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民俗学(含:中国民间文学)(学科代码030304)
本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学位授予权
一、培养目标
1、博士生
培养国家建设需要的、适应三个面向要求的、德智体全面发展、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较高的民俗学素养,系统掌握现实的和历史的中国民俗文化知识,并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能够熟练运用民俗学的调查研究方法,独立地解决本专业一、两个前沿理论课题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本专业的博士生培养主要面向高等教育机构和研究机构,毕业生应能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的研究工作,同时能胜任民俗学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工作。
本专业博士毕业生至少应该能掌握和运用一门外国语,同时应掌握电脑和其他本专业必需的技术设备的操作。
学习期限为三年
2、硕士生
培养国家建设需要的、适应三个面向要求的、德智体全面发展、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比较全面的民俗学专业知识,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专业技能的专业人才。为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包括高校、科研机构、出版单位、政府有关部门和文化产业团体的实际需求,在民俗语学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掌握本专业的调查研究方法,并能加以运用。毕业生应该能够独立承担民俗语学的教学、科研任务和其它有关业务。
毕业生应掌握一门外国语,可以进行本专业有关仪器设备的操作。
学习期限三年
二、学科专业研究方向及研究生导师
序号 | 研究方向名称 | 主要研究内容 | 研究生导师 |
1 | 现代民俗学 | 主要研究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传承的民俗文化,包括民俗文化事象的类型和功能,民俗在民族传统文化向现代过渡中所发挥的作用等。同时研究民俗学者调查和分析现存各类民俗事象的方法论。 | 董晓萍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铁梁教授(博士生导师) |
2 | 历史民俗学 | 主要研究中国各类民间历史文献,包括中国历代搜集、记录的民间口头文学作品;以及对这些民俗史料进行理论的探索和阐明,对编纂和运用民俗史料的历史进行清理和论述等。具体分为研究中国民俗学和中国民俗学史。 | 董晓萍教授(博士生导师) 赵世瑜教授 |
3 | 民间文艺学 | 主要研究民俗文化中的民间口头文学部分。它是一门相对独立的科学,研究民间文学的对象、性质功能、结构和方法等。 | 董晓萍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铁梁教授(博士生导师) 杨利慧副教授 |
三、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硕士生
总学分50分
其中:
公共学位课 3门 9学分
学位基础课 4门 12学分
学位专业课 6门 18学分
专业选修课 2门 6学分
必修环节 5学分
2、博士生
公共学位课 2门
学位专业课 2门
前沿讲座(含讨论班)6次
四、前沿讲座(含讨论班)的基本要求
1、博士生
本课程采取讲座和研讨班两种形式,其内容分为两部分:先由中国民俗学专业的教师或国内外同行专家作主题报告,再围绕主题报告进行专题讨论。主题报告的内容必须是涉及国内外有关民俗学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状况,并已形成正式的书面学术报告。要求论证充分,其观点具有新意,或是有所突破。主题报告的题目事先公布,使学生能有所准备。
要求每个学生参加6次前沿讲座课,考核方式为提交主题报告的书面评论或相关的读书报告,字数不少于3000字。
2、硕士生
本课程采取讲座和研讨班两种形式,其内容分为两部分:先由中国民俗学专业的教师或国内外同行专家作主题报告,再围绕主题报告进行专题讨论。主题报告的内容必须是涉及国内外有关中国民俗学专业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状况,并已形成正式的书面学术报告。要求论证充分,其观点具有新意,或是有所突破。主题报告的题目事先公布,使学生能有所准备。
要求每个学生参加6次前沿讲座课,考核方式为提交主题报告的书面评论或相关的读书报告,字数不少于2000字。
五、培养与考核方式
1、硕士生培养与中期筛选的基本要求
中期筛选一般在修完学位专业课和选修课后进行,通常在第四学期。由本专业一级学科的学位分会认定两名以上教师组成综合考试小组,其中至少有一名是教授,共同负责实施考核。
考试形式分为书面考试、口头考核和田野作业实践三种,根据综合成绩,分别划分合格与不合格的标准。考试不合格者,不得申请硕士学位资格。
考试小组中如有三分之二的成员认为考试成绩不合格,即视作不合格。考试小组成员之间对考试成绩评判产生重大分歧时,由学位分会作仲裁。
2、博士生培养与考核方式
一般在修完学位专业课和选修课之后进行,通常在第三学期。
由本专业一级学科的学位分会认定的二名以上的教授组成综合考试小组,其中至少有一名是博士生导师,共同负责工作。
考试形式分为书面考试、口头考核和田野作业实践三种,根据综合成绩,分别划分合格与不合格的标准。考试不合格者,不得申请博士学位资格。
考试小组中如有三分之二的成员认为考试成绩不合格,即视作不合格。考试小组成员之间对考试成绩评判产生重大分歧时,由学位分委员会作出仲裁。
六、科研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基本要求
1、博士生
科研能力
熟悉中国民俗学专业文献资料的基本情况,能够熟练地查阅现实的和历史的中国民俗文化资料,并了解必要的相关学科的资料;能够熟练运用一门外语查找并阅读民俗学专业书刊,尽量了解国内外中国民俗研究的进展、特别是学术前沿的信息。
