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字学(学科代码050103)
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学位授予权
一、培养目标
1、博士生
培养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字学的理论基础和较高理论素养、系统掌握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知识和专业特长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博士生的培养主要面向高等教育机构和研究机构。毕业生应该能够独立从事国家级和省、部级社科规划项目的研究工作,同时能够胜任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工作,并能掌握计算机的操作和运用,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一门外语。
学习年限为三年
2、硕士生
培养具有丰富的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知识和突出专业技能的专门人才。本专业硕士生的培养主要面向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新闻出版等部门,并为博士生提供生源。毕业生应该具有独立承担教学、科研及相关业务工作的能力,并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和一门外语。
学习年限为三年
二、专业研究方向及研究生导师
序号 | 研究方向名称 | 主要研究内容 | 研究生导师 |
1 | 汉字学(含书法学、中文信息处理) | 主要研究汉字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汉字的历史、现状和应用。 | 王宁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国英教授(博士生导师) 秦永龙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运富教授(博士生导师) 赵平安教授 杨润陆教授 王立军副教授 齐元涛副教授 周晓文副教授 |
2 | 训诂学与汉语 词汇学 | ①训诂学,主要研究训诂的基本原理,包括注释、纂辑、考证等训诂工作,训诂方式、训诂方法、训诂术语等内容。 ②汉语词汇学,主要研究语义学基本原理、词汇及词典学基础知识等内容。 | 王宁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国英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运富教授(博士生导师) 杨润陆教授 朱小健教授 易敏副教授 孙银新副教授 刘 利教授(博士生导师) |
3 | 汉语语法学、 修辞学 | 主研究汉语语法学、修辞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汉语语法及修辞的历史及现状。 | 刘 利教授(博士生导师) 周一民教授 易 敏副教授 骆增秀副教授 |
4 | 汉语音韵学、 语音学及汉语方言 | 主要研究汉语音韵学、语音学的基础理论,研究语音系统演变的历史及现状。 | 崔枢华教授 刘 利教授(博士生导师) 黄易青副教授 |
三、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硕士生
总学分38分
其中:公共学位课3门9学分
学位基础课5门15学分
学位专业课2门6学分
专业选修课1门3学分
必修环节5学分
2、博士生
公共学位课2门
学位专业课2门
前沿讲座(含讨论班)6次
四、前沿讲座(含讨论班)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采取讲座和讨论两种形式,内容分为两部分,先由本专业的教师或国内外同行专家作主题报告,再围绕主题报告作专题讨论。主题报告的内容必须涉及国内外本专业最新的进展情况,并已形成正式的书面学术报告,要求论证充分,观点具有新意,或有所突破。主题报告的题目要预先公布,使学生有所准备。
要求每个学生参加6次前沿讲座课。考核方式为提交主题报告的书面评论,或是相关的读书报告,字数不少于3000字。
五、培养与考核方式
1、硕士生培养与中期筛选基本要求
培养方式采取导师负责制。培养过程包括学位课程学习,教学实践、社会实践、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学术活动等必修环节,学位论文写作等主要环节。
学位课程采用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和阅读文献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注重提高学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进行创造性研究工作的能力。
