格发展的动力来自本能。各种本能可以归结为两种: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1)生的本能是指一切与保全生命有关的本能。与生的本能有关的心理能量称为力比多,它是人类行为的真正动机。(2)死的本能是指驱使个体回到有生命之前的无机物状态的本能,其中包含着由此冲动促发的攻击与破坏两种能量。
4.心理防御机制(1)焦虑是个人预料会有某种不良后果或模糊性威胁将出现时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弗洛伊德把焦虑分为以下三种:①现实性焦虑。个体感知到由客观环境中确实存在的、真实的原因,包括已经发生的和将要发生的事所引起的情绪反应。②神经性焦虑。个体担心自我无法控制本我的冲动而导致的焦虑。③道德性焦虑。个人在良心上感到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违背道德标准而产生的焦虑。一般是因超我受到了约束而产生的不安、羞愧和羞耻感。(2)心理防御机制是为保护自我免受冲突、内疚或焦虑等潜意识反应的自我心理保护。主要的防御机制有:①压抑(潜抑)作用。个体将意识不能接受的欲念、情感、冲动经验和记忆,从意识层面放逐到潜意识中,使意识无所觉知,以避免产生焦虑、恐惧和愧疚等体验。②投射作用。把自己内心不能接受的冲动、欲望和思想在潜意识中转移到他人或周围事物上,使之脱离自我,以减轻焦虑,避免痛苦,并求得内心的慰藉。③转移作用(移置)。将一种引起焦虑的冲动投注改换为另一种不引起焦虑的冲动投注,即当自己的需要无法直接获得满足时,转移对象以间接的方式投注于另外的对象加以满足。④自居作用(认同)。个体潜意识地向某个对象模仿的过程,以使自己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归属感。⑤升华作用。个体将不为社会许可的本能冲动或欲望,如性欲冲动、攻击冲动等转化为符合社会标准的或许可的目标、对象或行为上。⑥文饰作用(合理化)。用一种自我能接受、超我能宽恕的理由来代替自己行为的真实动机或理由。文饰作用分为两种:第一种是酸葡萄文饰作用,即当自己希望达到的某种目的未能达到时,就否认这个目的具有的价值和意义;第二种是甜柠檬文饰作用,即因未达到预定的目的,便抬高自己现状的价值和意义。⑦反向作用(反向形成)。在个体的潜意识中,把某些不被允许的内心冲动、欲望转化为某种相反的行为,以加强超我的力量,减轻和消除不断增强的自我焦虑。⑧固着作用。个体的行为方式的发展停滞和反应方式的刻板化。⑨退化(退行)作用。个人遇到挫折时,以较其年龄而显得幼稚的行为来应付现实的困境。⑩否认。个体有意识地否认某种痛苦的现实或重新解释有关其个人痛苦的事实,借以减轻自己内心的焦虑和痛苦。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4考研应用心理学硕士复习: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人格理论”,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想了解更多心理学专硕考研备考相关内容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