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学习动机实质及其作用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2017年厦门大学已考名词解释)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与维持个体的学习行为,并促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进行的一种内部启动机制。它与学习活动可以相互激发、相互加强。学习动机一旦形成,就会自始至终,贯穿于某一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二、学习动机的分类★★★(2014年统考已考选择题、2016年北师大已考名词解释、2017年北师大已考名词解释)
1.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将学习动机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前者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连的,来源于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后者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连的。
2.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将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前者是指由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后者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引起的动机。但这两者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3.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将学习动机分为高尚的与低级的动机,或者正确的与错误的动机。前者的核心是利他主义,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同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后者的核心则是利己的、自我中心的,学习动机只来源于自己眼前的利益。
4.根据学习动机作用的范围不同,可将学习动机分为一般动机与具体动机。前者是在许多学习活动中都表现出来的,较稳定、持久地努力掌握知识经验的动机,后者是在某一具体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动机。
5.根据学习动机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不同,奥苏伯尔将其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与附属内驱力。认知内驱力是在要求理解和掌握知识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指向学习任务本身,是一种内部动机;自我提高内驱力是在通过胜任某些活动而获得尊敬的需要基础上产生的、其目标是获得某种地位;附属内驱力是在希望获得他人关心、认可、友谊与支待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其目标是获得他人的赞许与认可。后两种动机都是外部动机。
6.根据学习动机在活动中的地位,可把学习动机分为主导性动机与辅助性动机。前者是对学习活动起支配作用的动机,相应的,后者是对学习行为起辅助作用的动机。
三、学习动机的作用★★★
学习动机的作用是指在学习活动的开始、进行和完成的全过程中,与学习动机有关的各因素的作用及其互相关系,以及学习效果对学习动机、学习活动的反馈作用。
学习动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使个体的学习行为朝向具体的目标进行;
2.使个体为达到某一目标而努力;
3.激发和维持某种与学习有关的活动;
4.提高学习者的信息加工水平;
5.决定何种结果可以得到强化;
6.导致学习行为的改善。
◆易出题型: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