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内科护理学第四章6 肝硬化”相关内容,为报考护理学专业的考生们提供指导。更多有关护理学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第六节 肝硬化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常见病因
(1)病毒性肝炎:主要见于乙型肝炎、丙型或丁型肝炎重叠感染,经过慢性活动性肝炎逐渐发展而来,称为肝炎后肝硬化,而甲型、戊型病毒性肝炎不演变为肝硬化。
(2)酒精中毒:长期大量饮酒,乙醇及其中间代谢产物毒性作用,引起酒精性肝炎、肝硬化。
(3)胆汁淤积:持续肝外胆管阻塞或肝内胆汁淤积,高浓度的胆汁酸和胆红素损害肝细胞。
(4)循环障碍:各种可致长期肝淤血,肝细胞缺氧、坏死和结缔组织增生的循环障碍疾病,可发展为肝硬化。
(5)日本血吸虫病:反复或长期感染血吸虫病者,由于虫卵沉积在汇管区,虫卵及其毒性产物的刺激引起大量结缔组织增生,导致肝纤维化和门脉高压症,称之为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
(6)化学毒物或药物:长期接触化学毒物或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可引起中毒性肝炎、肝硬化。
(7)营养障碍:慢性肠道炎症、长期食物中缺乏蛋白质、维生素等物质,可引起吸收不良和营养失调,降低肝对其他有害因素的抵抗力,有害物质损害肝细胞,久之可发展为肝硬化。
(8)遗传和代谢性疾病:由于遗传、先天性酶缺陷如肝豆状核变性、血色病、半乳糖血症,某些物质或其代谢产物沉积于肝,引起肝细胞坏死、结缔组织增生。
(9)自身免疫性肝炎:也可发展为肝硬化。
2.发病机制
广泛的肝细胞变性坏死,结节性再生,弥漫性结缔组织增生,假小叶形成。造成肝内血管扭曲、受压、闭塞而致血管床缩小,肝内门静脉、肝静脉和肝动脉小分支之间发生异常吻合而形成短路,导致肝血循环紊乱,使肝细胞营养障碍加重,促使肝硬化病变进一步发展。
在肝受到损伤时,贮脂细胞增生活跃,转化成纤维细胞,合成过多的胶原。库普弗细胞、肝细胞亦能合成胶原。肝的纤维组织形成增多而降解减少是肝纤维化的原因,肝纤维化时胶原含量可较正常时增加4〜7倍。早期的纤维化是可逆的,有再生结节形成时则不可逆。
二、临床表现
1.代偿期
早期症状轻,乏力、食欲不振,可伴有恶心、厌油腻、腹胀、上腹隐痛及腹泻等。症状常因劳累或伴发病而出现,经休息或治疗可缓解。患者消瘦,肝轻度大,质地偏硬,可有轻度压痛,脾轻至中度大。肝功能多在正常范围或轻度异常。
2.失代偿期
(1)肝功能减退:
①营养状况较差,疲倦、乏力、精神不振,有消瘦、皮肤干枯粗糙、夜盲、水肿、舌炎、口角炎等;可见面色灰暗黝黑(肝病面容);
②食欲减退,甚者畏食,进食后上腹饱胀,有时伴恶心、呕吐,稍进油腻肉食易引起腹泻;
③有出血倾向和贫血,常见皮肤紫瘢,牙龈出血、鼻出血等倾向;
④有内分泌失调的表现,常见雌激素增多、雄激素和糖皮质激素减少;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增多。
(2)门静脉高压:
①脾大:一般为轻、中度大,有时可为巨脾;
②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开放:食管下段和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痔核形成;
③腹水: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最为显著的临床表现。
3.肝脏情况
(1)早期肝脏增大,表面尚平滑,质中等硬;晚期肝脏缩小,表面可呈结节状,质地坚硬。
(2)一般无压痛,但在肝细胞进行性坏死或并发肝炎和肝周围炎时可有压痛与叩击痛。
三、并发症
1.感染
如肺炎、胆道感染、大肠杆菌败血症、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等。患者可出现发热、腹痛、腹胀、腹膜刺激征、腹水迅速增长或持续不减,少数病例发生中毒性休克。
2.上消化道出血
本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多突然发生大量呕血与黑便。
3.原发性肝癌
肝硬化患者短期内出现肝脏迅速增大、持续性肝区疼痛、腹水增多且为血性、不明原因的发热等,考虑并发原发性肝癌,确诊需作进一步检查。
4.肝性脑病
晚期肝硬化的最严重并发症。
5.肝肺综合征
低氧血症和呼吸困难,吸氧只能暂时缓解症状,但不能逆转病程。
6.肝肾综合征
在难治性腹水基础上出现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稀释性低钠血症和低尿钠,但肾脏无明显器质性损害。
7.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1)低钠血症;
(2)低钾低氯血症与代谢性碱中毒。
四、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代偿期多正常,失代偿期常有贫血,脾功能亢进时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减少。
(2)尿液检查:代偿期尿常规检查正常,失代偿期可有蛋白尿、血尿和管型尿。黄疸时尿中可出现胆红素、尿胆原增加;肝肾综合征时有血尿、尿管型、蛋白尿。
(3)肝功能试验:代偿期正常或轻度异常,失代偿期ALT(GPT)增高显著。
(4)免疫功能检查:血清IgG、JgA显著增高;T淋巴细胞数常低于正常;可出现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等非特异性自身抗体;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者,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标记可呈阳性反应。
(5)腹水检查:一般为漏出液,原发性腹膜炎时,呈渗出液。
2.影像学检查
