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与学习年限
1.硕士生
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科学的理论研究方向;熟悉马克思主义主要的经典著作,了解马克思主义形成的历史背景和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理论来源;认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际问题开展研究,具有较强的独立分析、解决本学科范围问题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了解本学科的前沿研究动态与最新成果;胜任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和宣传、党政工作。
硕士生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为2-3年。按规定修满学分、成绩合格、答辩通过的硕士生可以在2年或2年半完成学业。
2.博士生
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科学的理论研究方向;熟悉马克思主义主要的经典著作,了解马克思主义形成的历史背景和产生的历史必然性;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与理论成果;深入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理论来源;深刻认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际问题开展高水平研究,具有较强的独立分析、解决本学科范围问题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进行本学科的学术交流;掌握本学科的前沿研究动态与最新成果;胜任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和宣传、党政工作。
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其中北京地区的定向、委托培养在职博士生的学习年限可以为4年。硕博连读生、本科直博生学习年限为5年。
二、专业研究方向
序号 | 研究方向 | 主要研究内容 | 研究生导师 |
1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理论成果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基本规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科学体系、历史地位、指导意义等。 | 王炳林 教授 |
2 | 科学发展观与当代中国发展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对当代中国发展的指导作用,当代中国发展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提出的新课题及其回应等。 | 杨世文 教授 |
3 | 当代中国政党政治研究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政治的形成、发展和未来发展,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政治的实践经验,揭示其基本规律。 | 李燕奇 教授 孙秀民 教授 朱燕丽 副教授 |
三、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1.硕士生
总学分:36分。
课程类别 | 科目和门数 | 最低学分要求 |
公共课 | 政治2门、外语1门 | 7学分 |
学位基础课 | 5门(含一门方法类课程) | 15学分 |
学位专业课 | 3门 | 9学分 |
必修环节 | 实践活动 | 1学分 |
开题报告 | 不计学分 | |
专业选修课 | 任选2门 | 4学分 |
2.博士生
总学分:13学分。
课程类别 | 科目和门数 | 最低学分要求 |
公共课 | 政治1门、外语1门 | 7学分 |
学位基础课 | 1门 | 3学分 |
学位专业课 | 1门 | 3学分 |
3.港澳台研究生总学分要求与普通研究生相同,免修公共政治课。
4.外国留学研究生免修公共政治和外语课,必修中国概况(2学分),硕士生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博士生不低于11学分。
四、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
1.硕士生培养与中期考核的基本要求
课程学习集中安排在前三学期完成。课程教学以提高理论分析能力、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的,以科研工作为中心,采取系统授课、专题讲座、自学、讨论、导师个别指导、教研室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辅之以教学实习和社会调查、实践。考核方式采取口试、笔试,开卷、闭卷,撰写文献综述、调查报告、学术论文等多种形式。
中期考核时要求学生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合格的同时,基本修完全部学位课程,并且已经具备在导师指导下从事研究的能力。中期考核在第三学期末完成,考核的结果将作为硕博连读候选人选拔的重要依据。中期考核合格者方能进入撰写论文阶段。
2.博士生培养与考核的基本要求
课程学习集中安排在第一学年完成。博士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和以导师为首组成的博士生指导小组配合指导的方式。以强化科研能力为中心,以自我钻研为基础,实行笔试、口试等多种方式考核。
中期考核时学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定一个有价值的学位论文选题,并对该题目的研究状况、资料收藏、重点和难点等有整体的把握,写出内容完整的开题报告和切实可行的研究、写作计划。中期考核在第三学期末完成,中期考核合格者方能进入撰写论文阶段。
五、学位论文与论文答辩
1.硕士生学位论文
在了解本专业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掌握必要的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选择具有重要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的问题作为论文选题。
论文选题须通过开题报告,经导师和由本专业教授组成的筛选小组审核通过。
论文必须是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应具有创新意义的见解,观点鲜明、立论有据、结构合理、行文流畅、注释规范准确。正文在2万字左右为宜。另须附5001000字的中英文提要和主要参考文献目录。论文主体部分应达到(或经修改后达到)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的水平。
2.博士生学位论文
在充分了解本专业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充分掌握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选择具有重要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的问题作为论文选题。
论文选题须经过填写个人培养计划和开题报告阶段。个人培养计划和开题报告须经过导师和博士生指导小组的其他专家学者审核通过。
论文必须是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应提出具有重大创新意义的见解,观点鲜明、立论有据、结构合理、行文流畅、注释规范准确。正文不少于8万字。另须附10002000字的中英文提要和主要参考文献目录。论文的部分章节应达到(或经修改后达到)在国内权威刊物发表的水平;全文经修改后应达到公开出版的水平。
学位论文必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其暂行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和其他有关规定组织评审、预答辩和答辩,合格者方可授予博士学位;如遇特殊情况不能按期答辩者,经本人申请,导师组认可,可适当推迟答辩时间。对于答辩不合格者,除由学校作适当安排外,经答辩委员会同意,可在一年内重新申请答辩,合格后授予学位。
六、课程一览表与主要参考书目
1.硕士生课程
课程 类别 | 课程中文名称 | 课程英文名称 | 任课 教师 | 学 分 | 学 时 | 上课 学期 | 适用 专业 |
学 位 基 础 课 |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 Research Methods in Social Science | 朱志敏 | 3 | 54 | 1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研究 | Research on the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 张立成 | 3 | 54 | 1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 | Special Topic of Basic Principle of Marxism | 马捷莎 | 3 | 54 | 1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 The Evolution History of Marxism | 朱志敏 | 3 | 54 | 2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原理专题研究 | Special Topic of Basic Principle of Localization of Marxism in China | 王炳林 | 3 | 54 | 2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
学 位 专 业 课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经验 | The historyand experiences of Chinalization of Marxism | 赵朝峰 | 3 | 54 | 3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 The Histo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 王炳林 姜 威 | 3 | 54 | 3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
中共历史专题 | Monograph of the History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 朱志敏 朱燕丽 孙秀民 | 3 | 54 | 2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
意识形态理论研究 | Study of Ideology Theory | 王炳林 | 2 | 36 | 3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
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研究 | PartySystem in Contemporary China | 朱燕丽 | 2 | 36 | 3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
中国近现代史宏观问题研究 | On the elementary issues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a | 赵朝峰 | 2 | 36 | 3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
中国共产党与文化现代化 | The communist Party in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 朱志敏 | 2 | 36 | 3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 |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t Economy | 刘建和 | 2 | 36 | 3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
