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4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言语感知和理解”相关内容,为报考心理学专业的考生们提供指导。更多有关心理学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言语感知和理解
(一)言语感知
1.含义
对言语声音的识别,可用清晰度或可懂度来测量。清晰度或可懂度是听对词的百分数。在无上下文时称为清晰度,有上下文时称为可懂度。
2.影响因素
(1)语音的类似性:两个音节包括的共同特征越多,被试就越容易混淆。
(2)语音的强度:语音强度为5分贝,可觉察,不可分辨;强度增加,词的清晰度增高;20-30分贝时,清晰度为50%;达到70分贝时,清晰度可达100%;超过130分贝时,则会引起不适,甚至产生压、痛感觉。
(3)噪音的掩蔽:噪音强度越大,对语音的掩蔽作用越大。
(4)语境和预期作用:被试将句子提供的听觉信息先储存起来,直到能够根据语境确定失去的那一个音位,这种现象叫“音位恢复效应”,说明人对个别音位的感知受语境影响。
(5)句法、语义的作用:在口语知觉中,语义和句法的信息对提高言语的清晰度有重要意义。
(二)言语理解
即言语领会,指听懂别人说话或看懂文字材料,以正确感知语言为基础,积极主动地建构意义的过程,是一种自上而下加工和自下而上加工相互作用的过程。有词汇理解、句子理解和语篇理解三个水平。
1.词汇理解
(1)含义
人们接受输入的词形或语音信息,并在大脑中揭示词义的过程,又叫词汇识别或词汇通达。
(2)影响因素
①单词的部位信息:拼音文字开头和结尾的字母,汉字的偏旁结构,如左边和上部的结构在识别中更为重要。
②正字法规则:字的构成遵循一定的规则,符合这种规则的字容易识别,是一种内隐知识,在字词识别中起重要作用。例如:不同笔画或者部件必须按照一定方式结合起来。
③字母长度或笔画数量:拼音文字中,一个词所包含的字母越多,识别它所需要的时间越长(这叫词长效应);汉字中词汇识别的时间随笔画数量的增加而增长(这叫笔画数效应)。
④字形结构:艾伟的研究证明,字形合拢的、由横直线组成的、对称的汉字容易识别。彭瑞祥等人研究发现,左右结构的比上下结构的、独体结构的汉字容易识别。
⑤字词的使用频率(词频):词频是由100万个语言材料中某个词出现的次数统计出来的。高频词的觉察阈限低,识别所需要的时间短;低频词则相反,这就是单词识别中的频率效应。
⑥语音的作用:在拼音文字的识别中语音对词义的提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梅耶尔提出用启动实验范式来研究语音在言语理解中的作用。
⑦语境的作用:在语境(有关联的词、句子或课文)中出现的单词,识别阈限低。
⑧语义的作用:具体与抽象、多义与单义等语义的特征也会影响到词汇的识别,意义较多的词比意义较少的词容易识别。
⑨词汇习得年龄:AOA效应。
2.句子理解
(1)含义
在字词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对组成句子的各成分的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获得句子语义的过程叫句子理解。
(2)影响因素
①句子的类型:如肯定句比否定句容易理解,从反应时角度来看,真肯定句反应时<假肯定句<假否定句<真否定句。
②词序:是表达词的语法意义的手段。如符合汉语基本词序“主、谓、宾”的句子容易理解;再如,人们对于“中国女排大胜日本队”和“中国女排大败日本队”的理解是一样的,因为“中国女排”的次序没有变。
③语境:特别是在对话言语中,离开了语境单独抽出其中某一句就很难理解。
④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句法分析,如对一句话,标点符号标示的不同,对这句话的理解也会有很大的区别。语义分析,符合逻辑的句子容易识别,如猫捉老鼠符合逻辑,相反就不合逻辑;如人们对“大厅充满阳光”和“阳光充满大厅”的理解是一样的,尽管次序颠倒,但有语义知识的帮助,还是会产生同样的理解。
3.语篇理解
(1)含义
在理解字词、句子等的基础上,运用推理、整合等方式揭示文章意义的过程叫语篇理解。
(2)影响因素
①推理:运用推理可以弥补文章中没有出现的内容,包括对结果的推论。
②语境:让读者把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当前的话语结合起来,有助于对文章的理解。
③图式和策略:图式是有组织的知识单元,说明了一组信息在头脑中最一般的排列方式或可以预期的排列方式。对图式的有效使用可以看作是阅读的一种策略。
④文章标记:对文章阅读过程及信息保持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且对阅读水平高的读者的促进效应要大于阅读水平低的读者。
⑤人们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先前的知识经验。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4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言语感知和理解”,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想了解更多心理学专业备考相关内容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