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医基础理论
1、精气学说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2、阴阳的消长平衡含义及其在自然界、人体生理、病理上的体现。
3、五行学说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与传变,用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4、心得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
5、女子胞的生理功能。
6、脏腑之间的关系:心与肾的关系及病理表现
7、津液的概念及功能、生成、输布和排泄;脾、肺、肾及三焦在津液代谢中的作用及调节机制。
8、气和血的关系: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血为气母及临床应用。
9、皮部的含义及生理功能。
10、结石的概念、形成原因及其致病特点。
11、邪正盛衰与疾病的虚实变化: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真虚假实,真实假虚;由实转虚;因虚致实;虚实夹杂等。
12、气虚、气机失调(气滞、气逆、气陷、气闭和气脱);血的失常:血虚、血瘀、血热;气和血互根互用的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气不摄血、气随血脱、气血两虚、气血不荣经脉等场机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13、五脏的明阳气血失调:心阳心气的失调、心阴心血的失调,肺气的失调、肺阴的失调,脾阳脾气的失调、脾阴的失调,肝气肝阳的失调、肝血肝阴的失调,肾的精气不足、肾的阴阳失调等病机的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14、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含义及其运用。
二、中医诊断学
1、望舌:舌诊的原理;舌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舌诊的内容,正常舌象的特征及其生理变异,望舌体(舌神、舌色、舌形、舌态及舌下络脉)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望舌苔(苔质、苔色)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舌象分析要点及舌诊的临床意义,危重舌象诊法。
2、问既往病史内容。
3、问刺痛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4、口不渴、口渴多饮、渴不多饮等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5、月经异常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6、常见相兼脉的主病,真脏脉的概念、特征和临床意义。
5、诊妇人脉与小儿脉,脉症的顺逆与从舍,脉诊的临床意义。
6、按脘腹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7、假实真虚的临床表现、病理机制及其鉴别。
8、燥淫证候与火淫证候的概念、临床表现及其证候分析。
9、气虚血瘀证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
10、支饮的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
11、痰证的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
12、痰热壅肺证概念、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
13、少阴病证的概念及其临床表现,六经病证的传变形式。
三、中药学
1、 石膏配牛膝什么配伍方法
2、 宜先煎的药物有哪些
3、 明代影响最大的炮制专著,“雷公炮制十七法”的著作是
4、 既苦又辛的药物是
5、 云南的道地药材有哪些
6、 全草入药的有哪些
7、 炉甘石的炮制方法是
8、 水火共制的方法有
9、 醋制芫花的目的是
10、花类药中具有沉降性质的是
11、天南星配生姜体现的配伍方法是
12、孕妇慎用的药物有
13、既能下乳又能利尿通淋的药物是
14、能续筋接骨的中药油哪些
15、马钱子入丸散一次用量是
四、方剂学
1、第一部由政府编制而成的药典,第一部中成药典
2、第一部剖析组方原则之书
3、因痰涎雍盛,肾气不足,肺失宣降导致的哮喘宜选用什么方子
4、四逆汤的病机是
5、体现甘温除热的方子有哪些
6、天台乌药散的组成是
7、七厘散的组成是
8、小金丹主治病证有
9、大秦艽汤主治病证有
10、组成中都含生地的有哪些方子
11、体现辛甘化阳的方子是
五、中医内科学
1、平素表虚自汗,易受风邪者,宜用什么
2、咳嗽咳痰,反复发作你,痰声重浊,痰多,因痰而嗽,痰出咳平,痰粘腻稠厚成块,色白或灰,每天早晨或食后咳甚痰多,进食甘甜油腻加重,胸闷腕痞,食少,体倦,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濡滑。可选的方子与有哪些
3、干咳,咳声短促,痰少粘白,或痰中有血丝,或声音逐渐嘶哑,口干咽燥,或午后逐渐潮热,颧红,盗汗,日渐消瘦,治法是
4、喘证名称最早见于
5、与喘证有关的脏腑有哪些
6、心悸、咳喘,咯痰清晰、一身悉肿,下肢浮肿,腹部胀满有水,脘痞,纳差,尿少,怕冷,面唇青紫,苔白滑,舌胖质暗,脉沉细,宜选用哪些方剂
7、心胸疼痛,心痛如绞,痛有定处,入夜尤甚,甚至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痛引定处,伴胸闷,日久不愈,可因暴怒、劳累而加重,舌质紫暗,有瘀点瘀斑,苔薄,脉弦涩,治法是
8、心痛憋闷,心悸盗汗,虚烦不寐,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口干便秘,舌红少津,苔薄黄,脉细数宜选用什么方剂
9、符合癫病的特征的有
10、胃脘胀痛,痛连两胁遇烦恼则痛剧或痛甚,嗳气、矢气则舒,胸闷嗳气细长叹息,大便不畅,舌苔多薄白,脉弦,治疗可选的方剂有哪些
11、可用来治疗疫毒痢的方子有哪些
六、针灸学
1、 夹咽,连舌本,散舌下的经络是
2、 调节肢体运动,司眼睑开合的经络是
3、 与足少阴经相并上行,环绕口唇,且与任、督、足阳明等有联系的经络是
4、 涵蓄十二经气血,故称“十二经之海”或“血海”的经络是
5、 骨度分寸为9寸的有
6、 腘横纹至外踝尖为几寸
7、 位于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有
8、 位于手少阴心经上的穴位有
9、 既可治疗胎位不正,滞产又可以治疗头痛,目痛的穴位是
10、关元的都定位方法
11、腰阳关针刺手法
12、滞针处理及预防。
13、隔盐灸、雀啄灸操作方法、适应证温针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