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年专注考研辅导
因为专注,所以出色

0371-60904200 全国咨询热线服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考研备考 > 正文
考研备考

《教育学原理》重点考点:第七章 课程(2)

来源:天任考研  |  更新时间:2022-10-10 15:16:41  |  关键词: 《教育学原理》

  •  
  •  
  •  

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教育学原理》重点考点:第七章 课程(2)"相关内容,为报考教育学专业的考生们提供帮助。更多有关教育学综合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重点章节】icon_pdf.gif第七章 课程.pdf


【分析论述】试论斯腾豪斯的过程模式与泰勒的目标模式的不同之处。

答案要点

(1)泰勒的目标模式

泰勒的目标模式以目标作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通过回答四个问题来设计课程:①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②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③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④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2)斯腾豪斯的过程模式

①课程的研究和开发不应当是按照某些事先决定的行为目标制定出一套“方案”,然后再加以评价,而应当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过程。②过程模式反对把教育作为工具,主张教育要关注具有内在价值的活动。③重视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结果。

(3)不同之处:

①在课程开发过程的核心上:目标模式以课程目标为核心来开发课程,具有系统性、结构紧凑、逻辑脉络清晰;而过程模式以课堂教学实践为核心,主张根据实际教学过程来合理地开发课程。

②在课程开发的依据(出发点)上:目标模式以课程目标为依据来编制课程,用目标预先指定所希望达到的结果;过程模式主张教育要关注具有内在价值的活动,教育与课程有自己固有的内在价值和优劣标准,人们可以通过详细说明内容和程序原则的方法来合理地开发课程。

③在课程的开发人上:目标模式是学科专家发挥主导作用编制的课程:过程模式则更加注重教师的作用,以教师结合实际的教学过程来开发课程。

④在课程实施过程上:目标模式提出明确的四个实施步骤;过程模式中斯腾豪斯引用了拉思提出的一套标准,提出了鉴别教育活动内在价值的12条标准。

⑤在课程评价上:目标模式采用终结性评价,将目标以可量化的显性行为来界定,但也忽视了教育不可量化的内在价值;过程模式不以目标的实现情况为依据,更加注重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结果,更倾向于形成性评价和教师的诊断。

⑥在关于这两种课程模式的评价上:泰勒的目标模式的优点是具有系统性、结构紧凑、逻辑脉络清晰、可操作性强、容易实施:它的缺点是忽视了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忽视了改进的必要性,比较机械和被动。

斯腾豪斯过程模式的优点是关注课堂教学实践,符合实际教学需求,重视教育的内在价值和学生的主动性,有助于学生身心发展。它的缺点是可操作性太小,难以实施:对教师要求高。

综上所述,在未来的课程设计编制中,应将两种模式相结合,取其各自所长,真正设计出符合学生需求的课程。

(1)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情感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组织价值观念、价值体系个性化。

动作技能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知觉、定势、模仿、操作、准确、连贯和习惯化。

【2016-50】简述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对泰勒课程编制原理的发展。

【答案要点】

(1)泰勒认为课程编制可分为确定教育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和评价目标是否得以实现几个部分。泰勒视教育目标为课程编制的起点,主张按照行为和内容两个维度,即以学生在具体内容方面的行为表现,界定和陈述教育目标。

(2)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以学生行为作为教育目标的分类对象,试图构建一套融合教育、逻辑与心理的目标分类体系。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在每一领域确立更细致的层次结构,如在认知领域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

(3)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从目标的分类与分层两个方面,进一步发展了泰勒关于教育目标界定和表述的理论,提出了更具体、更结构化的框架,为课程编制、教学活动的组织和评价奠定了重要基础。

(2)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的取向:忠实取向,相互调适取向,创生取向。

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课程实施的文化背景,课程实施的主体,课程实施的对象,对课程实施的管理,课程实施的环境,课程实施的理论基础。

(3)课程评价模式

目标达成模式 泰勒

主要内容:教学结果是否达到预先设定的目标。

优点:操作性强,适用性广。

缺点:机械,易僵化。

CIPP模式 斯塔弗尔比姆

主要内容: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

优点:突出了评价的形成性功能,强调评价为教育决策、改进工作服务。

缺点:缺乏价值判断,评价人员的作用受到限制。

目标游离模式 斯克里文

主要内容: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

优点:突破了预设目标的限制;将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结合了起来。

缺点:难以做出合适的价值判断;难以协调评价者与管理者的关系;操作比较困难。

应答模式 斯塔克

主要内容:通过评价者与有关评价的各方进行持续不断的对话,了解他们的愿望,对教育方案进行修改,对大多数人的愿望做出回答,以满足各种人的需要。

优点:注重各类人员在评价中的作用;强调评价的民主性。

缺点:评价实施的效率比较低;评价存在很大的主观性。

反对者模式 欧文斯

主要内容:一种为了揭示方案正反两方面长短得失而采取类似于法律过程中的评委会审议形式的评价模式。这种模式十分重视关于教育方案和教育活动的争议意见,尤其是反对者的意见。

优点:评价具有充分的代表性;注意到了评价中存在的多元价值观的问题。

缺点:评价结果易受辩论技巧的左右;花费过高,效率较低。

1.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主观】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

(1)知识经济对创新人才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2)世界各国面对知识经济都在加紧进行课程改革。

(3)素质教育内在的需求。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

核心理念: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其实质是要面向人的发展,确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基本理念:

(1)三维目标观。即教学的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2)综合课程观。课程的设置要更加综合,体现整体性、开放性、动态性,培养学生综合的视角和综合的能力,以适应科学技术既分化又综合的现实。

(3)内容联系观。即课程内容的教学,要努力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与学生已有的经验相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使学习更有意义。

(4)学习方式观。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创造性,使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5)发展评价观。重视学习的过程评价,通过评价发挥促进学习的作用,而不是检查验收的作用。

(6)校本发展观。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发校本课程,增强学生的选择性,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特色发展。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课程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课程结构: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课程内容: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课程实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课程评价: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课程管理: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

(1)课程目标

将课程目标分为三大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课程结构

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3)教学过程

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②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③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

(4)学习方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5)课程评价

①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②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③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④继续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

2.核心素养【主观】

(1)定义: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2)核心素养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综合素质教育的区别:全面发展教育主要是针对旧式分工造成的体脑分离提出的。综合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过于偏重文化知识学习提出的。核心素养教育是针对全面发展教育、综合素质教育造成学生负担过重提出的。

(3)总体框架:核心素养由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部分组成,其中,文化精神包括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两个方面自主发展包括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两个方面社会参与包括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两个方面。

(4)意义:提倡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专业课.jpg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教育学原理》重点考点:第七章 课程(2)”,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邮箱:zzqihangpx@163.com 电话:0371-60903400
天任考研微信群

扫码加入2026考研群
获取考研咨询一对一服务


热报课程

报考信息


备考指南


报名咨询电话:0371-60904200
Copyright©2006-2020  郑州市天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豫ICP备2024092498号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电话:0371-6090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