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年专注考研辅导
因为专注,所以出色

0371-60904200 全国咨询热线服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考研备考 > 正文
考研备考

内科护理学第九章4 伤寒

来源:天任考研  |  更新时间:2022-12-13 15:15:49  |  关键词: 内科护理学第九章4 伤寒

  •  
  •  
  •  

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内科护理学第九章4 相关内容,为报考护理学专业的考生们提供指导。更多有关护理学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伤寒

一、病原学

伤寒沙门菌属于肠道杆菌沙门菌属D群,在自然界中生命力强,耐低温,在地面、水中可存活2〜3周,在粪便中可存活1〜2个月,冰冻环境可维持数月。但对阳光、热、干燥抵抗力差,阳光直射数小时即死亡,加热至60℃,15分钟或煮沸后即可杀灭;对一般化学消毒剂敏感,5%石炭酸5分钟即可杀灭。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

患者与带菌者,潜伏期末即可从粪便排菌,以发病2〜4周排菌量最多,传染性最强。

2.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

3.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4.流行特征

伤寒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病,以热带、亚热带地区多见。伤寒常年可发病,但流行多在夏、秋季,散发为主,部分地区偶见爆发流行。儿童及青壮年发病率高,无明显性别差异。

三、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

伤寒杆菌释放脂多糖内毒素,可激活单核一吞噬细胞释放白细胞介素-1和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引起伤寒的典型症状,是重要的致病因素。

伤寒的主要病理特点是全身单核一吞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反应,以回肠下段的集合淋巴结及孤立淋巴滤泡的病变最具特征性。

四、临床表现

潜伏期长短与感染细菌量以及机体免疫状态有关,一般为10〜14天。典型伤寒的自然病程为4〜5周。

1.典型伤寒临床表现

(1)初期(病程第1周):也称侵袭期。大多起病缓慢,发热是最早出现的症状。发热前可有畏寒,但少有寒战,岀汗不多。随病情逐渐加重,体温呈阶梯形上升,5〜7天可达40℃,还可伴全身不适、头痛、乏力、四肢酸痛、食欲减退、腹部不适、咽痛、咳嗽等症状。

(2)极期(病程第2~3周):岀现伤寒特征性表现。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多在本期出现。

①发热:呈持续高热,以稽留热型为主,少数呈弛张热或不规则热,热程较长,持续10〜14天;

②循环系统症状:常有相对缓脉或重脉,重症患者出现脉细速、血压下降、循环衰竭;

③消化道症状:出现腹部不适、腹胀,多数患者出现便秘,少数患者表现为腹泻;右下腹可有轻压痛;

④肝脾大:多数患者在病程1周末可有脾大,质软有压痛,部分患者有肝大,质软,有压痛,若患者出现黄疸或肝功能明显异常时,提示并发中毒性肝炎;

⑤神经系统症状:特殊的中毒面容,精神恍惚、表情淡漠、呆滞、反应迟钝;耳鸣、听力减退,重者可有谵妄、昏迷或脑膜刺激征等中毒性脑病表现,随病情改善、体温下降而逐渐恢复;

⑥玫瑰疹:病程第7〜13天,部分患者在胸、腹、肩背等部位的皮肤分批出现直径2〜4mm的淡红色小斑丘疹,称为玫瑰疹,压之褪色,多在10个以下,2~4天消退;

⑦其他:高热期间可有蛋白尿,后期可有白痱、消瘦及脱发。

(3)缓解期(病程第3~4周):体温逐渐下降,各种症状逐渐减轻,肿大的肝脾开始回缩。

(4)恢复期(病程第5周):体温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约1个月左右完全康复。体弱、原有慢性疾患或出现并发症者,病程往往较长。

2.其他临床类型

除典型表现外,伤寒可有轻型、暴发型、迁延型、逍遥型、顿挫型及小儿和老年型等多种临床类型。

3.复发和再燃

少数患者热退后1〜3周,临床症状再现,血培养再度阳性,称为复发;部分缓解期患者体温下降还未恢复正常时,又重新上升,血培养阳性,持续5〜7天退热,称为再燃,可能与菌血症仍未被完全控制有关。

4.并发症

(1)肠出血:是伤寒较常见的肠道并发症,多发生于病程第2〜4周,可有粪便隐血至大量便血,有时可见大出血。大量出血时,体温骤降后很快回升,脉搏加快,并有头晕、面色苍白、烦躁、冷汗、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

(2)肠穿孔:最严重的并发症,多见于病程第2〜4周。好发于回肠末段。穿孔前常有腹胀、腹泻或肠出血等先兆,穿孔时患者突然右下腹剧痛,伴恶心、呕吐、冷汗、脉细速、呼吸急促、体温与血压下降,经1〜2小时体温又迅速回升,并出现腹膜刺激征等。X线检查膈下有游离气体。

(3)其他并发症:中毒性肝炎、中毒性心肌炎、支气管炎和肺炎、胆囊炎、血栓性静脉炎等,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五、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一般检查

(1)血液检查:白细胞计数减少,一般在(3~5)×109/L,中性粒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并随病情好转后逐渐恢复正常,复发时可再度减少或消失。

(2)尿常规检查:常出现轻度蛋白尿和少量管型。

(3)粪便检查:腹泻患者可见少量白细胞,并发肠出血时粪便潜血试验可为阳性,骨髓涂片可见伤寒细胞。

2.细菌学检查

血培养是本病最常用的确诊方法。

3.血清学检查

(1)肥达反应:对伤寒有辅助诊断价值。

(2)其他免疫学试验:如对流免疫电泳(CIE)、间接血凝试验(IHA)、炭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PCR等。

