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年专注考研辅导
因为专注,所以出色

0371-60904200 全国咨询热线服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考研备考 > 正文
考研备考

《护理学导论》第四章 护理学相关理论

来源:天任考研  |  更新时间:2022-11-09 18:16:48  |  关键词: 《护理学导论》

  •  
  •  
  •  

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护理学导论》第四章  护理学相关理论相关内容,为报考护理学专业的考生们提供指导。更多有关护理学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第四章  护理学相关理论

第一节  一般系统论

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路•贝塔郎菲(Ludwig von Bertalanffy)1937年提出和发展了一般系统理论。

一、系统的概念

系统是由若干要素按一定的结构方式互相联系而形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及功能的统一体。系统的基本属性有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层次性、动态性。

二、系统的分类

系统按照系统与环境联系的密切程度分为闭合系统和开放系统,按照人类对系统是否施加影响分为自然系统和人为系统。

1.闭合系统

闭合系统指不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系统。绝对的闭合系统并不存在,只存在相对的、暂时的闭合系统。

2.开放系统

开放系统是指与周围环境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系统。开放系统通过输入、输出和反馈,保持与环境的协调、平衡并维持自身的稳定。

三、系统的基本属性

1.整体性

系统具有整体性,主要表现为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系统各要素功能的总和。

2.相关性

相关性指各要素间是互相关联,相互制约的。任何一个发生功能或作用的变化,都会导致其他要素发生变化。

3.动态性

系统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系统的运动、发展与变化过程是动态性的具体反映。

4.目的性

系统的最终目的是维持系统内部的平衡与稳定。

5.层次性

高层次支配低层次,低层次从属于高层次。高层次为主导,低层次为基础。

四、系统论在护理学中的应用

(1)促进整体护理思想的形成。

(2)组成护理程序的理论框架。

(3)作为护理理论或模式发展的框架。

(4)为护理管理者提供理论支持。

第二节  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

一、人的基本需要层次

马斯洛(Abraham H. Maslow)将人的基本需要按其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顺序,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

1.生理的需要

生理需要是维持生存及种族延续的最基本的需要,包括氧气、食物、水、排泄、温度、避免疼痛、休息和活动、性等。生理需要是人类最基本、最低层次、最强有力的需要,也是其他需要产生的基础。

2.安全的需要

安全需要涉及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包括生命安全、财产安全和职业安全等,是指希望受保护与免遭威胁,从而获得安全感的需要。

3.爱与归属感的需要

爱与归属感的需要指被他人或群体接纳、爱护、关注和支持的需要,包括得到和给予两个方面。

4.尊重的需要

尊重需要的满足会使人产生自信、有价值和有能力的感受,从而产生更大的动力,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反之,则会使人失去自信,怀疑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出现自卑、软弱、无能等感受。尊重包括自尊与他尊。

(1)自尊是指个体渴求能力、自信、自主和成就感等。

(2)他尊是指个体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得到认可、重视和赞赏。

5.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指个体希望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实现理想和抱负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

二、各层次需要之间的关系

(1)各种需要得到满足的时间不同。首先满足较低层次的需要,再考虑满足较高层次的需要。较低层次需要的满足是较高层次需要产生的基础。

(2)各层次需要重叠出现。

(3)各需要之间的层次顺序并非固定不变。

(4)越高层次的需要,其满足的方式和程度的差异越大。

(5)基本需要满足的程度与健康密切相关。

第三节  成长与发展理论

一、成长与发展的基本概念

1.成长

成长又称生长,指由于细胞增殖而产生的生理方面的改变,表现为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改变,是量的变化,可用量化的指标来测量,如身高、体重、骨密度、牙齿结构的变化等。

2.发展

发展又称发育,是生命过程中有顺序、可预测的功能改变,包括身、心两个方面。表现为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成熟和机体能力的演进,如行为改变、技能增强等,是质的变化,一般不容易通过量化的指标来测量。

3.发展任务

发展任务是个体在生命的各特定时期出现的,并需要完成的任务或实现的成长发展目标,即个体在一定年龄阶段时,社会规范或标准要求他完成的任务,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

4.成熟

成熟是一种相对的概念,是相对某一生命阶段中人是否完成了相应的成长及发展任务而设置的衡量标准。成熟是成长和发展的综合结果,受遗传基因及环境因素的影响。

5.年龄

年龄是衡量成长与发展的阶段性指标之一,根据时序年龄可以将人的生命过程分为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青年期、中年期及老年期。

