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4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决策”相关内容,为报考心理学专业的考生们提供指导。更多有关心理学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决策
(一)决策的含义
决策是指在几种备选的方案中进行选择的过程。在日常生活中,决策时时发生并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决策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行动的效果。
(二)决策的分类
1.确定性决策
在确定的条件下,对备选的方案做出选择的过程,此时每一个方案包含的各种信息都是相对确定的。
2.风险决策
在不确定的条件下做出选择的过程。在风险决策中,决策者不仅对各种备选方案成功的概率不清楚,而且对存在哪些备选的方案也可能不清楚。相对于确定的决策,风险决策更难。
(三)决策的理性观
决策过程中人的理性观是决策理论与研究的基础。对此,不同理论有不同的观点。
1.古典决策理论
古典决策理论认为,决策者具有完全的理性能力,总是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道要解决的问题和达到的目标。
(2)能得到所有相关的信息。
(3)对解决问题的方案“无所不知”。
(4)深知各方案实施后的结果,并能对这些结果进行评价。
(5)决策者能够追求最优的方案。
古典决策理论的理性观是建立在“经济人假设”的基础上,没有考虑人的认知等因素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而且上面提到的几个方面在日常生活中也很难实现。
2.行为决策理论
西蒙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决策问题,提出了行为决策理论。
(1)含义
西蒙认为,决策是对行动目标与手段的探索、判断、评价,直至最后选择的过程。
(2)前提
决策者的理性是介于完全理性和非理性之间的“有限理性”。由于决策者无法找到所有解决问题的方案,因此“最优的决策”是不太可能实现的。
(3)原则
决策的标准是满意性原则,即个体并不考虑所有可能的选项及其可能的结果,而是仅仅考虑几个选项,一旦感到满意,就会立即停止搜索,做出决策。
(4)方法
人们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是靠以往的经验,即采取启发法,而不是采用严格建立在数理逻辑推理基础上的、考虑各种条件后的算法策略进行决策。
(5)影响因素
决策要受时间、精力等其他资源有限性的制约,因此要考虑到决策的时效性问题,同时还必须要考虑决策的后果。
1978年,由于对决策领域的开创性研究,西蒙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四)决策过程的研究
1.期望效用理论
在早期的决策理论中,冯·诺依曼和摩根斯坦的期望效用理论认为,期望效用值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EU= ∑Pi•U(Xi),其中,U(Xi)是指结果i的效用,Pi是指事件Xi发生的客观概率。
期望效用理论采用严格的数学方法来说明决策者对效用的偏好问题,而且该理论假设决策者追求效用的最大化。但是后来的很多研究发现,人们的实际决策并非完全遵循期望效用理论的观点。
2.前景理论
卡尼曼等人提出了决策的前景理论。其基本观点之一是:大多数人在面临获得的时候是“风险规避”的;而在面临损失的时候是“风险偏好”的。对于小概率事件则正好相反。前景理论还提出了损失厌恶的概念,即人们对损失比对获得更敏感。
卡尼曼等人继承了西蒙的启发式策略研究成果,认为人在决策时采用的启发式策略主要有:
(1)代表性启发/表征性启发
人们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时,受它与其所属总体的基本特性相似性程度的影响。样本与总体的原型越相似,就越容易被归入该总体。例如:人们都认为,护士都是女的,警察都是男的。
(2)易得性启发/可用性启发
人们倾向于根据事件或现象在记忆中获得的难易程度来评估其概率,即根据事件或现象在记忆中是否容易提取来作决策。
例如:人们经常认为以“R”字母开头的单词多,但实际上“R”是第三个字母的单词更多;人们认为坐火车比坐飞机安全。
(3)锚定和调整启发法
人们根据给定的信息做出最初的估计后,以后根据当前的问题对最初的估计做出调整,但是调整的幅度不大。这里最初的估计值相当于锚定;以后的调整都是在锚定值基础上的微调。2002年,由于卡尼曼的出色研究,他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4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决策”,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想了解更多心理学专业备考相关内容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