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年专注考研辅导
因为专注,所以出色

0371-60904200 全国咨询热线服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考研备考 > 正文
考研备考

内科护理学第三章(七)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来源:天任考研  |  更新时间:2022-11-25 09:54:14  |  关键词: 内科护理学 第三章(七)

  •  
  •  
  •  

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内科护理学第三章(七)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相关内容,为报考护理学专业的考生们提供指导。更多有关护理学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第七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一、主要危险因素

(1)多见于40岁以上人群,男性与女性相比,女性发病率较低,但在更年期后发病率增加。

(2)脂质代谢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3)高血压。

(4)吸烟。

(5)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

二、临床分型(1979年WHO分型)

1.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无自觉症状,但静息、动态或运动心电图有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等心肌缺血性改变。

2.心绞痛

有发作性胸骨后疼痛,为一时性心肌供血不足引起。

3.心肌梗死

症状严重,由冠状动脉闭塞致心肌急性缺血性坏死所致。

4.缺血性心肌病

心脏增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为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肌纤维化引起。

5.猝死

稳定型心绞痛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正常情况下,冠状循环血流量具有很大的储备力量,其血流量可随身体的生理情况有显著的变化,在剧烈体力活动、情绪激动等对氧的需求量增加时,冠状动脉适当扩张,血流量增加(可增加6~7倍),以达到供求平衡。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致冠状动脉狭窄或部分分支闭塞时,其扩张性减弱,血流量减少,当心肌的血供减少到尚能应付平时的需要,则休息时无症状。一旦心脏负荷突然增加,如劳累、激动、心力衰竭等使心脏负荷增加,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时,对血液的需求也会增加,而冠脉的供血已不能相应增加,即引起心绞痛。

二、临床表现

1.疼痛

(1)胸骨体中段或上段之后,可波及心前区,界限不很清楚,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

(2)为压迫、发闷、紧缩、烧灼感,但不尖锐,有针刺或刀割样痛,偶伴濒死感,发作时患者常不自觉地停止原来的活动。疼痛出现后常逐渐加重,3~5分钟逐渐消失,可数天或数周发作1次,亦可1天内多次发作。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

(3)体力劳动、情绪激动、饱餐、寒冷、吸烟、心动过速、休克等可诱发。

2.体征

心绞痛发作时,患者面色苍白、出冷汗、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尖部听诊有时出现第四心音奔马律,可有暂时性心尖部收缩期杂音。

三、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心电图检查可见约有半数患者静息心电图为正常,亦可出现非特异性ST段和T波异常,心绞痛发作时可出现暂时性心肌缺血引起的ST段压低(≥0.1mV),有时岀现T波倒置,在平时有T波持续倒置的患者,发作时可变为直立。运动心电图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可显著提高缺血性心电图的检出率。

(2)多排探测器螺旋X线计算机断层显像有助于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

(3)放射性核素检查对心肌缺血诊断较有价值。

(4)冠状动脉造影具有确诊价值。

四、诊断要点

根据典型的发作性胸痛,结合患者年龄和存在的冠心病危险因素,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的心绞痛,一般即可建立诊断。诊断仍有困难者,可考虑作运动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等。

五、治疗要点

1.发作时的治疗

(1)发作时应立即休息,一般患者停止活动后症状即可消除。

(2)使用作用较快的硝酸酯制剂药物治疗。

2.缓解期的治疗

应用硝酸酯制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抗血小板药物、调整血脂药物等治疗,也可应用中医中药治疗。

3.应用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成形及支架植入术

4.外科手术治疗

5.运动锻炼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一、发病机制

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继发的病理改变,使局部的心肌血流量明显下降,如斑块内出血、斑块纤维帽出现裂隙、表面有血小板聚集和(或)刺激冠状动脉痉挛,导致缺血性心绞痛,虽然也可因劳力负荷诱发,但劳力负荷终止后胸痛并不能缓解。

二、临床表现

(1)原有稳定型心绞痛在1个月内疼痛发作的频率增加、程度加重、时限延长、诱因发生改变,硝酸酯类药物缓解作用减弱。

(2)1个月之内新发生的较轻负荷所诱发的心绞痛。

(3)休息状态下发作心绞痛或较轻微活动即可诱发,发作时表现有ST段抬高的变异型心绞痛。

(4)心绞痛依据严重程度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表3-3-7-l)。

 

表3-3-7-1心绞痛严重程度分类

低危组

①新发生的或是原有劳力性心绞痛恶化加重

②发作时,ST段下移≤1mm,持续时间<20分钟

中危组

①就诊前1个月内(但近48小时内未发)发作1次或数次,静息心绞痛及梗死后心绞痛

②发作时ST段下移>1mm,持续时间<20分钟

高危组

①就诊前48小时内反复发作

②静息心电图ST段下移>lmm,持续时间>20分钟

三、治疗要点

(1)卧床休息1〜3天,床边24小时心电监护,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心率、心律变化,给予吸氧。

(2)止痛。

(3)应用阿司匹林、肝素或低分子肝素。

(4)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绞痛患者的护理

一、常用护理诊断/问题及措施

1.疼痛:胸痛与心肌缺血、缺氧有关

(1)依据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给予心电监测,描记疼痛发作时的心电图,严密监测心率、心律、血压变化,观察患者有无面色苍白、大汗、恶心、呕吐等。

(2)心绞痛发作时,应立即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休息片刻即可缓解。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者,应嘱卧床休息,并密切观察。

(3)叮嘱患者正确使用药物,用药后注意观察患者胸痛变化情况。

(4)吸氧。

(5)安慰患者,缓解其紧张不安情绪,减少或避免诱因。

2.活动无耐力与心肌氧的供需失调有关

(1)评估患者由于心绞痛发作而带来的活动受限程度。

(2)根据患者的活动能力制订合理的活动计划,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最大活动量以不发生心绞痛症状为度,避免竞赛活动和屏气用力动作,避免精神过度紧张的工作和长时间工作。

(3)监测患者活动过程中有无胸痛、呼吸困难、脉搏加快等反应,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活动,并给予含服硝酸甘油、吸氧等处置。

二、其他护理诊断/问题

(1)潜在并发症:心肌梗死。

(2)焦虑与心绞痛反复频繁发作有关。

(3)知识缺乏:缺乏控制诱发因素及预防心绞痛发作的知识。

三、健康指导

(1)控制体重,采取低热量、低脂、低胆固醇、低盐饮食,多食蔬菜、水果和粗纤维食物,如芹菜、糙米等,避免暴饮暴食,注意少量多餐,戒烟。

(2)适当运动,运动方式应以有氧运动为主。

(3)逐渐改变急躁易怒的性格,保持平和的心态。

(4)告知患者及家属过劳、情绪激动、饱餐、寒冷刺激等都是心绞痛发作的诱因,应注意尽量避免。

(5)教会患者及家属心绞痛发作时的缓解方法。

(6)指导患者出院后遵医嘱服药,不要擅自增减药量,自我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外出时随身携带硝酸甘油以备急需。

(7)告知患者应定期复查心电图、血糖、血脂等。

四、预后

大多数心绞痛患者发病之后仍能从事一般性体力工作,且能存活很多年。部分心绞痛患者有发生心肌梗死或猝死的危险,尤其是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专业课.jpg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科护理学第三章(七)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想了解更多护理学专业备考相关内容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邮箱:zzqihangpx@163.com 电话:0371-60903400

天任考研微信群

扫码加入2026考研群
获取考研咨询一对一服务


热报课程

报考信息


备考指南


报名咨询电话:0371-60904200
Copyright©2006-2020  郑州市天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豫ICP备2024092498号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电话:0371-6090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