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考生与命题人交流的唯一资料和途径就是真题。所以读题要读命题人的思想,读懂了命题人的思想,就能赢得考试。因此,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333教育学综合的真题分享,今天更新的是“2018年辽宁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希望给备考教育学的同学提供帮助!
2018年辽宁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
1.学校管理体制
【答】学校管理体制也称学校教育体制。教育实施机构与一定的规范相结合,就构成了学校教育体制。在教育体制中,学校教育体制是整个教育体制得以构成和运行的基础,它是教育管理体制直接运行的对象。
2.相对性评价
【答】相对性评价是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成绩进行的评定。它依据学生个人的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中或常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决定他的成绩优劣,而不考虑他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故相对性评价也称常模参照性评价。
3.昆西教学法(见2018年浙江师范大学真题)
4.《莫雷尔法案》(见2010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5.创造性思维
【答】创造性思维是指用超常规方法,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产生新方案和新成果的心理过程,是创造性认知品质的核心。其主要特征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综合性、突发性。现在多数研究者认为,创造性思维是一个复合体,它是由多种思维有机组成、协同作用的。第一,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统一;第二,创造性思维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统一。
6.资源管理策略(见2020年湖南师范大学真题)
二、简答题
1.简述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和现实意义。(见2010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2.简述教育目的的结构层次。(见2010年湖南师范大学真题)
3.简述自我教育能力的内容和作用。
【答】(1)自我教育能力的内容。
自我教育大致是由四个环节组成的动态结构与过程——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提出自我要求;在自我要求目标的引导下不断通过实践过程中的自我监控、调节,力争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用自己认可的价值观对自己进行评价,通过评价形成新的自我肯定;在新的基础上又开始了新的自我教育循环上升、不断超越的过程。
(2)自我教育能力的作用。
自我教育能力在德育过程中的作用:①自我教育能力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注意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这种能力,学生品德内部矛盾才能转化,德育才能进行得更顺利、更有效;②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又是学生品德发展过程的重要标志。
4.请简述唐代的学校管理制度。
【答】唐代的学校管理制度最重要的是以下六项。
(1)人学制度。中央官学实行等级入学制度,凡申请入国子监的学生,对年龄有一定限制。(2)学礼制度。束惰之礼、国学释奠礼、贡士谒见及使者观礼,这些定期性的礼仪活动使学生受到崇儒尊师、登科从政的教育,受到一定的思想熏陶。
(3)教学制度。各种类型的学校教学内容具有具体性和专业性,如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主要学习儒家经典,律学主要学习唐律令。各类学校都规定了各门课程的修业时限。
(4)考核制度。主要有旬试、月试、季试、岁试和毕业试。
(5)督责与惩戒制度。国子监主簿负责执行学规,督促学生勤学,保证国子监的教学和生活秩序。
(6)休假制度。常规的休假有旬假、田假和授衣假,反映了农业社会的人性关怀。
三、论述题
1.请论述教育对人的重大作用。(见2016年东北师范大学真题)
2.述评杨贤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
【答】杨贤江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和青年教育家,撰有第一部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世界教育历史的著作《教育史ABC》,第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论述教育原理的专著《新教育大纲》,翻译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1)论教育本质。
①教育起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②教育是社会的上层建筑之一。③未来社会的教育将是“社会所需要的劳动领域之一”,未来社会教育与劳动相结合,教育的普及将促成真正平等的教育。④教育由经济、政治决定,对经济和政治也有影响。
(2)“全人生指导”与青年教育。
①对青年问题的分析:青年问题不仅关系到个体的身心发展,也是社会问题最集中最尖锐的反映。产生青年问题的原因:一是青年期是身心发生显著变化的时期,身心的急剧变化导致诸多身心问题:二是社会动荡剧变更易导致青年问题。
②全人生的指导:指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杨贤江青年教育思想的核心。他提出通过对人类有所贡献来促进人生幸福的人生目的。a.所谓“全人生的指导”,就是对青年进行全面关心、教育和引导。b.主张青年要干预政治,投身革命。c.强调青年必须学习,学习是青年的权利与义务。d.对青年生活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完满的青年生活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健康生活(体育生活);劳动生活(职业生活);公民生活(社会生活);文化生活(学艺生活)。具有正确生活态度的青年所应有的特征是:活动性、奋斗性、多趣性、认真性。e.宗旨:要有强健的体魄和精神,要有工作的知识和技能,要有服务人群的理想和才干,要有丰富的风尚和习惯。
杨贤江的“全人生指导”思想的核心是教育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并引导他们走上革命道路。“全人生指导”最重要的原则是提倡自动自律,培养青年的主动精神,让青年做自己的主人,教育只是居于指导地位,不应包办和强制。其思想对青年的影响很深远。
3.论述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答】昆体良是古罗马帝国时期著名的修辞学家和教育家,他对古罗马的教育实际情况进行了总结,写出了《雄辩术原理》一书。昆体良的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关于教育目的。他提出教育应培养善良而精于雄辩术的人,认为德行是雄辩家的首要品质。
(2)在人的发展和教育过程中,他认为学校教育要优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可以为儿童提供多方面的知识:还可以养成儿童适应公共生活、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
(3)关于学前教育,他提出许多重要的观点。如注意幼儿道德教育,重视儿童说话能力的训练,认为幼年期的学习是在为青年期的学习打好基础。
(4)关于教育、教学方法的见解。他主张教育者要认真了解学生的天赋、倾向和才能,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①在教学上,昆体良最早提出了班级授课制的思想,他认为分班教学不仅可能而且必要;②在课程的设置上,他认为专业教育应当建立在广博的知识学习的基础上,为此,他提出了包括文法、修辞学、音乐、几何、天文学、辩证法等在内的学科计划;③在教学方法上,他强调要经常利用提问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还要注意学生的休息,使学习和休息交替进行。
(5)关于教师问题,他强调教师应以德才兼备、宽严相济、因材施教、以身作则等高标准来要求自己。
4.根据中外学者的研究阐述人的品德发展的实质。
【答】(1)品德的含义。
品德作为个体社会行为的内在调节机制,是合乎社会规范要求的稳定的心理特性,是使得行为产生的内因,又称德性。品德的实质就是人际交往经验结构,根本内容为对人、对事、对己方面的社会规范的遵从经验。它是与道德有关的概念,其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2)品德发展的实质。
品德是在人际交往经验获得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通过接受社会规范,执行社会规范,并从行为结果的反馈中强化个体对规范的必要性认识,获得执行规范行为的体验,确立自觉执行规范的动机,从而使品德得以形成和发展。这就是品德发展的实质。
①品德发展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人品德的过程。
品德发展过程就是把外在的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体内在的道德行为观念,进而依据个人的道德价值取向,表现出稳定的道德规范行为的过程。
②品德发展是在内部矛盾的推动下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般认为,品德发展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指教育者依据社会道德向儿童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儿童道德发展现状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推动了儿童品德的发展。
③品德发展是知、情、意、行协调发展的过程。
品德包含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个基本心理特征。品德发展是这四个因素相互协调、统一的发展,其中道德认识是基础,道德情感是动力,道德意志起调控作用,道德行为是前三者的综合表现,也是个体品德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以上就是天任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8年辽宁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相关内容,更多院校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分享,敬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