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学(化学)基本信息、考研专业介绍、学校分布与名单
1、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学科教学(化学)
专业代码:045106
门类/类别:教育学
学科/类别:教育
哪些学校好考,哪些学校分数线更低?
提升你的上岸率,可能只在于选择!
尽在【智能择校小程序】
2、专业介绍
化学与化工系概况
化学与化工系是我校历史悠久、办学成效显著的一个系,其前身为1977年成立的黔南民族师专化学系。2000年学院升本时成为第一批开办本科专业的教学单位之一,2013年成为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点。经过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我系已成为一个学科、专业建设特色明显,师资队伍教学、科研实力雄厚,人才培养成绩突出的团队。
化学与化工系目前有一个硕士研究生培养专业——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化学)方向,首批研究生已于2013年9月入学。有三个本科专业——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有四个专科专业——化学教育、应用化工技术、环境检测与评价、工业分析与检验,人才培养涵盖研究生、本科、专科三个层次。其中本科化学专业是贵州省省级特色专业。培养的各专业、各层次人才质量较高,能够适应并满足社会的需求。
化学与化工系现有专任教师36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0人,高级实验师1人,高级职称比例为50%;具有博士及硕士学位教师17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教师2人,在职攻读硕士5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比例为47%。教授中有省级教学教师1人,州管专家2人,院级学术带头人1人,中青年学术骨干1人,硕士生导师2人,兼职硕士生导师2人,贵州省青年科技人才奖获得者2人,基本形成了年龄、职称、学历结构不断趋于合理的学科队伍。
化学与化工系目前有一个省级特色专业——化学专业;一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实验中心”;是一个省教育厅特色重点实验室“磷化工工艺实验室”;一个省科技厅“毛尖茶工程技术中心成分检测实验室”;一门省级精品课程——“无机化学”;一个院级重点学科——“应用化学”学科;一个院级教学团队——“基础化学教学团队”;一门院级精品课程——“仪器分析”。
近年来,化学与化工系教师承担2项国家教育科学规划项目、1项贵州省省长基金项目、多项省科技厅、教育厅、州科技局科研项目,在各级各类学术刊物发表研究论文14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70余篇,SCI收录8篇。获得贵州省青年科学技术奖2项,黔南州自然科学论文奖6项。与川恒集团贵州公司、贵州宏福公司、盛源集团源翼公司等单位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达成了多项合作协议。
在教育教学研究方面承担了3项贵州省高校教改项目、2项贵州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获得贵州省高校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贵州省高校社科成果二等奖1项,贵州省基础教育科学研究与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成果奖4项、贵州省教育学会2012年教育教学科研论文、教学设计二等奖
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点2007年开始研究生招生。培养目标是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基础扎实,教育科研能力较强,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开拓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胜任大中专院校课程与教学理论教学与研究、中小学学科教学与研究工作的专门人才。现有导师20名,其中教授12名,副教授8名,设课程与教学理论研究、课程与教学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英语)、课程与教学论(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物理)、课程与教学论(化学)、课程与教学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教学论(音乐)8个研究方向。
经过多年的学术积淀尤其“十五”期间的积极建设,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取得了一批有较大影响的学术研究成果,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十五”以来,承担过“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运作机制研究”、“发生学视角下的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机制研究”、“中国30位语文教育家思想地图”、“全球化背景下数学素养的理论建构与实践研究”等10多项国家、省部级项目的研究,出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透视与展望》、《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学科教育》、《数学教育国际比较的方法论问题》、《语文教育研究方法论》、《音乐教育与教学法》等10多部学术专著,在《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透视与展望》、《语文教育研究方法论》、《数学教育国际比较的方法论问题》等近10项成果获得省部级二三等奖。
学科教学(化学)方向主要研究我国基础教育化学课程与教学改革以及化学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为我国化学教育与研究领域培养具有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富有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独立开展化学教育研究的高素质化学教师。该方向带头人为王存宽教授,现任宁波市化学学会副秘书长兼高校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全国科学教育学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化学教育理论研究、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工作。目前主持全国教育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课题1项,浙江省新世纪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项,浙江省重点教材1部,宁波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项,宁波大学重点教学研究课题1项等。在《化学教育》、《化学教学》等专业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主编教材2部。
045106学科教学(化学)
学科教学(化学)硕士点于2015年开始正式招收教育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化学教学论,研究领域主要涉及化学教与学、化学教学心理、中学化学及科学课程改革研究、化学实验教学与创新研究、化学教学评价、化学教学设计、化学科学研究方法等。本硕士点主要依托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化学专业,现有5位专任硕士生导师和3位中学兼职导师。本学科以理论研究与教学实际结合为主旨,立足基础教育化学教学第一线,培养以构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多元化课堂,学生多次在各类师范技能大赛中获奖,拥有温州中学、瑞安中学、龙湾中学、瓯海一高等多所中学教育实习实践基地,立体化培养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学化学、科学教师。毕业生主要从事中学化学、科学课程教学与研究等工作,就业前景广阔。