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 | The Frontiers of Marxist Theory | 杨世文 | 2 | 36 | 3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
中国共产党思想史 |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the CCP | 侯且岸 | 2 | 36 | 3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
中国共产党建设研究 |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C.P | 孙秀民 | 2 | 36 | 3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2.博士生课程
课程类别 | 课程中文名称 | 课程英文名称 | 任课 教师 | 学 分 | 学 时 | 上课 学期 | 适用 专业 |
学位基础课 |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题研究 | Research on Special Topic of the History of Marxism Evolution | 马捷莎 朱志敏 | 3 | 54 | 1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学位专业课 | 当代世界与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 | Research on Contemporary World and Marxism Development | 杨世文 王炳林 | 3 | 54 | 1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现代中国社会研究 | Study on Modern Society in China | 张静如 | 3 | 54 | 1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课程内容简介
硕士学位基础课 |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Research Methods in Social Science)(3学分/54学时) |
主要讲授和研究:人文社会科学的起源与流变、发展规律、方法论、研究程序、数据集合的应用、调查研究法、实验法、模拟法、心理分析法、统计法、比较法、系统分析法及人文社会科学与计算机应用等。 | |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研究(Research on the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3学分/54学时) | |
主要讲授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基本规律、主要内容、方式与方法;总结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经验;探讨当代社会不同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方法;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Special Topic of Basic Principle of Marxism)(3学分/54学时) | |
主要讲授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原理,特别是注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组成部分彼此贯通的若干重大理论的研究,注重其科学性、实践性与创新性,以马克思主义的完整概念、准确判断与合理推论,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第 5页 共 9页 | |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The Evolution History of Marxism)(3学分/54学时) | |
主要讲授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进程、基本特点和基本规律,注重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国度、不同时期传播的过程、历史特点和对社会历史进程的影响,突出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 |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原理专题研究(Special Topic of Basic Principle of Localization of Marxism in China)(3学分/54学时) | |
主要讲授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对理论创新的本质要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两大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史经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论研究。 | |
硕士学位专业课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经验(Thehistoryand experiences of Chinalization of Marxism)(3学分/54学时) |
本课程从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出发,抓住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发展相结合这一实质,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以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为背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为主线,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核心,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为重点,紧密结合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新民主主义道路、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的艰苦实践和理论总结,重点讲授党的几代领导集体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The Histo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3学分/54学时) |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体制之沿革;现代中国国情与主要矛盾的演变;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程、基本经验和教训;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外基本国策;文化大革命的历史分析;现代国际关系对中国发展的影响;中国共产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 | |
中共历史专题(Monograph of the History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3学分/54学时) | |
根据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不同时期,确定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化主义现代化道路等若干问题,介绍研究现状、趋势和前沿问题等。 | |
意识形态理论研究(Study ofIdeology Theory)(2学分/36学时) | |
主要讲授和研究:意识形态方面的基本理论,包括意识形态的一般理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西方意识形态理论、当代中国意识形态问题等内容。使学生掌握意识形态方面的基本理论,为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 |
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研究(Party System in Contemporary China )(2学分/36学时) | |
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建立发展的过程,其存在的历史依据和条件,多党合作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各党派在多党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多党合作运行机制的分析,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 |
中国近现代史宏观问题研究(On the elementary issues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a)(2学分/36学时) | |
本课程主要是为有一定中国近现代历史知识的硕士研究生开设的一门拓展和延伸课。该课程从学术史的角度,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与历史分期、中国近现代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西方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对近现代中国的影响等专题学习,从宏观上分析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根本思路、指导思想,使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框架的流变状况,并通过近些年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新特点及趋向专题介绍,让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有一个大致整体的了解,为中共党史专业的研究生提供更宽的研究视野和背景知识支撑。 | |
中国共产党与文化现代化(The communist Party in The Modernization ofChineseculture)(2学分/36学时) | |
围绕中国共产党与文化现代化的关系,探讨中共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对中国文化困境的认识、对传统文化的扬弃、对近代先进文化的批判吸收、对外来文化的批判选择、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创新、自身文化传统的形成,以及当代中国面临的文化问题与文化现代化的出路。 | |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t Economy)(2学分/36学时) | |
主要讲授和研究: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有机融入十多年来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各阶段的走势状况与政策实践,使学生掌握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包括熟悉指标体系,会看宏观经济实证分析的文章和有关的经济学文献;逐渐培养学生会作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和有关政策比较分析的能力。 | |
