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的编撰有一定的客观限制,比如《中国新闻传播史》因为国内政治环境,还有要达到知识普及的目标,新闻史写成了一部革命史。它的体系的建构跟我们研究生考试有点衔接不上,包括你将来要进行新闻史研究的时候,都会截取一个历史阶段的一个具体的侧面来考查,比如新闻文体的演进,民营报纸的发展等等。
教科书上对于《申报》这种生命周期比较长的报纸的叙述,分散在书上的四个地方,在新的历史时期,它的经营上或者业务上有了什么新的发展,会提上一两句。考场上答题是有时间限制的,题量不小,对于这种基础知识,你应该要熟记到看到题目,手已经在写了,这样才能留下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后面“拔高”的论述题。如果你的记忆跟书一致,你需要一点一点的去抽取这些碎片,这无疑是很耗费时间的,而且还不容易答完整。所以,你要把这些内容串联起来,整理到两张纸上,做成一块砖,到时候直接搬过去就行了。
除了会做砖,还要会砌墙。《中国新闻传播史》的笔记分了这样几个部分:报纸(又分为“维新十报”,“辛亥八报”等等)﹑报人﹑报案﹑报刊发展史﹑通讯社发展史﹑广播发展史﹑电视发展史﹑新闻思想史﹑新闻教育史﹑新闻记者团体﹑新闻立法史。分析了之后,按照考试的思路整理的。比如我给出一个题目,简述我国通讯社发展简史。如果你在考场上去拼接各个时期出现的通讯社,很容易漏掉,可以事先做一个专题串联起来:清末明初的诞生和发展,中俄社1920,国闻社1921,中央社1924,申时社1925,红中社1931,新华社1937,国新社1938,中新社1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