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年专注考研辅导
因为专注,所以出色

0371-60904200 全国咨询热线服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考研备考 > 正文
考研备考

内科护理学第九章4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来源:天任考研  |  更新时间:2022-12-13 15:27:48  |  关键词: 内科护理学第九章4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  
  •  

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内科护理学第九章4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相关内容,为报考护理学专业的考生们提供指导。更多有关护理学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一、病原学

脑膜炎球菌属奈瑟菌属。该病菌对外界抵抗力弱,对干燥、寒冷、热及一般消毒剂和常用抗生素均敏感,温度低于30℃或高于50℃时皆易死亡。我国目前流行的菌群仍以A群为主(90%以上),B群仅占少数。常见菌群中C群致病力最强,B群次之,A群最弱。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

带菌者和患者。

2.传播途径

呼吸道传播。密切接触如同睡、怀抱、喂奶、接吻等,对2岁以下的婴幼儿传播有重要意义。

3.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4.流行特征

全年均可发病,但多见于冬、春季,从每年11月至次年5月,流行高峰为3、4月份。

三、发病机制

病原菌借菌毛黏附于鼻咽部的无纤毛上皮细胞表面而侵入鼻咽部后,是否发病取决于细菌数量、毒力强弱和机体防御功能。

普通型流脑败血症期间,细菌侵袭皮肤血管内皮细胞,迅速繁殖并释放内毒素,通过吞噬细胞释放的炎症因子作用于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引起局部出血、坏死、细胞浸润和血栓栓塞,临床表现为皮肤黏膜瘀点、瘀斑。脑膜炎期间,脑膜和脊髓膜血管内皮细胞在炎症介质的作用下充血、水肿、出血、坏死、通透性增加,血管周围纤维蛋白、中性粒细胞和血浆外渗,引起脑脊髓膜化脓性炎症及颅内压升高。

暴发休克型与脑膜炎球菌释放内毒素引起急性微循环障碍有关。细菌进入血循环后大量繁殖,释放内毒素使全身小血管痉挛,引起严重微循环障碍,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引起感染性休克和酸中毒。

暴发脑膜脑炎型与内毒素引起脑血管微循环障碍有关。细菌黏附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上,然后进入蛛网膜下腔,释放内毒素。内毒素可作用于各种炎症细胞,释放大量的炎症介质,引起脑血管微循环障碍,使脑血管痉挛、通透性增加,引起脑组织充血、出血、水肿、坏死等严重损害,颅内压显著升高,严重者可导致脑疝,岀现昏迷加深、瞳孔变化及呼吸衰竭,导致死亡。

四、临床表现

潜伏期1〜10天,一般为2〜3天。

1.临床分型

(1)普通型:最常见,占全部病例的90%以上。

①前驱期(上呼吸道感染期):多数患者此期症状不明显。少数患者可表现为低热、咽痛、咳嗽或鼻炎、全身不适等非特异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持续1〜2天;

②败血症期:起病急,突发寒战、高热,体温39〜40℃,伴头痛、精神萎靡、全身乏力及关疼痛、食欲不振、呕吐等毒血症状。婴幼儿常表现为哭闹、拒食、烦躁不安、皮肤感觉过敏和惊厥。多数患者于发病后数小时岀现皮肤、眼结膜或软腭黏膜瘀点或瘀斑,鲜红色,随后变成紫红色,严重者发展至全身皮肤,且迅速融合成大片皮下岀血,中央呈紫黑色坏死或大疱,此为本期特征性表现;

③脑膜炎期:高热持续不退,头痛加剧、喷射性呕吐频繁、烦躁不安、畏光、颈后部及全身疼痛。脑膜刺激征阳性。部分婴幼儿表现为前囟膨隆,张力增大。神志改变以淡漠、嗜睡多见,严重者昏迷和惊厥。多于2〜5天进入恢复期;

④恢复期:经治疗后体温逐渐降至正常,瘀点和瘀斑消失。症状好转,神经系统经检查也逐渐恢复正常,一般在1〜3周痊愈。

(2)暴发型:起病急骤,病势凶险,儿童多见,病死率高。

①休克型:循环衰竭为本型的突出特征,如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口周发绀、皮肤呈花斑状、尿量减少、血压下降、脉搏细速、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

②脑膜脑炎型:脑膜脑实质损害为主要表现。除高热、全身毒血症状、瘀斑外,严重颅内高压为本型的突出症状。患者可出现剧烈头痛,剧烈而频繁的呕吐呈喷射性,反复或持续惊厥,迅速陷入昏迷,血压升高、锥体束征阳性,严重者可因脑疝发生,瞳孔发生变化,可迅速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体检可见脑膜刺激征、巴宾斯基征阳性等病理反射;

