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4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脑机能学说”相关内容,为报考心理学专业的考生们提供指导。更多有关心理学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脑机能学说
(一)定位说
脑功能定位说认为,人的心理功能是和脑的某一特定部位有关的。
1.定位学说始于18世纪德国的加尔和斯柏兹姆的颅相学,即某人有某种特点,他的大脑结构就会有相应的特点,并反映到颅骨上。颅相学缺乏科学根据,但是启发我们:大脑的功能是分区的。
2.真正的定位理论的提出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对失语症的研究。布洛卡和威尔尼克的发现,都使人们相信,语言是有特定脑区的。
3.加拿大医生潘非尔德用电刺激大脑颞叶,发现能激发人对童年经历的回忆,支持了定位说。
(二)整体说
1.整体说最早由弗洛伦斯提出,他认为人的大脑是一个整体,要通过整体来发挥作用。弗洛伦斯用局部损毁法,切除动物(鸡和鸽子)脑的一部分进行实验,以观察其对动物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动物脑功能的丧失与切除皮层的部位无关,而与切除皮层的大小有关。
2. 20世纪初,拉什利进一步用损伤小白鼠大脑的办法,观察对白鼠的影响,得出:
①均势原理:大脑皮层的各个部位几乎以均等的程度对学习发生影响。
②总体活动原理:学习的效率与大脑受损伤的面积大小成反比,与受损伤的部位无关。
(三)机能系统说
苏联神经心理学家鲁利亚在治疗第二次世界大战脑受伤的伤员,以及对他们进行恢复训练的时候发现,某一脑部位的损伤并不导致某一孤立的心理机能的丧失,而是引起某种综合征,即一系列过程的障碍。在恢复训练时发现,与某一脑损伤部位相联系的生理机能是难以恢复的,但可以进行机能的改造。因而提出机能系统说。
大脑是一个动态的结构,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机能系统。它包括:
1.第一机能系统
动力系统(激活系统)。由网状结构和边缘系统组成。它的基本功能是保持大脑皮层的一般觉醒状态,提高其兴奋性和感受性,并实现对行为的自我调节。第一机能系统并不对某个特定的信息进行加工,但却提供了各种活动的背景。当这个系统受到损伤时,大脑的激活水平或兴奋水平将普遍下降,并影响对外界信息的加工和对行为的调节。
2.第二机能系统
信息接收、加工和储存系统。位于大脑皮层的后部,包括枕叶、颞叶和顶叶,以及相应的皮层下组织。第二机能系统的基本作用是接受来自机体内、外的各种刺激(包括听觉、视觉、一般机体感觉),实现对信息空间和时间的整合,并把它们保存下来。它又分为:
①一级区,是刺激的直接投射区,具有高度特异化的功能。此区受损,机体将失去不同的感觉能力。
②二级区,是对信息进行综合的脑区,位于一级区的附近,对一级区加工的信息进行综合。此区受损,机体仍可保留初级的感觉能力,但是将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识症。
③三级区,位于枕叶、颞叶和顶叶的交界处,作用是对信息进行空间和时间的整合,反映事物之间的关系。此区受损,机体将丧失各种同时性的空间整合的能力。
3.第三机能系统
行为调节系统。第三机能系统包括额叶的广大脑区,是编制行为的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的系统。它又分为:
①一级区,位于初级运动区,在中央前回,是运动的直接投射区。由大脑发出的指令,通过它直接调节身体各部位的运动。
②二级区,位于运动区的前面,主要作用是实现对运动的组织,制定运动的程序。
③三级区,位于额叶的前面,主要作用是产生活动的意图,形成行为的程序,实现对复杂行为形式的调节和控制。此脑区受到破坏时,患者将产生不同形式的行为障碍。
鲁利亚认为,大脑的三个机能系统相互作用、协调活动,既分工又合作,保证了各种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的完成。
(四)机能模块说
20世纪80年代,在认知科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中出现了机能模块说,该学说认为,人脑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由高度专门化并相对独立的模块组成的,这些模块的结合是实现认知功能的基础。这一理论得到了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成果的支持。
(五)神经网络学说
该学说认为,各种心理活动,特别是一些高级复杂的认知活动,都是由不同脑区协同活动构成的神经网络来实现的,这些脑区可以经由不同神经网络参与不同的认知活动,并在这些认知活动中发挥不同的作用。这些脑区组成的动态神经网络构成了各种复杂认知活动的神经基础。格奇温德是较早使用神经网络观点来描述语言产生的一位神经科学家。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4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脑机能学说”,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想了解更多心理学专业备考相关内容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