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4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情绪理论”相关内容,为报考心理学专业的考生们提供指导。更多有关心理学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情绪理论
(一)早期的情绪理论
1.詹姆斯——兰格的情绪外周理论
(1)理论观点
该理论认为情绪是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产物。詹姆斯认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觉知,人们由于哭泣而悲伤,由于打斗而愤怒。兰格认为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特别强调血液系统与情绪的关系。两人的基本观点相同,都认为情绪是对身体生理变化的知觉,直接由生理变化引起。
(2)贡献
该理论看到了情绪与机体变化的直接关系,强调了自主神经系统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
(3)局限
片面强调自主神经系统的作用,忽略了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作用。
2.坎农——巴德的情绪丘脑理论
(1)理论观点
该理论认为情绪的中心不在自主神经,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外界刺激所引起的神经冲动传至丘脑,丘脑再把神经冲动向上传至大脑产生体验,同时传至交感神经,引起躯体的生理变化。因此,情绪体验和生理变化是同时产生的。
(2)贡献
该理论看到了中枢神经系统和脑的作用。
(3)局限
该理论忽略了认知因素的影响作用。
(二)情绪的认知理论
1.阿诺德的“评定——兴奋”理论
刺激情景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外界刺激引起的神经冲动传至丘脑,再传到大脑皮层,在此对刺激情景进行评估,形成态度,这种态度通过外导神经将皮层的冲动传至丘脑的交感神经,引起内脏系统的变化,产生情绪体验。外界刺激在大脑皮层上受到评估,使认识经验转化为被感受到的情绪。
2.沙赫特——辛格的因素(认知情绪)理论
情绪唤醒实验表明,对于特定的情绪来说,有两个必不可少的因素: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因而,情绪变化是由环境刺激、生理状态,以及认知因素(对过去经验的回忆和对当前情景的评估)共同引起的,其中认知因素起决定作用。
3.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
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个体对环境事件知觉到有害或有益的反应,在情绪活动中,人不仅接受环境中刺激事件的影响,同时要调节自己对刺激的反应,情绪活动必须有认知活动做指导。因此,在情绪活动中,人们需要不断评价刺激事件与自身的关系,具体有三个层次的评价,即初评价、次评价和再评价。
(1)初评价是指人确认刺激事件与自己是否有利害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程度。
(2)次评价是指人对自己的反应行为的调节和控制,其中,经验起着重要的作用。
(3)再评价是指人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有效性和适宜性的评价,实际上是一种反馈性行为。
(三)情绪的维度理论
1.三维理论
(1)冯特为情绪的维度理论奠定基础,认为情绪由三个维度构成:
①愉快——不愉快;
②激动——平静;
③紧张——松弛。
(2)施洛伯格根据面部表情研究提出情绪的三个维度:
①愉快——不愉快;
②注意——拒绝;
③激活水平。
(3)普拉切克认为情绪的三个维度是:
①强度;
②相似性;
③两极性。
2.四维理论
伊扎德提出了情绪的四维理论,认为情绪有愉快度、紧张度、激动度和确信度四个维度。
3.环形理论
罗素提出了情绪的环形理论,认为情绪分为愉快——不愉快和中等强度——高等强度两个维度。其中,愉快——高等强度对应高兴;愉快——中等强度对应轻松;不愉快——中等强度对应厌烦;不愉快——高等强度对应惊恐。
(四)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伊扎德认为,情绪是人格系统的组成部分,是人格系统的动力核心。情绪系统与认知、行为等人格子系统建立联系,实现情绪与其他系统的相互作用。
1.情绪是分化的
伊扎德认为,情绪是分化的,存在着具有不同体验的独立情绪,这些独立的情绪都具有动机特征。他假定存在10种基本情绪,组成了人类的动机系统。每种基本情绪在组织上、动机上和体验上都有其独特性。
2.情绪在人格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伊扎德认为,人格是由体内平衡系统、内驱力系统、情绪系统、知觉系统、认知系统和动作系统六个子系统组成。其中,情绪是人格系统的组成部分,也是人格系统的核心动力。情绪的主观成分——体验是起动机作用的心理机制,是驱动有机体采取行动的力量。人格系统的发展是这些子系统的自身发展与系统之间联结不断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3.情绪系统的功能
伊扎德从进化的观点出发,提出大脑新皮层体积的增长和功能的分化、面部骨骼肌肉系统的分化,以及情绪的分化是平行的、同步的。情绪的分化是进化过程的产物,具有灵活多样的适应功能,在有机体的适应和生存上起着核心的作用。每种具体的情绪都有其发生的渊源和特定的适应功能。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4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情绪理论”,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想了解更多心理学专业备考相关内容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