二、成长与发展的基本内容

1.生理方面

生理方面是指体格的生长和改变,以及机体各组织器官的发育和功能的完善。

2.认知方面

认知方面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语言等过程。认知方面的发展可表现为记忆力、观察力、判断力、理解力、推理能力、想象力、对知识的运用以及解决问题等能力的不断发展和改变。

3.情感方面

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主观的态度体验,包括喜、怒、哀、乐、悲、恐、惊等。情感发展是人在对客观事物认识过程中判断其能否满足需要而产生的。

4.精神方面

精神方面是指人在成长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对生命意义及生存价值的认识。

5.社会方面

社会方面是指人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与他人、群体及社会互动能力的不断发展。

6.道德方面

道德方面是指人的是非观念和信仰的形成。道德观念的发展受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三、成长与发展的规律

具有可预测性、顺序性、连续性和阶段性、不平衡性、个体差异性。

四、成长与发展的影响因素

1.遗传因素

成长与发展受父母双方遗传因素的影响,表现在身高、体形、肤色及面部特征等生理方面,同时也表现在性格、气质和智力等心理社会方面。

2.个人因素

(1)个人健康状况:一个人的健康状况,不仅会影响其体格发育,而且会不同程度影响心理及智力的发育,尤其是在发展的关键期,疾病、创伤等因素均会影响儿童的成长与发展。

(2)自我因素:人的自我意识的形成一般是在两岁左右,而其独立的行为也在这时开始出现。加之以后日渐强烈的喜、恶习惯,使个人有能力去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从而不同程度地影响个人的身心发育。

(3)其他个人因素:内环境稳定、个人动机、学习及社会化过程等也会影响人的成长与发展。

3.环境及其他因素

(1)孕母:胎儿在宫内的发育受孕母生活环境、营养、情绪和健康状况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妊娠早期感染风疹、带状疱疹和巨细胞病毒,可导致胎儿先天畸形。

(2)营养:充足和合理的营养是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是保证健康成长发展的重要因素。

①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体格发育的迟滞,并影响智力、心理和社会能力的发展。

②营养过剩所致的肥胖也会对人的成长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3)家庭:家庭提供的居住环境、卫生条件、教养方式、家庭气氛、父母的角色示范、接受教育的机会、有效的健康保健措施以及家庭成员的生活方式等,会对儿童的体格及心理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4)社会文化: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对人在各个发展阶段所需完成的任务有不同的要求,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养方式、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及社会事件等,对人的成长发展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第四节  应激与适应

一、应激的概念

1.应激

应激在生物学上是指人体对任何加诸他的需求所做的非特异性反应。

2.应激源

应激源是指对个体的适应能力进行挑战,促发个体产生应激反应的因素。常见的应激源有六种:

(1)生物性应激源: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2)物理性应激源:温度、光、声、放射线、暴力等。

(3)化学性应激源:酸、碱、化学药品、毒物等。

(4)生理性病理性应激源:月经来潮、遗精、妊娠期、更年期、饥饿、疲劳、疼痛、疾病等。

(5)心理性应激源:焦虑、烦恼、恐惧、挫折、抑郁、失落、孤独等。

(6)社会文化性应激源:人际关系紧张、家庭冲突、失去亲人、失业、就业、就学、学习工作成绩不佳、晋升、职业竞争、现代生活节奏过快、结婚离婚、居住场所的搬迁、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

3.应激反应

应激反应是指机体在应激源的刺激下,身心持续相互作用的整体反应。机体对应激源的反应可分为两个方面:

(1)生理反应:心率加快、血压增高、需氧量增加、呼吸急促、肌张力增加、免疫力下降、括约肌失去控制等。

(2)心理反应:焦虑、抑郁、否认、压抑、恐惧、挫折、愤怒等。

二、塞里的应激学说

1.应激

应激是人体在应对环境刺激时产生的非特异性反应。非特异性反应是一种无选择地影响机体全部或大部分系统的反应。

2.应激反应

塞里认为应激的生理反应包括全身适应综合征(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GAS)和局部适应综合征(local adaptation syndrome,LAS)。

(1)GAS是指当人体面对任何应激时,都不会产生完全特异的反应,而是产生相同的反应群,如体重下降、疲乏、疼痛、失眠、胃肠功能紊乱等;

(2)LAS是指人体除了对应激的全身性反应外,也会对局部应激源产生局部反应,如某一器官或区域的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3.应激反应的过程