六、诊断要点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做出临床诊断,但确诊伤寒应以检出致病菌为依据。

七、治疗要点与隔离

1.治疗要点

(1)使用第三代喹诺酮药物、第三代头孢菌素、氯霉素等药物进行抗病原治疗。

(2)对慢性带菌者进行治疗。

(3)进行对症治疗。

(4)进行并发症治疗:

①对肠出血患者,应禁食,静卧,注射镇静剂及止血剂;大出血者酌情多次输注新鲜血,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大量出血经内科积极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手术处理;

②对肠穿孔患者,应及早确诊,及早处理。

2.隔离

对患者和带菌者执行消化道隔离措施。至体温正常后15天或间隔5〜7天粪便培养1次,连续2次阴性,方可解除隔离。接触者应医学观察2周,发热者应立即隔离。隔离期间注意对隔离者的心理护理。出院前做好终末消毒。

八、护理、健康指导与预后

1.护理评估

(1)病史:

①发病的季,当地是否有伤寒流行或是否到过伤寒流行区;患者的饮食、饮水、个人卫生及生活环境;有无与伤寒患者接触史,既往伤寒病史、是否接种过伤寒菌疫苗;

②发病前是否有不洁饮食史、起病时间、主要症状及其特点、病情的进展情况;

③患者是否有抑郁、悲观、孤独、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以及对住院隔离治疗的认识及适应情况;

④患病后对家庭、生活、工作、经济等的影响,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

(2)身体评估:

①监测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观察其面色、神志状态,了解患者体温上升特点、发热程度及热型,注意有无相对缓脉、重脉或脉细数及血压下降等;

②观察患者有无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甚至谵妄、昏迷等;有无听力减退或重听、耳鸣;有无脑膜刺激征;

③皮疹出现的部位、数目、颜色、大小、压之是否褪色;有无皮肤黏膜黄染;有无白痱及脱发现象;

④腹痛部位、性质、程度、有无腹膜刺激征、有无压痛,肝、脾大小及有无压痛等。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①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是否减少,嗜酸性粒细胞是否减少或消失;

②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是否找到伤寒杆菌及对何种抗生素敏感;

③血清肥达反应抗体效价是否升高;

④其他免疫学试验是否为阳性结果。

2.常用护理诊断/问题及措施

(1)体温过高与伤寒杆菌感染、释放大量内源性致热源有关。

①观察患者的发热程度及热型,体温的升降特点,防止体温下降后,由于并发症和再燃、复发导致体温的再次上升;

②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擦浴时避免在腹部加压用力,以免引起肠出血或肠穿孔;

③卧床休息;鼓励患者少量、多次饮水;

④协助患者饭后、睡前漱口,加强口腔护理;高热出汗后应及时进行温水擦拭,更换内衣,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对于长期卧床者,应定期翻身,以防压疮的发生;

⑤遵医嘱用药,观察用药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高热、食欲不振、腹胀、腹泻有关。

①向患者及家属说明饮食控制的重要性,使患者及家属主动配合饮食管理,严格控制饮食。

②饮食原则:

极期患者应给予营养丰富、清淡的流质饮食,少量多餐,避免过饱,有肠出血时应禁食,静脉补充营养;

缓解期,可给予易消化的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少渣或无渣的流质或半流饮食,避免刺激性和产气的食物,并观察进食后的胃肠道反应;

恢复期患者食欲好转,可逐渐恢复至正常饮食,但应制饮食,密切观察进食后的胃肠道反应,腹胀者给予少糖低脂食物,禁食牛奶,注意补充钾盐。

③定期监测体重、血红蛋白、血清蛋白的变化。

(3)潜在并发症:肠出血、肠穿孔。

①嘱患者保证休息、注意饮食、合理用药,注意避免便秘、腹泻和腹胀的发生;

②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识别肠道并发症的征象,如血压下降、脉搏加快、出冷汗、便血、腹部压痛、腹肌紧张等,发现异常时,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处理;

③嘱便秘患者排便时切忌过分用力,必要时用开塞露或生理盐水低压灌肠,忌用泻药;

④嘱肠出血的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必要时给予镇静剂,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脉搏、血压变化及每次排便的量和颜色。

3.其他护理诊断/问题

(1)有感染的危险与长期卧床及机体抵抗力低下有关。

(2)知识缺乏:缺乏伤寒的疾病知识及消毒隔离措施。

(3)潜在并发症:中毒性心肌炎、支气管肺炎、中毒性肝炎、胆囊炎。

(4)便秘/腹泻与内毒素释放导致肠道功能紊乱,低钾血症,长期卧床不起有关。

4.健康指导

(1)教育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与饮食习惯,坚持饭前、便后洗手,不饮生水,不吃不洁食物等。

(2)加强公共饮食卫生的管理,水源的保护和粪便的管理,消灭苍蝇、蚊子,搞好“三管一灭”。急性预防服药,抵御伤寒。

(3)高危人群应定期普查、普治。


专业课.jpg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科护理学第九章4 ”,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想了解更多护理学专业备考相关内容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邮箱:zzqihangpx@163.com 电话:0371-60903400

天任考研微信群

扫码加入2026考研群
获取考研咨询一对一服务


热报课程

报考信息


备考指南


报名咨询电话:0371-60904200
Copyright©2006-2020  郑州市天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豫ICP备2024092498号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电话:0371-6090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