各门学位课程学习及必修环节,均要进行成绩考核,经考核通过,方能取得规定的学分。成绩考核分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凡学位课程一律要求考试,考试一律按百分制评定成绩,60分以下为不合格。必修环节采用考查的方式进行,成绩一律按合格、不合格评定。
学位课程的考试,除撰写课程论文外,必须有统一命题、同堂同卷的考试,全面考核硕士生对本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中期筛选一般在修完学位基础课和学位专业课之后进行,通常在第四学期前半学期。中期筛选由筛选考核小组组织实施。该小组由中国语言文学学位分会认定的三名以上教师组成,其中至少有一名教授。中期筛选以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的方式进行。成绩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两种,成绩不合格者,不得申请硕士学位。成绩由考核小组集体评定,考核小组中有三分之二的成员认为成绩不合格,即视为不合格。
2、博士生培养与考核方式
培养方式采取导师负责制,并建立以导师为首的博士生指导小组,实行集体培养。学位课程一般采用教师课堂讲授、师生课堂讨论和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注重提高博士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进行创造性研究工作的能力。
博士生修完学位课程后,须通过学位课程的综合考试,通常在第三学期进行。综合考试由综合考试小组组织实施。综合考试小组由中国语言文学学位分会认定的三名以上教师组成,其中至少有一名博士生导师。
综合考试包括笔试和口试两种方式,内容以专业基础为主,亦可结合开题报告进行。成绩评定分合格和不合格两种,综合考试不合格者,不得申请博士学位。考试小组有三分之二成员认为成绩不合格,即视为不合格。
六、科研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基本要求
1、博士生
科研能力
熟悉本专业学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能够熟练查找和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包括至少一门外语的专业文献),及时掌握国内外本专业学术研究的进展,特别是学术前沿的情况。
能够独立进行本专业重大课题的选题,独立完成或主持完成省部级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前期检验标志:独立完成合格的个人培养计划书、开题报告。
后期检验标志:在正式刊物上发表一篇以上本专业论文;参加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并能够完成项目主持人安排的任务;独立完成符合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基本标准的博士学位论文。
实践能力
能够独立开设本专业本科生的基础课和选修课,教学效果较好。
能够撰写省部级以上的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的申请书。
能够独立撰写本专业的书评,并有独立见解。
能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进行学术讨论,发表有见解的报告和评论。
2、硕士生
科研能力
了解本学科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能够查找和阅读本专业的基本文献资料,及时掌握国内外学术研究的进展,特别是学术研究前沿的情况。
能够独立进行本专业一般研究课题的选题,参加省部级以上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并承担一定的任务。
前期检验标志:独立完成合格的个人培养计划书和开题报告。
后期检验标志:参加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并能够完成负责人安排的任务;独立完成符合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基本标准的硕士学位论文。
实践能力
能够独立开设本专业本科生的基础课,教学效果较好。
能够撰写省部级的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的申请书。
能够独立撰写本专业的书评。
能够参加国内的学术会议,进行学术讨论。
七、学位论文的基本标准
1、博士学位论文
在确定论文选题之前,必须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查阅本专业的重要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本专业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特别是学术前沿的状况。选题要有先进性、开拓性和前沿性。在国内应具备完成选题的基本资料和参考文献。