(1)警觉期:人体对应激的初步反应,主要目的是动用机体的防卫机制以克服应激。表现为心率加快、呼吸加深加快、血压升高、血糖升高、骨骼肌的血流量增加等。

(2)抵抗期:机体内部防御力量处于高水平的状态,机体与应激源形成对峙。一般有两种结果,一是机体战胜了应激源,内环境重建稳定;二是应激源持续存在,机体受到损害而进入衰竭期。

(3)衰竭期:应激源过强或持续存在时,机体的防卫性资源耗尽,已没有能力抵御应激源的损害,导致机体疾病,甚至死亡。

三、对应激的防卫

1.第一道防卫——生理防卫和心理防卫

(1)生理防卫包括遗传素质、身体状况、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等。

(2)心理防卫是指心理上对应激做出适当反应的过程,如焦虑、否认、忽视、压抑、转移等,心理防卫运用适当,有益于心理成长与发展;过度运用或运用不当,将会导致不良后果。

2.第二道防卫——自我帮助

(1)正确对待问题:个体一般釆用自我评估法,识别应激源的来源,然后釆取相应的办法处理。应对的方法主要是设法改变应激源、改变自己对问题的感受和反应等。

(2)正确对待情感:个体常通过自我评估的方法,找出情感反应的原因和伴随的生理反应,并应用过去经历过的应对方法或运用心理防卫机制等来处理好自己的情绪。

(3)利用可能得到的支持:当个体面对应激时,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支持系统帮助其渡过困境,减少对身心的不良影响。

(4)减轻应激的生理诱因:良好的身体状况是抵抗应激源的基础,如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营养状况,加强体育锻炼,提高保健意识等。

3.第三道防卫——专业帮助

由医护人员提供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健康教育等,以提高患者的应对能力,有利于身心疾病的痊愈。

四、适应

1.适应的概念

适应是生物体调整自己以适应环境的能力,或促使生物体更适于生存的一个过程。

2.适应的层次

(1)生理层次:通过体内生理功能的调整,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对机体的影响,其目的是帮助机体维持在正常的生理功能范围内,以维护机体的生存与健康。

(2)心理层次:当个体经受心理应激时,通过调整自己的态度、情绪去认识和处理问题,以恢复心理上的平衡。

(3)社会文化层次:调整个人的行为模式与其周围的社会群体及文化规定的社会规范、价值观、传统、习俗等相符合、相协调。

(4)技术层次:人们在运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创造新的科学工艺和技术,以改变周围环境,控制自然环境中的应激源。

五、应激和适应的应用

1.住院患者常见的应激源

(1)对周围环境不熟悉,对医护人员不了解,对医院作息制度不适应,生活方式改变等。

(2)严重疾病、手术、疼痛、致残等对患者造成心理伤害。

(3)失去重要的社会角色,与家庭及亲人的分离,缺乏必要的沟通,感觉得不到医护人员的重视等。

(4)对诊断、检查、治疗及护理措施不清楚,对一些医学术语不理解,提出的疑问得不到满意的答复等。

(5)因患病而丧失自理能力,需由他人照顾,不能按自己的意愿行事等。

(6)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忽视、冷漠,言行不一致,业务技术水平欠佳等导致患者心理受伤害。

2.帮助患者适应应激

(1)评估患者应激反应的程度、持续时间、过去的应对方式及可能得到的社会支持,协助患者找出应激源,以便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

(2)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整洁、舒适、安全的病室环境;主动热情地接待患者,介绍有关规章制度和负责的医生、护士,减轻患者的陌生感和孤独感。

(3)主动了解患者的心理、生理感受,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进行疾病诊断、检查、治疗及护理措施的知识教育。

(4)鼓励患者与医护人员及同室病友融洽相处,动员患者家属及社会支持系统多给予关心和帮助。

(5)尊重患者,协助患者保持整洁的外表,适当尊重患者原有的生活习惯,改善患者的自我形象,让患者参与治疗和护理计划,维护其自尊和自信。

(6)善于了解患者的需要,做值得患者信赖的知心朋友,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水平,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并准确解决问题。


专业课.jpg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护理学导论》第四章  护理学相关理论”,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想了解更多护理学专业备考相关内容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邮箱:zzqihangpx@163.com 电话:0371-60903400

天任考研微信群

扫码加入2026考研群
获取考研咨询一对一服务


热报课程

报考信息


备考指南


报名咨询电话:0371-60904200
Copyright©2006-2020  郑州市天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豫ICP备2024092498号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电话:0371-6090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