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The Frontiers of Marxist Theory)(2学分/36学时) | |
主要讲授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若干前沿或热点专题研究成果,注重发掘与整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范畴与判断的思想,并作开拓性探索,同时大胆提出新范畴,做出新判断,并与历史和现实的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对重大理论前沿问题进行探讨与争鸣。 | |
中国共产党思想史(Intellectual Histo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2学分/36学时) | |
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为指导,以中国近现代社会为背景,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思想发展的历史过程,解析各种思想矛盾,认知思想的特殊性,总结经验教训。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训练,特别是思维方式的构建。帮助学生从现实出发,对各种思想理论问题进行历史的、理性的思考,提高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容包括:中国共产党思想史与中国文化,中国共产党思想史的研究对象,中国共产党思想史研究的一般特征,中国共产党思想史的研究内容,党内思想家研究,党的思想范式研究,党的理论研究,党的文献研究等。 | |
中国共产党建设研究(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C.P)(2学分/36学时) | |
该课程以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思想为指导,主要讲述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思想发展及其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发展规律及其基本原理,中国共产党处理与国家机构、民主党派和社会团体关系的经验教训,以及中国共产党与国外政党建设的比较。 | |
博士学位专业课 |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题研究(Research on Special Topic of the History of MarxismEvolution)(3学分/54学时) |
主要讲授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进程、基本特点和基本规律;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国度、不同时期传播的过程、历史特点和对社会历史进程的影响(重点讲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政治思想史、文化思想史基本理论问题的形成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重大历史事件、代表性人物。 | |
当代世界与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Research on Contemporary World and Marxism Development)(3学分/54学时) | |
主要讲授和研究:全球化时代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推向前进;探索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形式;拓展当代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域,发掘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生长点。集中探讨当代马克思主义中的意识形态问题、社会发展观问题、异化理论、跨越论问题、社会时间理论、价值伦理问题、现代性问题及新马克思主义的文化阐释理论等一系列问题。力图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展现在全球化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所应该具有的理论特色与马克思主义所应该具有的理论特色,发掘马克思主义永不磨灭的时代价值。 | |
近现代中国社会研究(Study on Modern Society in China)(3学分/54学时) | |
以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为主线,研究中国近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组织、社会阶层及其相互关系、社会意识形态、心理、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从而了解和掌握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基本情况,扩大学生的视野,为深化中共党史研究提供基础。 |
3.硕士生书目
序号 | 著作或期刊名称 | 作者或出版者 | 适用专业 |
1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 |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2 | 《列宁选集》(14卷) |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3 | 《毛泽东选集》(14卷) |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4 | 《毛泽东文集》(18卷) |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5 | 《邓小平文选》(13卷) |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6 |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 | 中央档案馆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7 |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8 |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 | 中央文献研究室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9 | 中国共产党思想史 | 张静如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10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大参考 | 红旗大参考编写组编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11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研究 | 柳国庆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12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 | 郑克岭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13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与时俱进 | 汪青松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14 | 人本政治论:人的政治主体性的马克思主义研究 | 刘俊祥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15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纲 | 冯绍武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16 |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 塞缪尔亨廷顿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17 | 理想的冲突西方社会中变化着的价值观念 | Luther J. 宾克莱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18 | 变动社会的政治秩序 | 塞缪尔亨廷顿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20 | 马克思主义研究 | 中国社会科学院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21 |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
22 | 马克思理论与现实 | 中共中央编译局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23 | 中国社会科学 | 中国社会科学院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24 | 哲学研究 | 中国社会科学院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25 | 经济学研究 | 中国社会科学院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26 | 法学研究 | 中国社会科学院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27 | 政治学研究 | 中国社会科学院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28 | 社会学研究 | 中国社会科学院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29 |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 中共中央编译局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30 | 科学社会主义研究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
31 | 毛泽东思想研究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4.博士生书目
序号 | 著作或期刊名称 | 作者或出版者 | 适用专业 |