硕士点负责人:
陈迪妹,女,浙江乐清人,1966年生,温州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化学教育教研室主任,温州大学学科教学(化学)硕士点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化学教学论。主持并完成省级教改和厅局级等多项科研项目,在《中国大学教学》、《中国电化教育》和《化学教育》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编著教材4本,授权实用新型发明专利3项,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获得全国一等奖7人,二、三等奖多人,指导学生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生科研、开放实验项目,多次获得结题,曾获温州大学步青卓越“教学教师奖”、“教师”、研究生“我心目中的好导师”、“华峰品德奖”、“党员”和陈国同“育人典范奖”等荣誉称号。
学术骨干:
夏远志,博士,教授,副院长。2004年6月毕业于湖北大学化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同年9月考入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在北京大学余志祥教授和苏州大学李亚红教授的指导下从事物理有机化学和金属有机化学的研究工作;2009年6月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理学博士学位。2009年7月加入温州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从事有机化学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2012年到2013年期间北京大学访问学者(合作导师:余志祥教授),2013年到2014年是德国弗莱堡大学访问学者(合作导师:Bernhard Breit教授)。现任温州大学瓯江特聘教授、化材学院副院长、韩国全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 Org. Lett.,Chem. Commun.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研究论文70余篇,论文他引2400余次。应邀为J. Am. Chem.Soc,Chem. Sci., Chem. Eur. J.等国际杂志审稿。夏远志博士是第59届“林岛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特邀“青年学者”;2009年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荣获温州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温州市尊重教育突出贡献教师、温州大学教师、温州大学步青教学卓越奖新秀奖等荣誉。
张兴国,教授,博士。1998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化学系,同年保送本校有机化学硕士研究生。1999至2001年,联合培养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元素有机室完成了硕士论文。2001年7月于温州师范学院参加工作。2004年9月考入东华大学,2008年6月获得工学博士学位。2011年-2012年访学美国Scripps研究所。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多项。2015年获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 2007年获浙江省高校青年教师资助计划,2011获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
邵黎雄,男,理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同年免试推荐至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硕-博连读,并于2006年7月在施敏研究员指导下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06年7月进入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参加工作。2008年1月调入温州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其中2013年6-8月至爱尔兰都柏林大学(University College Dublin)短期访学。目前主要从事有机合成方法学研究。近年来,在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 Chemical Reviews, Organic Letters, The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Tetrahedron等SCI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
陈锡安,男,浙江平阳人,中共党员,博士,硕士生导师。2004年毕业于原温州师范学院化学教育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温州大学有机化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加入黄少铭教授负责的浙江省碳材料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2015年毕业于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目前主要从事石墨烯、碳纳米管等碳基纳米复合材料可控制备及在电化学能源(超级电容器、锂电池、燃料电池等)、催化中的应用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浙江省科技厅公益项目1项、浙江省教育厅1项,温州市创新团队子项目1项,参与基金委国际重大合作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指导本科生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3项和省新苗计划1项。近年来,已在Adv. Energy Mater., Adv. Mater., Adv. Sci., J. Mater. Chem. A,Nanoscale, J. Power Source, ACS Nano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20余篇研究论文,并担任 J. Power Source,J. Mater. Chem. A,JPC,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等国际学术期刊的审稿人。2016入选温州市新世纪551人才工程培养人员第二层次。
参看海南师范大学2016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学科简介及考试大纲
http://yjsc.hainnu.edu.cn/html/2015/gongzuoxinxi_0914/8396.html
小编:大部分专业都会考英语科目,不放来测测你现在的英语基础。
2、考研学校分布与名单
全国(35)
河北(1)
山西(2)
吉林(2)
黑龙江(3)
江苏(1)
浙江(2)
安徽(4)
福建(1)
江西(1)
山东(2)
河南(3)
湖北(2)
湖南(1)
海南(1)
重庆(1)
贵州(2)
云南(1)
陕西(3)
宁夏(1)
新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