(1)X线钡餐检查可见食管静脉曲张者钡剂在黏膜上分布不均,显示虫蚀样或蚯蚓状充盈缺损,纵行黏膜皱褶增宽;胃底静脉曲张时钡剂呈菊花样充盈缺损。
(2)超声显像可显示肝大小和外形改变,脾大,门脉高压症时可见门静脉、脾静脉内径增宽,有腹水时可见液性暗区。
(3)CT和MRI检查可显示肝脾形态改变、腹水。
(4)放射性核素检查可见肝摄取核素稀疏,脾核素浓集等。
3.内镜检查
(1)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并发上消化道岀血者,通过急诊内镜检查可明确出血的原因和部位,并能同时进行止血治疗。
(2)腹腔镜检查:直接观察肝脾情况,在直视下对病变明显处进行穿刺做活组织检查,以明确肝硬化的病因,或鉴别肝硬化、慢性肝炎与原发性肝癌。
五、判断要点
1.失代偿期诊断
主要根据:
①有病毒性肝炎、长期酗酒、血吸虫病或营养失调等病史;
②肝功能减退与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表现;
③肝质地坚硬,以及肝功能试验异常等进行诊断。
2.代偿期诊断
对原因不明的肝脾大、迁延不愈的肝炎患者嘱其定期复查,肝穿刺活组织检查有利于早期确诊。
六、治疗要点
(1)重视早期诊断,加强病因治疗及一般治疗,延长代偿期和保持劳动力。
(2)代偿期患者可服用抗纤维化的药物(如秋水仙碱)及中药,避免应用对肝有损害的药物。
(3)失代偿期对症治疗、改善肝功能和处理并发症,有手术适应证者慎重选择时机进行手术治疗。
七、护理、健康指导与预后
1.护理评估
(1)病史:
①有无慢性肠道感染、消化不良、消瘦、黄疸、出血史,有关的检查、用药和其他治疗情况;
②有无食欲减退甚至畏食,有无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呕吐物,粪便的性质及颜色,日常休息及活动量、活动耐力如何;
③患者有无个性、行为的改变,有无焦虑、抑郁、易怒、悲观等情绪;
④评估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及态度、家庭经济情况。
(2)身体评估:
①患者的精神状态,对人物、时间、地点的定向力;
②有无呼吸浅速、呼吸困难和发绀,有无因呼吸困难、心悸而不能平卧,有无胸水形成;
③有无肝病面容、皮肤干枯、脱发,有无黄染、出血点、蜘蛛痣、肝掌、腹壁静脉显露;
④是否有消瘦、皮下脂肪消失、肌肉萎缩等,有无水肿;
⑤肝脾大小、质地、表面情况及有无压痛;有无腹水征;有无尿量减少,尿色有无异常。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①血常规检查:有无红细胞减少或全血细胞减少;有无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减少;
②血生化检查:肝功能有无异常,有无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血氨是否增高,有无氮质血症;
③腹水的性质:漏出液还是渗出液,有无找到病原菌或恶性肿瘤细胞;
④钡餐造影检查:有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B超检查有无门静脉高压征象等。
2.常用护理诊断/问题及措施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肝功能减退、门静脉高压引起食欲减退、消化和吸收障碍有关。
①评估患者的饮食和营养状况,包括每天的食物种类和进食量,体重和实验室检查等有关指标的变化;
②保证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并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
③遵医嘱给予静脉补充营养。
(2)体液过多与肝功能减退、门静脉高压引起水钠潴留有关。
①卧床休息;
②限制水钠摄入,使用利尿剂时,利尿速度不宜过快;
③腹腔穿刺放腹水;观察腹水和下肢水肿的消长,准确记录出入量,测量腹围、体重,并教会患者正确的测量和记录方法;
④进食量不足、呕吐、腹泻者,或遵医嘱应用利尿剂、放腹水后密切观察患者情况;
⑤监测血清电解质和酸碱度的变化,防止肝性脑病与功能性肾衰竭。
3.其他护理诊断/问题
(1)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
(2)活动无耐力与肝功能减退、大量腹水有关
(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营养不良、水肿、皮肤干燥、瘙痒、长期卧床有关。
(4)有感染的危险与锥体抵抗力低下、门腔静脉侧支循环开放等因素有关。
(5)焦虑与担心疾病预后、经济负担等有关。
4.健康指导
(1)教授患者和家属本病的有关知识和自我护理方法,分析和消除不利于个人和家庭应对的各种因素。
(2)睡眠应充足,生活起居要有规律。
(3)沐浴时应注意避免水温过高,避免使用有刺激性的皂类和沐浴液,沐浴后可使用性质柔和的润肤品;皮肤瘙痒者给予止痒处理,勿用手抓搔,以免皮肤破损。
(4)按医生处方用药,向患者详细介绍所用药物的名称、剂量、给药时间和方法,加用药物需征得医生同意,教会患者及家属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5)指导家属理解和关心患者,给予他们足够的精神支持和生活照顾。细心观察、及早识别患者病情变化,如出现异样,应及时就诊。
5.预后
预后情况根据病因、病理类型、肝功能代偿程度、有无并发症以及患者配合治疗程度和护理有所不同。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预后较差;持续黄疸、难治性腹水、低清蛋白血症、凝血酶原时间持续或显著延长,以及出现并发症者,预后也较差。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科护理学第四章6 肝硬化”,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想了解更多护理学专业备考相关内容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