1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 |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2 | 《列宁选集》(14卷) |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3 | 《毛泽东选集》(14卷) |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4 | 《毛泽东文集》(18卷) |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5 | 《邓小平文选》(13卷) |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6 | 《刘少奇选集》(上、下) |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7 | 《周恩来选集》(上、下) |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8 | 《陈云文选》 |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9 | 《张闻天选集》 |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10 |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 | 中央文献出版社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11 | 《毛泽东早期文稿》 | 湖南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12 | 《李大钊文集》(上、下) |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13 | 《独秀文存》 | 安徽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14 | 《孙中山选集》(上、下) |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15 | 《周恩来文化文选》 | 中央文献出版社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16 |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 | 中央党校出版社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17 |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 中央文献出版社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18 | 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19 | 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20 | 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21 | 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22 | 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23 |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24 | 中国共产党通史 | 张静如主编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25 | 国外中国近现代史研究述评 | 张注洪、王晓秋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26 | 剑桥中华民国史 | [美]费正清主编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27 |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 [美]费正清主编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28 | 中国共产党的历程 | 郭德宏主编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29 | 中国共产党思想史 | 张静如主编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30 | 唯物史观与中共党史学 | 张静如著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31 | 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 | 林茂生主编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32 | 中国现代政治思想评要 | 高军等主编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33 | 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 | 许纪霖、陈达凯主编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34 | 二十世纪中国通鉴 | 郭德宏主编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35 | 五四运动史 | 彭 明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36 | 五四运动与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 | 周策纵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37 | 从五四启蒙运动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丁守和、殷叙彝著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38 | 毛泽东研究史论 | 侯且岸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39 | 李大钊早期思想与近代中国 | 朱成甲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40 | 中国共产党与20世纪中国文化 | 朱志敏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41 | 五四时期思想史论 | 李龙牧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42 | 东西文化观 | 陈序经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43 | 李大钊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起源 | 莫里斯.迈斯纳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44 | 毛泽东的中国与后毛泽东的中国(上、下) | 莫里斯.迈斯纳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45 | 毛泽东的思想 | 斯图亚特.施拉姆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46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大参考 | 红旗大参考编写组编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47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研究 | 柳国庆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48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 | 郑克岭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49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与时俱进 | 汪青松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50 | 人本政治论:人的政治主体性的马克思主义研究 | 刘俊祥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51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纲 | 冯绍武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52 |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冷 溶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53 | 刘少奇年谱 | 中央文献出版社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54 | 刘少奇传 | 中央文献出版社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55 | 周恩来研究述评 | 中央文献出版社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56 | 邓小平研究述评 | 中央文献出版社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57 | 在中国发现历史 | 保罗.柯文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58 | 法学方法论 | 卡尔.拉伦茨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59 | 重建历史唯物主义 | 哈贝马斯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60 | 保卫马克思 | 阿尔都塞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61 | 读《资本论》 | 阿尔都塞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62 | 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个辩护 | 柯亨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63 | 现代世界体系 | 沃勒斯坦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64 | 毛泽东思想研究 |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65 | 社会主义研究 | 华中师范大学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66 | 马克思主义研究 | 中国社会科学院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67 |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 上海社会科学院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68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 中共中央编译局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69 |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 中共中央编译局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70 | 文史哲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
71 | 中国社会科学 | 中国社会科学院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72 | 哲学研究 | 中国社会科学院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73 | 经济学研究 | 中国社会科学院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74 | 法学研究 | 中国社会科学院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75 | 政治学研究 | 中国社会科学院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76 | 社会学研究 | 中国社会科学院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77 | 新华文摘 |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78 | 中共党史研究 |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