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考生与命题人交流的唯一资料和途径就是真题。所以读题要读命题人的思想,读懂了命题人的思想,就能赢得考试。因此,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333教育学综合的真题分享,今天更新的是“2014年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希望给备考教育学的同学提供帮助!
2014年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
1.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答】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写的《普通教育学》,是近代第一部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它的出现标志着教育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中提出了著名的形式阶段理论,即准备、提示、联想、系统与方法,他还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观点,形成了对整个世界教育理论与实践产生过影响的赫尔巴特学派。其主要思想可以概括为: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教师中心。
2.社会本位论(见2011年华东师范大学真题)
3.最近发展区(见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4.有效教学
【答】有效教学,就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在有效教学的理念中,关注学生需求是核心,而关注的心理基础则是尊重,教师尊重学生,是实行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前提。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切实地关注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只有使每一个教学环节能够在学生身上发生作用,才能根除课堂教学顽疾,使有效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具体的贯彻落实。
5.行动研究
【答】教育行动研究是在教育情境中,研究人员和实际工作者联合起来解决某一实际问题或提高教师素质的一种方法,是指通过研究真实的学校教育过程与情境,以提高自己的教育行动质量与教育行动效率为目的的研究模式。它一方面旨在提高教育实践者自身的专业判断能力与对教育问题的洞察力;另一方面也为优化教学实践提供具体策略。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是:为教育行动而研究,由教育行动者研究,在教育行动中研究。
二、填空题
1.传递生产和生活经验的社会需要 2.政治经济制度
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4.综合课程
5.《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6.形成性评价 7.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8.单轨制 9.班级授课制
10.人本主义学习
三、辨析题
1.义务教育的特点是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
【答】正确。
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障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因此,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
2.教育影响都是积极正向的。
【答】错误。
根据教育作用的方向,教育的功能可以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教育的正向功能是指通过教育促进了个人或社会的发展,如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教育的负向功能是指通过教育阻碍了个人或社会的发展,如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等。
3.师生关系就是知识的传授关系。
【答】错误。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以“教”和“学”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不能只包括知识的传授关系,还应包括社会关系、人际关系、心理关系等。如果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师生之间的其他关系,则是一种畸形的师生关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4.教学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答】正确。
教材是根据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学生接受能力编写的教学用书。教科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但是,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不能完全按照教材来教,因为每个教师、每个班级的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真正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以教材为依据,联合创造的过程。
5.班级是一个“准自治组织”。
【答】正确。
所谓“准自治组织”是指由未成年学生组成的班级并不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来管理自己,在一定程度上要依靠外部的力量。班级的主要成员是学生,中小学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未成年人,因此班级组织是一个“准自治组织”。班级作为一个组织,不完全是学生的自治组织。班主任也是班级的一员,他有指导、帮助学生的职责,在“准自治”中要突出的是“自治”的一面,这种“准自治”是发展式的“准自治”,指导和帮助的最终目的是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最终走向完全的自治。
四、简答题
1.试述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要求。(见2010年华中师范大学真题)
2.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什么?(见2012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3.试述课程编制(开发)的基本程序或步骤。(见2019年陕西师范大学真题)
4.试述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见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五、材料分析题
(1)这位教师的行为是否合适,为什么?
(2)如果换作是你,你会怎么做?
【答】(1)该教师的行为是不合适的。因为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而教师却要求学生必须回答出教师所设想的准确答案,对学生的疑惑没有给予合理的解释和引导,反倒对学生呵斥,导致学生害怕提问、害怕回答问题。长此以往,学生将会逐渐丧失信心。
(2)如果我是该教师,在生1提出疑惑后,我会称赞他思考问题的角度新颖且独特,并带领全班同学针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发表意见,最终解决该生的疑惑。对于生2的回答,我会先表扬他回答得很准确,再进一步追问:“父亲的严格体现在哪件事上?这件事你觉得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逐渐引导学生得出最终答案。然后再强调说:“好,我们接着思考最开始提的问题,我再来说一下问题是什么,大家这次独自思考之后再举手回答”。这样就不会使同学们因讲错或答错丧失在课堂的主动性,而是让同学们更愿意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增加学生的自信心的同时,易可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
以上就是天任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4年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相关内容,更多院校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分享,敬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