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教师
一、教师的概念与类别★★★
(一)教师的概念
对于“教师”这一概念的界定,人们理解的角度差异很大。或从教师功能及作用的角度,或从教师应有的品质的角度对教师这一概念进行界定。如:教师是向受教育者传递人类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他们培养成满足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从广义看,教师与教育者是同一语;从狭义看,教师专指学校的专职教师。要全面理解教帅这一概念,必须把教师作为一个集合体,从其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承担的社会职责及与活动对象的关系等方面进行考察。
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教师是教育者,承担着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延续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责。社会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新老社会成员的更替而实现的。一个人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是在社会性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在学习、接受人类经验和消化、吸收人类文化的过程中实现社会化的结果。个人只有通过接受社会教化,才能学会适应社会环境,具备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资格和条件。
教师是一个专门以教化年轻一代成为社会合格成员为己任的劳动集团。他们根据一定社会要求向年青一代传授人类长期积累的知识经验,规范他们的行为品格,塑造他们的价值观念,引导他们把外在的社会要求内化为个体的素质,实现个体的社会化。
(二)教师的类别
我国的教师资格是国家对准备进人教师队伍,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的基本要求。只有具备教师资格(持有国家颁发的教师资格证书)的人,才能被聘任或任命担任教师工作。
按照我国教师资格证的颁发情况,我国的教师可以分为以下七种: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初级中学教师、高级中学教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和高等学校教师。
◆易考题型:辨析题
二、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师职业的产生
1.人类教育活动,尤其是学校的出现,是教师职业产生的基础。
2.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教师职业产生的根本原因。
3.阶级社会统治阶级的要求也影响着教师职业的出现。
(二)教师职业的发展
教师专业化是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其发展变化的历程可分为非专门化、专门化、专业化三个大的发展阶段。
1.教师职业的非专门化阶段
在漫长的教育史上,教师往往被看成是某种神圣的或社会主导性观念的传播者。教师犹如牧师,是圣训的代言人,或是统治者声音的发布者。教师之所以为教师,是因为他具有知识或观念。制度化教育形成以前,教师没有专门培养的必要,教师对教育内容的把握无须借助附加的外在力量,而内容过于简单也使得教学方法的问题并不突出,现实生活化的模仿与实践基本能够满足需要。因而,在这一时期,还不至于非有培养教师的教育机构不可,也没有进行专业化训练的师范教育或教师教育的必要。
古代宫学、私学等教育实体形成以后,教师从业有了一个资格问题。一个人要做教师,
至少应该掌握文字并使用文字。这个要求在当时是很低的,基本上每个受过一点文学教育的人都可以做到。因此,在早期的欧洲教育中,退伍军人、家庭主妇,甚至有一点儿文字知识的社会闲杂人员都可以充当教师。
这一时期,由学校主办者多样化,办学条件不同,教师的来源也小同,有的受教会控制的学校中教会雇用平民担任教师工作,有的学校由地方政府聘请教师,一些无力借他途谋生的人往往也投奔这一职业,靠教学维待生活,但很少有人以教师为专职。在当时,教仕么、何时教、怎么教都由教师说了算,质量也取决于教师的水平。从整个社会来讲,教育还处于十分散漫的状态。学校和教师的工作都没有仕么统一的标准,人们对教育的需求许不强烈,也很少有人把教学作为自己的专门职业和终身职业,更谈不上对这个行业的人进行专门培训。因此,当时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程度十分有限。
在这段漫长的历史阶段里,教师职业之所以没有成为独立的社会职业,其社会基础是:
(1)教育是少数统治阶级的特权,学生数量少。
(2)补会还没有普及教育,教师需求量小,没有大量培养的社会需求。
2.教师职业的专门化阶段
教师职业由兼职、职到独立的发展,一方面是社会发展推动的结果,另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独立师范教育的诞生。
随着普及义务教育和班级授课制的实施,人们对原来的教育及现出了越来越强的不满。人们已经认识到,一个有知识的人可以做教师,但如果没有或缺乏职业训练,就会直接影响教育的质量和效果,这样的人也难以成为好的教师。设立专门的教师培训机构以培养专职的教师被提上社会议事。在这一背景下,1681年法国天主教神甫拉萨尔(1aSa11e)创立了第一所师资训练学校,这成为世界独立师范教育的先驱。1695年德国法兰克在哈雷创办了一所师资养成所,施以师范教育,成为德国师范教育的先驱。1795年法国在巴黎设公立师范学校,1810年设立高等师范学校,1832年法国明确规定实行统一的师范学校系统,师范学校统一隶属中央。1833年的《基佐法案》明确规定各省均设师范学校一所。从1870年到1890年,世界许多国家颁布法规设立师范学校,中国也是在这个时代,即1897年创立了以专门培养教师为主的师范学校。
师范教育机构成立以后,教学开始作为一门专业从其他行业中分化出来,形成了自己独立的特征。这此专门的师范教育机构不仅注重教师的教育内容,同时也重视教师教学方法的培训。除了对教师进行文化知识教育外,还开设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课程,开展教育实,对教师进行专门的教育训练,并把专门的教育训练看成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师范教育是培养师资的专业教育,它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它的诞生与变革,标志着教师职业经验化、随意化的终结以及教师职业专门化的开始。
通过设立独立的师范教育机构对教师进行定向专门化培养的社会基础是:
(1)工业革命的兴起和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后对劳动力教育程度的新需要。
(2)广泛实施的普及教育、基础教育对师资的大撮需求。普及初等教育促进了中等师范学校的发展,普及中等教育促进了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
3.教师职业的专业化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世界各国均面临着教师极为短缺的情况,因而都采取了各种应急措施以应付对教师“量”的迫切需要,但由于忙于应付对教师”量”的迫切需要,对于教师“质”的问题则有所忽视。60年代中期以后,形势有了新的变化,师范教育面临着几个方面的巨大压力,迫使其提高教师的质量。首先是世界各国均出现出生率下降的情况,对教师的需求量相对降低;其次是经济上的困难,政府需要大幅度削减公共支出,并往往把教师培养机构作为减少开支的对象;再次,从总体上来说学校教育没有达到公众所期望的质量,从而导致公众对教育的信心下降。对教育质量的不满和对教师素质低下的讨论很自然又引发了对教师教育的批评。于是,对教师素质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际劳工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应把教师职业作为专门职业来看待。人们也日益认识到,教学也是一门专业化的工作。对教师资格要求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于是,中小学师资训练逐步归于高师统一体中。在这种情况下,中等师范学校或者被撤销、兼并,或者升格为高等师范学校,高师教育迅速发展起来。
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师专业发展日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和当代教育改革的中心问题之一。就美国而言,1980年6月16口《时代周刊》一篇《危急!教师不会教》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