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4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短时记忆”相关内容,为报考心理学专业的考生们提供指导。更多有关心理学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短时记忆
(一)短时记忆的含义
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感觉信息保持的时间在1分钟左右的记忆叫短时记忆。
(二)短时记忆的信息加工
1.编码形式:
(1)听觉编码
康拉德通过研究语音相似性对回忆效果的影响,发现发音相似的字母容易发生混淆,而形状相似的则很少混淆,证实了语音听觉编码方式的存在。
(2)视觉编码
波兹纳(波斯纳)让被试判断两个字母是否是同一个字母,两个字母是同形同音(AA)或异形同音(Aa);结果发现两个字母同时呈现时,被试对同形同音的字母反应更快,两个字母间隔一两秒呈现时,被试对同形同音和异形同音的反应时没有差异。由此可知,短时记忆的最初阶段是视觉形式的编码,之后会逐渐向听觉形式过渡。
2.编码的影响因素
个体的觉醒状态,组块水平和加工深度。觉醒状态是大脑皮层的兴奋水平;组块可以是一个数字、字母、音节、单词、短语或句子等;语音评定比表面的特征检索加工深,记忆效果也会更好。
3.信息容量
米勒提出短时记忆容量为7±2个组块;默多克证明组块可以提高记忆容量和效率。
(三)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与提取
1.加工储存方式
复述可有效存储短时记忆信息,帮助这些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系统。复述分为两种:
(1)机械复述,即不断地简单重复,又叫保持性复述。
(2)精细复述,即对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进行分析,使之与已有的经验建立起联系。
2.遗忘进程和原因
(1)遗忘的进程:在没有复述的情况下,短时记忆可以将记忆保持15~30秒。皮特森夫妇用布朗——皮特森技术(又称Peterson - Peterson技术)发现,被试回忆的正确率是从字母呈现到开始回忆之间的时间间隔的递减函数,当时间间隔为3秒时,正确率为80%;当时间间隔为6秒时,正确率为55%;当时间间隔为18秒时,正确率为10%。因此,阻止复述,短时记忆信息将会迅速遗忘(消退)。
(2)沃和诺尔曼证明,短时记忆信息的遗忘主要由干扰信息引起的,而不是自然消退。
3.提取:
扫罗∙斯腾伯格(Saul Sternberg)假设短时记忆信息的提取有三种可能的方式:
①平行扫描;②自动停止的系列扫描;③完全系列扫描。
他通过实验证明,短时记忆信息的提取是完全系列扫描,即对全部项目进行扫描,然后做出判断。
(四)短时记忆的特征
1.保持时间在1分钟左右。
2.其遗忘的原因可能是信息的自然消退或信息的干扰作用。
3.短时记忆的信息以语音、形象和语义的形式储存。
4.容量有限,为7±2个项目,若用组块的方式可以扩大短时记忆的容量。
5.通过复述,短时记忆的信息可能转入长时记忆。
6.短时记忆是当前正在加工的信息,因而是处在意识中心的信息。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4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短时记忆”,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想了解更多心理学专业备考相关内容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