③混合型:为最严重的类型,同时有休克及脑膜脑炎的表现,病死率极高。

(3)轻型:轻微呼吸道感染症状,皮肤有少量细小出血点及脑膜刺激征阳性,无意识改变。脑脊液变化不明显,咽培养可有病原菌。

(4)慢性败血症型:此型极为少见,表现为间歇性发热、寒战、皮肤瘀点或皮疹、多发性大关痛,少数患者有脾大,每次发作可持续1〜6天。

2.婴幼儿与老年人流脑特点

(1)婴幼儿流脑特点: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除高热、呕吐、拒食、烦躁、啼哭外,还可表现为惊厥、尖叫、腹泻、囟门紧张隆起,而脑膜刺激征往往不明显。

(2)老年流脑特点:热程长,意识障碍明显,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发生率高。暴发型较多见,预后差,病死率高。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可正常或减少,提示病情重,机体反应性差。

五、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显著增高,多在20×109/L以上,中性粒细胞在80%以上,可出现中毒颗粒和空泡,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时血小板显著下降。

2.脑脊液检查

早期仅有压力升高,外观正常。若临床表现为脑膜炎,则脑脊液压力随病情发展明显升高,外观变混浊如米汤样或呈脓样,白细胞数明显升高,超过1000×106/L,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含量增高,糖和氯化物明显减少。

3. 细菌学检查

确诊的重要方法。

4.免疫学检查

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适用于已用抗生素治疗而细菌学检查阴性者。

六、诊断要点

1.流行病学资料

本病在冬春季流行,以2〜6岁婴幼儿发病多见。

2.临床表现

突起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斑,脑膜刺激征阳性。严重患者出现感染性休克、意识障碍、惊厥及呼吸衰竭。

3.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数增高。脑脊液检查压力增高及化脓性改变。细菌培养阳性可确诊。

七、治疗要点

1.普通型

(1)早期诊断,就地执行呼吸道隔离措施,维持足够液体量及电解质平衡。

(2)使用抗生素进行抗病原治疗。

(3)对高热、颅内压增高等进行对症治疗。

2.暴发型

(1)休克型:

①尽早使用有效抗生素,如青霉素、氯霉素或头孢菌素等进行抗病原治疗;

②进行抗休克治疗,如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等。

(2)对脑膜脑炎型,应以减轻脑水肿,防治脑疝及呼吸衰竭为主。

八、护理、健康指导及预后

1.常用护理诊断/问题及措施

(1)体温过高与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导致败血症有关。

(2)组织灌注无效:外周组织与内毒素导致微循环障碍有关。

(3)潜在并发症:惊厥、脑疝、呼吸衰竭。

①绝对卧床休息,治疗护理操作要集中进行,尽量减少搬动患者,避免惊厥的发生;

②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应是否存在;有无抽搐、惊厥先兆;记录24小时出入量。一旦发现颅内高压、脑疝的症状体征,及时通知医生;

③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准备好各种抢救物品和药品,出现呼吸衰竭时,遵医嘱使用洛贝林等呼吸兴奋剂。若患者呼吸停止,应配合医生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施行机械通气,忌压胸做人工呼吸;

④进行用药护理,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预防用药不良反应。

(4)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意识障碍、内毒素损伤皮肤小血管有关。

①注意患者全身皮肤有无瘀斑、瘀点,其部位、大小、进展或好转情况;

②重点保护出现瘀点、瘀斑的部位,病变局部不宜穿刺。发生溃破后,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涂以抗生素软膏保护,以防止继发感染;

③修剪并包裹患者指甲,避免抓破皮肤,昏迷患者应定时翻身、拍背,翻身时避免推、拉、拽等动作,防止擦伤皮肤,定时按摩受压部位,以防压疮发生,也可用气垫、空心圈等加以保护;

④床褥保持清洁、平整,患者的内衣裤应柔软、宽松、勤换洗,防止大小便后浸渍。

2.其他护理诊断/问题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高热、呕吐导致微量元素丢失过多、昏迷导致营养摄入不足有关。

(2)有受伤的危险与意识障碍、惊厥有关。

3.健康指导

(1)开展多种形式的卫生宣传教育,讲解流脑的临床治疗过程及预后,教育患者及时就诊,发病后须按呼吸道隔离措施隔离至症状消失后3天,隔离期一般不少于7天,以防疫情扩散。

(2)指导患者和家属坚持切实可行的功能锻炼、按摩等,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流行季前对流行区6个月至15岁的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流脑流行单位的密切接触者及家庭内密切接触的儿童可用药物预防,连用3天,并医学观察7天。

4.预后

一般早期治疗效果好,若发展为暴发型流脑,则病情重、死亡率高。


专业课.jpg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科护理学第九章4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想了解更多护理学专业备考相关内容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邮箱:zzqihangpx@163.com 电话:0371-60903400
天任考研微信群

扫码加入2026考研群
获取考研咨询一对一服务


热报课程

报考信息


备考指南


报名咨询电话:0371-60904200
Copyright©2006-2020  郑州市天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豫ICP备2024092498号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电话:0371-6090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