能够独立进行本专业重大研究课题的选题,独立完成和主持有关省、部级的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前期检验标志:独立完成合格的个人培养计划书、开题报告;在核心刊物上已经发表论文。
后期检验标志:在核心刊物上已发表不少于两篇的中国民俗学专业论文;独立完成符合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基本标准的博士学位论文。
实践能力
能够独立开设中国民俗学专业本科生和硕士生的基础课与选修课,并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能够撰写省、部级的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的申请书。
能够独立对中国民俗学专业的著述撰写有一定学术份量、有独立见解的评论文章。
能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进行学术讨论,发表有见解的报告评论。
能够组织民俗学专业的研究生学术活动。
2、硕士生
科研能力
了解中国民俗学专业文献资料的基本情况,能够查阅现实的和历史的中国民俗文化资料,并了解相关学科的一些资料;可以运用一门外语查找和阅读民俗学专业书刊,尽量了解国内外本专业研究的进展情况、特别是学术前沿的信息。
能够独立进行本专业一般研究课题的选题,参加省、部级的有关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并能承担一定的任务。
后期检验标志:在核心刊物上已发表至少一篇的中国民俗学专业论文;独立完成符合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基本标准的硕士学位论文。
实践能力
能够独立开设中国民俗学专业本科生的基础课,并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能够独立对中国民俗学专业的著述撰写有见解的评论文章。
能够参加国内学术会议,进行学术讨论。
能够组织民俗学专业的本科生学术活动。
七、学位论文的基本标准
1、博士学位论文
在确定论文选题之前,必须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查阅中国民俗学专业的主要文献资料,了解本课题的学术史,尽量地了解相关的学术前沿信息。应选择中国民俗学专业内重要的、或原来研究比较薄弱的问题(含现实的和历史的两方面),以及那些能为现代中国社会的文化建设起到辅助参考作用的课题,作为论文的选题。
论文选须经过填写个人培养计划和开题报告的过程,个人培养计划和开题报告均须经过导师和博士生指导小组的其他专家审核通过。
博士学位论文必须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时间不少于两年,用于直接撰写博士学位论文的时间不得少于三个学期。博士学位论文应在中国民俗学专业研究领域提出新的重要学术见解。论文要观点鲜明,言之有据,结构严谨,行文流畅。博士学位论文应有专门的章节对选题相关的研究史和本论文的新的学术贡献作较全面的说明。博士学位论文的正文不少于10万字,注释部分不少于1万字。博士学位论文的部分章节应达到(或经过修改后达到)在国内权威刊物上发表的水平,整篇论文修改后应达到公开出版的水平。
2、硕士学位论文
在确定论文选题之前,必须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查阅中国民俗学专业的基本文献资料,了解本题的学术史,大致了解相关的学术前沿的状况。应选择中国民俗学专业内重要的、或原有研究比较薄弱的问题(含现实的和历史的两方面),以及那些能为现代中国社会的文化建设起到辅助参考作用的课题,作为论文的选题。
论文选题须经过填写个人培养计划和开题报告的过程,个人培养计划和开题报告均须经过导师和所在专业的其他专家审核通过。
硕士学位论文必须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时间不少于一年。硕士学位论文应中国民俗学专业研究的某一领域提出有别于现有学术成果的新的学术见解。论文要观点鲜明,言之有据,结构严谨,行文流畅。硕士学位论文应在序言部分对选题相关问题的研究和本论文的新的学术进展作出说明。硕士学位论文的正文不少于2万字,注释部分不少于5千字。硕士学位论文应达到(或经过修改过达到)在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的水平。
八、主要参考书和期刊目录
序号 | 著作或期刊名称 | 作者或出版者 | 适用对象 | 备注 |
1 | 诗经(国风) | 朱熹注本或其它注本 | 博士 | 必读 |
2 | 天问集纂 | 游国恩 | 博士 | 必读 |
3 | 山海经校注 | 袁珂校注 | 博士 | 必读 |
4 | 论衡校注 | 黄晖著 | 博士 | 必读 |
5 | 风俗通义校注 | 吴树平 | 博士 | 必读 |
6 | 太平广记 | 旧刻本或中华书局本 | 博士 | 必读 |
7 | 乐府诗集(侧重歌谣部分) | 旧刻本或影印本 | 博士 | 必读 |
8 | 古谣谚 | 杜文澜编 | 博士 | 必读 |
9 | 东京梦华录(外四种) | 孟元老等 | 博士 | 必读 |
10 | 顾颉刚民俗学论集 | 顾颉刚 | 博士 | 必读 |
11 | 钟敬文民俗学论集 | 钟敬文 | 博士 | 必读 |
12 | 中国礼俗迷信 | 江绍原 | 博士 | 必读 |
13 | 金枝(中译本) | (英)弗雷泽著,汪培基等译 | 硕士博士 | 必读 |
14 | 原始文化(中译本) | (英)泰勒著,连树生译 | 硕士博士 | 必读 |
15 | 民俗学手册 | (英)班恩著,有中译本,程德琪等译。 | 硕士博士 | 必读 |
16 | 民俗学研究 | (美)阿兰邓迪斯著,有中译本,更名《世界民俗学》,陈勤建等译 | 硕士博士 | 必读 |
17 | 民间故事论 | (美)道森 | 硕士博士 | 必读 |
18 | 社会学概论新修 | 郑杭生主编 | 硕士博士 | 必读 |
19 | 文化社会学 | 司马云杰 | 硕士博士 | 必读 |
20 | 中国文化史 | 张岱年主编 | 硕士博士 | 必读 |
21 | 文化人类学事典 | (日)祖父江孝男 | 硕士博士 | 必读 |
22 | 当代人类学 | (美)哈维兰著,有中译本,王铭铭等译 | 硕士博士 | 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