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学基本信息、考研专业介绍、学校分布与名单
1、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作物学
专业代码:090100
门类/类别:农学
学科/类别:作物学
哪些学校好考,哪些学校分数线更低?
提升你的上岸率,可能只在于选择!
尽在【智能择校小程序】
2、专业介绍
作物学科是浙江省级一流学科(B类),校高原学科,省部共建高校中最重要的支撑学科之一。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浙江省专项人才等高层次人才(3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人)、全国林业和草原教学教师(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指委委员(1人)、以及省高校创新领军人才、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以及“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等高层次人才。学科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合理,形成了一支人才和学历层次高、梯队合理、富有活力和创造精神的师资队伍。
近5年,本学科共承担各类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98项,包括国家“十三五”重大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经费达5669余万元。相关科研成果共发表论文140篇(其中,SCI 一区论文48 篇),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3项,出版著作6部,多项成果以咨询报告或专利转让的形式形成转化或应用。
本学科经过多年建设,目前已拥有浙江省农产品品质改良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山区农业绿色高效生产协同创新中心、生物种业研究中心、薯类作物研究所、中荷种子研发中心以及校内外实践基地等科研平台,各类型实验室面积总计470 M2,仪器设备总值达千万余元。
学科重点围绕水稻、小麦、玉米、棉花、油菜和甘薯等重要农作物开展理论和应用研究及新技术和新品种的推广,现已建立“作物遗传资源研究与利用”、“作物生理生化与代谢调控”、“作物基因组学与生物信息学”和“种子科学与技术”4个学术型硕士培养方向;在农作物种质创新与分子设计育种、作物农艺与品质性状改良、根茎植物特色新品种培育以及种子活力和健康检测等方面形成专业优势。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院作物学(0901,一级学科)下设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090101)和作物遗传育种(090102)两个二级学科,招收学术学位硕士,学制三年。
一、学科概况
作物学学科作为天津农学院的传统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和不断完善,2016年作物学一级学科成功申请成为天津市重点学科。其中2007年作物遗传育种学科成为硕士授权点,2011年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成为硕士授权点。经过学科教师的共同努力,学科在师资建设、平台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得以显著提高,为天津市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滨海新区建设及京津冀农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学科现有教授19名,副教授26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3名;学科组成员中有天津市“13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5人,第三层次1名,天津市学科领军人才1名,有2名教授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作物品质及抗逆性的遗传改良”创新团队获得市级创新团队称号,获得市级“131”创新团队,“作物育种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种子科学与工程”教学团队获得市级教学团队,学科队伍实力得到显著加强,学科科研团队和教学团队建设已经初步形成。
在平台建设上,根据学科的发展需要,先后组建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天津市中日水稻品质·食味研究中心、特用作物改良工程中心、天津-布里斯托环境变化影响农作物研究中心、农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平台。2007年“天津市中日水稻品质·食味研究中心”申请成为天津市工程技术中心,2017年“农学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天津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7年“天津市作物抗逆的机理及遗传改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申请成为天津市工程技术中心。围绕实验平台建设,已购置千元以上设备3080件,总价值近5600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达85台件,实验室面积达2600多平方米。
在科学研究上,近三年,本学科先后主持和完成了国际级、省部级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47项,项目到位经费4648余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33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家级(含国际合作)到位经费2076余万元;省部级项目39项,到位经费1234余万元;局级和横向课题共计70项,到位经费1372余万元。申请授权专利16项,发表文章255篇,SCI论文17篇,EI和CPCI文章3篇,获国家三等奖2项,市级三等奖2项,选育水稻、玉米、高粱新品种10个。
在人才培养上,目前本学科已经毕业硕士生116名,在读硕士研究生65名,学生在国内核心刊物发表文章达到100篇,其中SCI、EI收录为13篇。
经过多年努力,本学科已经成为一支学术梯队合理,知识结构优良的科研和教学团队。在作物优质栽培理论与技术、作物生长环境、特用作物遗传改良、农业生物技术育种、作物抗逆的机理及遗传改良等研究方向具有明显特色和优势。
二、研究方向
(一)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本学科现有作物优质栽培理论与技术和作物生长环境两个研究方向。
1.作物优质栽培理论与技术 以主要农作物优质栽培为研究方向,全面开展水稻、玉米、大豆、高粱等重要农作物栽培与品质的关系研究,为农作物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2.作物生长环境 利用现代农业土壤、植物营养、灌溉排水、分子生物学、作物栽培学的理论和技术,以土壤肥料、农业气象、栽培、植物生理等学科中涉及环境的部分为基本范畴,以各种环境因子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为主要研究内容。
(二)作物遗传育种
本学科现有特用作物遗传改良、农业生物技术育种、作物抗逆的机理及遗传改良等3个研究方向。
1.特用作物遗传改良包括饲用作物遗传改良、特用玉米遗传改良和水稻品质(食味)遗传改良。(1)饲用作物遗传改良以绿色能源作物和饲用作物育种为主要研究方向,利用作物遗传育种理论和现代育种技术相结合,开展作物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遗传图谱构建、主要性状基因克隆等研究,加快了育种进程,为选育适用于饲用、粮饲兼用和能源用作物新品种打下坚实基础;(2)特用玉米遗传育种根据沿海都市农业特点和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对特用品质玉米种质资源的搜集筛选、创造和改良,进行现代育种理论和技术的利用和发展创新,以及新品种的试验、示范、推广及良繁体系的建设;(3)水稻品质(食味)遗传改良以水稻食味品质为研究中心,全面开展水稻品质育种研究。重点对其外观、粘性、硬度、口味和气味等特性进行深入研究,采用生物技术、分子育种技术和常规技术相结合等手段,最终实现水稻品种的优质化和专用化。
2.农业生物技术育种
以生物技术在农作物新品种选育上的应用为主线,将组织培养和基因工程技术用于农作物育种实践。研究重点为:(1)农作物优良性状基因克隆、转基因植物的研究和操作;(2)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用于农作物育种及种质资源鉴定;(3)基因导入和重组用于种质资源创新(4)快繁技术、细胞培养和单倍体育种。
3.作物抗逆的机理及遗传改良
研究农作物气孔对不同逆境胁迫的应答机理(高温、干旱和高盐碱);采用能去除选择标记的转基因技术,将抗逆相关基因转入农作物,获得无转基因安全隐患的抗逆作物新品种(系);优异抗逆农作物资源的创制、选育和推广应用。
小编:大部分专业都会考英语科目,不放来测测你现在的英语基础。
2、考研学校分布与名单
全国(12)
北京(1)
天津(1)
山西(1)
吉林(1)
浙江(2)
河南(1)
湖北(1)
湖南(1)
贵州(1)
甘肃(1)
青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