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内科护理学第三章(十一)心脏起搏治疗”相关内容,为报考护理学专业的考生们提供指导。更多有关护理学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心脏起搏治疗
一、起搏器的功能及类型
1.起搏器命名
多采用1987年由北美心脏起搏电生理学会与英国心脏起搏和电生理学组专家委员会制订的NASPE/BPEG起搏器代码,即NBG代码命名不同类型的起搏产品。
2.起搏器种类
(1)根据起搏器电极导线植入的部位分类:
①单腔起搏器:只有一根电极导线置于一个心腔。常见的有VVI起搏器和AAI起搏器;
②双腔起搏器:两根电极导线分别置于心房和心室,进行房室顺序起搏;
③三腔起搏器。
(2)根据心脏起搏器应用的方式分类:
①临时心脏起搏:采用体外携带式起搏器;
②植入式心脏起搏:起搏器一般埋植在患者胸部(偶尔植入其他部位)的皮下组织内。
二、适应证
1.植入式心脏起搏
(1)伴有临床症状的任何水平的完全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2)伴有症状的束支一分支水平阻滞,间歇性第二度n型房室传导阻滞。
(3)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房室传导阻滞,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或虽无症状,但逸搏心律<40次/分或心脏停搏时间>3秒。
(4)有窦房结功能障碍或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必须采用具有减慢心率作用的药物治疗时,应该植入起搏器。
(5)反复发生的颈动脉窦,性晕厥和血管迷走性晕厥,以心脏反应为主者。
(6)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的顽固性心力衰竭。
2.临时心脏起搏
适用于急需起搏、房室传导阻滞有可能恢复;超速抑制治疗异位快速心律失常或需“保护性”应用的患者。
三、方法
1.临时心脏起搏
釆用电极导线经外周静脉(常用股静脉或锁骨下静脉)送至右心室,电极接触到心内膜,起搏器置于体外。放置时间不能太久,一般不能超过1个月,以免发生感染。
2.植入式心脏起搏
适用于所有需长期起搏的患者。
(1)单腔起搏:将电极导线从头静脉、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跨越三尖瓣送入右心室内嵌入肌小梁中,脉冲发生器多埋藏在胸壁胸大肌前皮下组织中。
(2)双腔起搏:一般将心房起搏电极导线顶端置于右心房,心室起搏电极置于右心室。
(3)三腔起搏:行双房起搏则左房电极放置在冠状窦内,行心脏再同步治疗(双心室)时,左室电极经过冠状窦放置在左室侧壁。
四、护理
1.术前护理
(1)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心理素质等,釆用适当的形式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手术的过程、方法和注意事项。必要时手术前应用地西泮,保证患者有充足的睡眠。
(2)指导患者完成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尿常规,血型,出凝血时间,胸片,心电图等。
(3)通常经股静脉临时起搏,备皮范围是会阴部及双侧腹股沟;植入式起搏的备皮范围是左上胸部,包括颈部和腋下,备皮后注意局部皮肤清洁。
(4)青霉素皮试。
(5)训练患者平卧床上大小便,以免术后由于卧床体位而出现排便困难。
(6)术前应用抗凝剂者需停用至凝血酶原时间恢复在正常范围内。
2.术中配合
(1)严密监测患者心率、心律、呼吸及血压的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通知医生。
(2)关注患者的感受,了解患者术中的疼痛情况及其他不适主诉,并做好安慰解释工作,帮助患者顺利配合手术。
3.•术后护理
(1)术后将患者平移至床上,嘱患者保持平卧位或略向左侧卧位1〜3天,如患者平卧极度不适,可抬高床头300〜600。安置临时起搏器的患者需绝对卧床,术侧肢体避免屈曲或活动过度。卧床期间做好生活护理。术后第1次活动应动作缓慢,防止跌倒。
(2)术侧肢体不宜过度活动,勿用力咳嗽,以防电极脱位,如出现咳嗽症状,应尽早应用镇咳药。
(3)术后描记12导联心电图,心电监护24小时,监测心脏起搏和感知功能。观察患者有无腹壁肌肉抽动、心脏穿孔等表现;监测患者脉搏、心率、心律、心电变化及患者自觉症状,及时发现有无电极导线移位或起搏器起搏感知障碍,一旦发现,立即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出院前
常规拍摄胸片。
(4)伤口局部以沙袋加压,且每间隔2小时解除压迫5分钟。定期更换敷料,一般术后7天拆线,临时起搏器应每天换药1次。
(5)观察起搏器囊袋有无岀血或血肿,观察患者伤口有无渗血、红、肿,有无局部疼痛、皮肤变暗发紫、波动感等,及时发现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6)监测体温变化,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五、健康指导
(1)告知患者起搏器的设置频率及使用年限,指导其妥善保管好起搏器卡,外出时随身携带,便于出现意外时为诊治提供信息。
(2)告知患者应避开强磁场和高电压的场所,但家庭生活用电一般不影响起搏器工作。嘱患者一旦接触某种环境或电器后出现胸闷、头晕等不适,应立即离开现场或不再使用该种电器。
(3)指导并教会患者每天自测脉搏2次,一旦出现脉率比设置频率低10%或再次出现安装起搏器前的症状应及时就医。不要随意抚弄起搏器植入部位。自行检查该部位有无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或出血现象,出现不适立即就医。
(4)避免剧烈运动,装有起搏器的一侧上肢应避免用力过度或做幅度过大的动作(如打网球、举重物等),以免影响起搏器功能或使电极脱落。
(5)出院后半年内每1〜3个月随访1次以测试起搏器功能,情况稳定后每半年随访1次,接近起搏器使用年限时,应缩短随访间隔时间,在电池耗尽之前及时更换起搏器。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科护理学第三章(十一)心脏起搏治疗”,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想了解更多护理学专业备考相关内容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