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4考研心理学学硕知识点:心理理论”相关内容,为报考心理学专业的考生们提供指导。更多有关心理学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心理理论
1.心理理论的含义
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TOM)是指个体对心理现象和心理状态的认识。它建立的基础是:心理世界与客观世界是相区分的,信念和愿望是人类行为之源。
日常认识中,我们总是论及心理状态、推知他人的意图和信念,并通过推测其心理状态而预测人们的行为。研究者感兴趣的是,儿童如何获得这种关于心理状态的知识,以及这种知识或能力有何发展方式。
2.心理理论的发展研究
(1)研究起源
关于该领域的研究热潮始于普雷马克和伍德鲁夫对黑猩猩是否具有认识心理的猜测。
(2)儿童对错误信念的认识
韦默和伯纳设计出了错误信念任务这一经典实验范式,用来探究儿童能否不受自己关于某一客体位置的错误信念的影响,而能正确地预测他人行为的能力。最经典的两个错误信念任务是意外地点任务和意外内容任务。
实验结果发现,3岁的儿童在进行错误信念推理方面的能力是有限的,5岁的儿童几乎能够克服所有困难,更好地理解问题,能够追随故事线索。4岁左右的儿童能够理解“一级错误信念任务”,6岁以后的儿童才开始能正确理解“二级错误信念任务”。
(3)理论解释
①理论论:人们关于心理状态的知识是种日常的、非正式的“理论”,经验在心理理论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强调儿童对公里知识的归纳与总结。
②模块论:持该理论的研究者均反对理论论的解释,认为心理理论的发展是神经成熟的结果,而不是来自理论的修正。
③模拟论:该理论认为,儿童能内省地认识到自己的心理状态,并且能够通过模拟的方法,用认识到的关于自己的心理状态来推测他人的心理状态。
还有一些心理学家从儿童个体的知觉经验、对他人的情感经验、社会互动经验等方面来解释幼儿的心理理论发展。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4考研心理学学硕知识点:心理理论”,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想了解更多心理学专业备考相关内容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