论文选题须经过填写个人培养计划书和开题报告阶段。个人培养计划书在第一学期内提交,内容包括各培养阶段的主要内容、基本设想、进行方式、完成期限、阅读书目等。开题报告在第三学期内完成,内容包括论文题目、进行方式、完成期限、文献综述、论文主要内容、撰写的时间安排、资料准备等。个人培养计划书和开题报告必须经导师和指导小组的其他专家审查通过。
博士学位论文必须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用于直接撰写论文的时间不得少于三个学期。论文要在重大学术问题上有创新性,做到观点鲜明,言之有据,结构严谨,行文流畅。论文须包括中外文摘要、正文、参考书目三个部分。正文不少于8万字。论文的部分章节应达到在国内权威刊物发表的水平,整篇论文经修改后应达到公开出版的水平。
2、硕士学位论文
在确定论文选题之前,必须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查阅本专业的基本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本专业研究的历史和现状。选题要注意先进性和可行性。
论文选题须经过填写个人培养计划和开题报告的阶段,人个培养计划在第一学期初提交,开题报告在第二个学年进行。论文要在理论或方法上提出新见解,做到观点鲜明,言之有据,结构严谨,行文流畅。硕士学位论文的正文不少于2万字。硕士学位论文应达到在国内重要刊物上发表的水平。
八、主要参考书和期刊目录
序号 | 著作或期刊名称 | 作者或出版者 | 适用对象 |
1 | 普通语言学教程 | 索绪尔 | 硕士 |
2 | 语言学史概要 | 岑麒祥 | 硕士 |
3 | 中国古代语言学史 | 何九盈 | 硕士 |
4 | 中国现代语言学史 | 何九盈 | 硕士 |
5 | 毛诗注疏 | 毛亨等 | 硕士 |
6 | 左传注疏 | 杜预等 | 硕士 |
7 | 论语正义 | 刘宝楠 | 硕士 |
8 | 孟子正义 | 焦 循 | 硕士 |
9 | 周礼正义 | 孙贻让 | 硕士 |
10 | 文字学概要 | 裘锡圭 | 硕士 |
11 | 汉字学 | 王凤阳 | 硕士 |
12 | 古文字学导论 | 唐 兰 | 硕士 |
13 | 说文解字 | 许 慎 | 硕士 |
14 | 说文解字注 | 段玉裁 | 硕士 |
15 | 甲骨文合集 | 胡厚宣等 | 硕士 |
16 | 金文编 | 容 庚 | 硕士 |
17 | 汉语文字学史 | 黄德宽等 | 硕士 |
18 | 音韵学教程 | 唐作藩 | 硕士 |
19 | 上古音研究 | 李方桂 | 硕士 |
20 | 音学五书 | 顾炎武 | 硕士 |
21 | 六书音韵表 | 段玉裁 | 硕士 |
22 | 中国音韵学研究 | 高本汉 | 硕士 |
23 | 切韵音系 | 李 荣 | 硕士 |
24 | 音系学基础 | 王理嘉 | 硕士 |
25 | 古今字音对照手册 | 丁声树 | 硕士 |
26 | 训诂简论 | 陆宗达 | 硕士 |
27 | 说文解字通论 | 陆宗达 | 硕士 |
28 | 训诂方法论 | 陆宗达、王宁 | 硕士 |
29 | 训诂与训诂学 | 陆宗达、王宁 | 硕士 |
30 | 训诂学原理 | 王宁 | 硕士 |
31 | 训诂学史略 | 赵振铎 | 硕士 |
32 | 词汇学简论 | 张永言 | 硕士 |
33 | 语义学导论 | 贾彦德 | 硕士 |
34 | 古代汉语词汇纲要 | 蒋绍愚 | 博士 |
35 | 现代汉语词汇 | 符淮青 | 博士 |
36 | 汉语词汇学史 | 符淮青 | 硕士 |
37 | 尔雅义疏 | 郝懿行 | 硕士 |
38 | 广雅疏证 | 王念孙 | 硕士 |
39 | 马氏文通 | 马建忠 | 硕士 |
40 |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 | 吕叔湘 | 硕士 |
41 | 语法讲义 | 朱德熙 | 硕士 |
42 | 中国语法学史 | 龚千炎 | 硕士 |
43 | 修辞学发凡 | 陈望道 | 硕士 |
44 | 修辞学新论 | 宗廷虎 | 硕士 |
45 | 文始 | 章太炎 | 博士 |
46 | 小学答问 | 章太炎 | 博士 |
47 | 国故论衡 | 章太炎 | 博士 |
48 | 黄侃论学杂著 | 黄 侃 | 博士 |
49 | 文字声韵训诂笔记 | 黄 侃 | 博士 |
50 | 汉语史稿 | 王 力 | |
51 | 中国社会科学 | ||
52 | 中国语文 | ||
53 | 语言研究 | ||
54 | 古汉语研究 | ||
55 | 语文建设 | ||
56 | 语言文字应用 | ||
57 | 新著国语文法 | 黎锦熙 | 硕士 |
58 | 中国现代语法 | 王 力 | 硕士 |
59 | 中国文法要略 | 吕叔湘 | 硕士 |
60 | 汉语口语语法 | 赵元任 | 硕士 |
61 |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 朱德熙 | 硕士 |
62 | 现代汉语修辞学 | 张 弓 | 硕士 |
63 | 汉语修辞学史 | 袁晖等 | 硕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