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年专注考研辅导
因为专注,所以出色

0371-60904200 全国咨询热线服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考研备考 > 正文
考研备考

2016年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

来源:天任考研  |  更新时间:2022-10-09 13:40:04  |  关键词: 南京师范大学 333教育综合

  •  
  •  
  •  

作为考生与命题人交流的唯一资料和途径就是真题。所以读题要读命题人的思想,读懂了命题人的思想,就能赢得考试。因此,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333教育学综合的真题分享,今天更新的是“2016年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希望给备考教育学的同学提供帮助! 


2016年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

一、填空题(选项遗失,改为填空)

1.礼、乐、射、御、书、数   2.赫尔巴特

3.教育是一种有意识地培养人的活动  4.蔡元培

5.斯宾塞        6.学校教育活动   7.苏霍姆林斯基

8.有计划的正课学习与课外活动、自习相结合,有张有弛,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需要

9.孟子        10.班杜拉

二、名词解释

1.终身教育(见2011年华东师范大学真题)

2.道德情感(见2012年南京师范大学真题)

3.“中体西用”(见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4.最近发展区(见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三、辨析题

1.人既是社会历史的“剧中人”,又是社会历史的“剧作者”。

【答】正确。

人的身心发展是遗传因素、环境、学校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交互作用的结果。

人是社会历史的“剧中人”,是因为人的身心发展受到遗传因素、环境和学校教育的影响。其中遗传因素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环境提供了人发展所需的物质和社会条件;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到了主导作用。

人是社会历史的“剧作者”,是因为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人的身心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是人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根据人的活动体现出来的,离开人的能动的活动,遗传素质、环境、学校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可能成为人的发展的现实。

2.在我国新课程改革中,小学的“品德与生活(社会)”“艺术”“科学”,初中的“社会”“科学”等课程都属于综合课程。

【答】正确。

综合课程是与分科课程相对的一类课程,它打破传统的从一门科学中选取特定内容构成课程的做法,而根据一定的目的,从相邻的几门学科中选取内容并将这些内容进行相互融合,构成课程。“社会”是历史、地理综合而成的课程;“科学”是物理、化学、生物综合而成的课程;“艺术”是音乐、美术综合而成的课程。这些课程均属于综合课程中的融合课程。

3.在政府倡导“全民阅读”的背景下,读书指导法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读书指导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的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

【答】正确。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和课外读物获取知识、培养独立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其特点和标志就是学生基本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大略明白所要学习的内容,但却不一定能够理解得确切、全面、透彻,也不一定能够抓住要领,并且常常会感到学习上有许多困难。同时,他们还没有掌握一套自学的方法和养成自学的习惯。因此,他们还不能独立地进行阅读和学习,需要教师指导和帮助。教学生学会阅读是读书指导法的关键和核心。

四、简答题

1.请简述人的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性。(见2010年华中师范大学真题)

2.请简述布鲁纳的教育思想。

【答】(1)认知表征理论。

布鲁纳常常把智慧生长与认知生长作为同义语,把它们看作形成表征系统的过程。而表征或表征系统,是人们知觉和认识世界的一套规则。他认为人类经历了三种表征系统的阶段,依次为:动作性表征、映象性表征、符号性表征。

(2)认知结构理论。

布鲁纳认为,对一门学科的学习包含三个差不多同时发生的过程:①新知识的获得。②知识的转换。学习者把信息转换为各种不同的方式,学到更多的知识。③评价。教师在评价中常常具有决定性作用。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

(3)发现学习。

发现学习是一种让学生独立学习,自行发现问题,并掌握科学原理的一种教学方法。发现学习强调学生自己去发现和创造,通过自己独立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正确的结论与概念。

3.请简述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含义和要求。

【答】(1)循序渐进教学原则又叫系统性原则,是指教学依据所传授的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学生能力发展和知识掌握的顺序,循序渐进地进行。

(2)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②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和难点的教学;③教学内容的安排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④将系统连贯性与灵活多样性结合起来。

4.请简述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内涵和条件。(见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五、论述

1.试析学生在不同教学模式下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注:这里的“不同教学模式”是指以师生授受知识为特征的教学模式和以学生主动探索知识为特征的教学模式。)

【答】我们常用的教学模式有两种,分别为传递一接受教学模式和问题―探究教学模式。

(1)传递一接受教学模式下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①定义:传递―接受教学是指教师主要通过语言传授、演示与示范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通过知识授受向他们进行思想情趣熏陶的教学,亦称接受学习。

②它包括六个基本阶段:第一,引起求知欲;第二,感知教材;第三,理解教材;第四,巩固知识;第五,运用知识;第六,检查知识、技能、技巧。

③评价:

优点: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能按学科知识的逻辑系统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能提高教学的功效。

缺点:压抑学生的主动性;以书本知识为主而易脱离生活实际;容易出现注入式教学和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

(2)问题一探究教学模式下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①定义:问题一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要通过积极参与对问题的分析、探索,主动发现或建构新知,并掌握其方法与程序,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科学态度和品行的教学,亦称探究学习、发现学习。

②它包括三个环节:第一,明确问题;第二,深人探究;第三,得出结论。

③评价:

优点: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缺点: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费时过多,学生的独立研究容易产生盲目性。

2.试论德育过程及其规律。

【答】德育过程即依据德育目标,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教导下,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将经过选择的德育内容,内化为学生个体的品德素质结构,并使之发生所期望的整体性变化的过程。

(1)德育过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①学生品德的发展是在活动和交往中能动地实现的。

②道德活动是促进外界的德育影响转化为学生自身品德的基础。教师必须设计各种活动,引导学生实现品德内化。

③进行德育要善于组织、指导学生的活动和交往。

(2)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学生的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因素组成,所以德育过程就是培养知、情、意、行的过程。道德认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同时也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基础;道德情感是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力;道德意志既是一种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能力,又是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动力条件;道德行为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学生思想面貌和道德品质的外在标志。

这四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品德的发展。德育不但要注意全面培养还要有针对性。知、情、意、行如果发展得不平衡,就会导致各因素之间不协调或者严重脱节。

(3)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

一方面,自我教育能力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条件;另一方面,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又是学生品德发展过程的重要标志。德育要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期望、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能力,形成和发展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以便能够在德育过程中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在培养自身品德中的主体作用。

(4)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的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德育的过程就是要促进学生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积极转化。


专业课.jpg

以上就是天任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6年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相关内容,更多院校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分享,敬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邮箱:zzqihangpx@163.com 电话:0371-60903400

天任考研微信群

扫码加入2026考研群
获取考研咨询一对一服务


热报课程

报考信息


备考指南


报名咨询电话:0371-60904200
Copyright©2006-2020  郑州市天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豫ICP备2024092498号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电话:0371-6090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