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专题二:教育国际化
一、教育国际化的背景
随着全球联系不断增强,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可以解释为世界的压缩和视全球为一体。全球化—词近年来变得流行,政府决策者、政党领袖、工商界、学术界、工会领袖乃至大众传媒无不谈及全球化的影响及其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全球化正在推倒各国疆界,使全球经济一体化。有些人把全球化喻为“地球村”。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教育也日益纳入到了国际化的发展之中,并且成为一-股强劲的发展力量主宰着世界教育的发展动向。
二、我国的国际化教育现状
1.我国当今的国际化教有主要体现在高等教育领域
我国的国际化教育主要本现为各国高校之间的合作加强,如:学分互认、互派交流生等等,近年来台湾高校开始对大陆学生汗放,每年吸引大量的大陆学生到台湾高校进行深造和交流也是国际化教育的一个典型例证:另外,中外合作办学的8益发展也是同际化教育的主要表现形式。
2.我国国际化教育发展的不成熟
相较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国际化教育还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美国的比较与国际教育协会(CES)历经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拥有了较为完善和成熟的体系,教育的国际合作以及比较教有研究方面贡献颇大。然而我国的比较教育和际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对该领域的关注也不够。
三、如何应对教育国际化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有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年2020年),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应对措施:
1.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救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我旧教有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2.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吸引境外知名学校、教育和科研机构以及企业,合作设立教育教学、实训、研究机构或项目、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好着F所示范中外合作学校和一批中外合作办学项。探索多种方式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
吸引更多世界一流的专蒙学者来华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C作,有计划地引进海外高端人才和学术团队引进境外优秀教材提高高等学校聘任外籍教师的比例。吸引海外优秀留人员国服务。
3.提高交流合作水平。扩大政府间学历学位互认。支持中外大学间的教师派、学生交换、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投联授、加强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合作,建立教学科研合作平台,联合推进高水平某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加强中小学.职业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推动我国高水平教育机构海外办学,加强教育国际交流,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和教育服务支持国际汉教育。提高孔子学院办学质量和水平。加大教育国际援助力度,为发展中国家培养培训专门人才拓宽渠道和领域,建立高等学校毕业生海外志愿者服务机制。
创新和完善公派出国留学机制,在全国公开选拔优秀学作进入国外高水平大学利研究机构学习。加强对自费出国留学的政策引导加大对优秀自费学生资助和奖劬力度。坚持“支持留学、鼓阆、来去自由”的政策,提高对留学人员的服多和管理水平。
进一步扩大外国留学生规模。增加中国政府奖学金数量,重点资助发展中国蒙学生,优化来华留学人员结构实施来华留学预备教育,增加高等学校外语授课的学科专业,不断提高来华留学教育质量。
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际组织的合作,积极参与双边、多边和全球性、区城性教育合作。积极参与和推动罔际组织教育政策、规则、标准的研究和制定。搭建高层次间际教育交流合作与政策对话平台。加强教行研究领域和教育创新实践活动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内地与港澳台地区的教育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